“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着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形势与政策》课作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通过分析党和国家当前所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国家改革发展所处的国际环境、时代背景,引导学生自觉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政策,深刻理解党和政府治国方略,积极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科学分析我国和平发展进程中的国际环境和社会特征,冷静思考世界重大事件及我国政府的原则立场教育,主动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国家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旨在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形成“四个正确认识”: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本学期课程教学内容按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的专题化教学,教材依次分专题展开。每个专题设置由专题讲解和文字及视频辅学资料两大部分组成,包括卢杨:建设文化强国,承载责任担当,范明英:在乱象世界中如何把握外交战略定力,胡宝国:《形势与政策》课程导论—让我展翅飞翔,王辅臣:能源革命与中国可持续发展,阎海峰:全球化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杜仕菊:“逆全球化”浪潮中的“中国方案”及其意义,程建新:亟待振兴的文化产业,何雪松: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治理,修光利: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治理。希望同学们通过这些专题的学习,更好地加强形势与政策课内容的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形成“四个正确认识”: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
专题一:建设文化强国,承载责任担当(卢杨)
1. 文化强国的内涵解读
1.1 文化概念解读
1.2 “文化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地位
1.3 文化强国的内涵
2. 文化强国的前提:文化软实力
2.1 文化软实力概念解读
2.2 文化强国的前提: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2.3 “文化自信”与文化软实力
3. 文化强国的载体:文化产业
3.1 文化强国与文化产业建设之间的关系
3.2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历程与现状
3.3 文化产业在价值引领、文化导向方面的作用
4. 文化强国的主体: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4.1 高度文化素养的国民
4.2 大学生群体承载文化强国建设的使命与担当
专题二:在乱象世界中如何把握外交战略定力(范明英)
1. 引言
2. 习近平外交与国际战略思想分析
2.1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2.2 努力构建人类和周边命运共同体
2.3 “不搞你输我赢”、“不搞零和博弈”、不陷入修昔底德陷阱”
2.4 “中美关系有一千个理由搞好,没有一个理由搞坏”
3. 小结
专题三: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王公龙)
1 .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的历史背景
2. 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逻辑体系
2.1 奋斗目标:迈向中国梦
2.2 执政主题: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3 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
2.4 战略部署:统筹协调推进两个“大局”
2.5 环境营造:建设强大军队,促进祖国统一,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3. 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的重大贡献
3.1 理论贡献: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
3.2 实践贡献: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行动指南。
3.3 世界贡献: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4. 结束语
专题四:《形势与政策》课程导论—让我展翅飞翔(胡宝国)
1. 我的大学
1.1 我的大学理想
1.2 我的大学生活
1.3 远大抱负与脚踏实地
2. 我的时代
2.1 新技术、新媒体、新业态
2.2 新思维、新机遇、新格局
3. 我的国家
3.1 历史上的中国——文明
3.2 社会主义中国——道路
4. 我的未来
4.1 成长之路
4.2 时代之路
4.3 复兴之路
5. 结语
专题五: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王辅臣)
1. 能源革命与人类社会发展
1.1 第一次能源革命——火的使用
1.2 第二次能源革命——煤炭利用与蒸汽机
1.3 第三次能源革命——石油与天然气开发
1.4 中国能源利用历史
2. 世界能源分布与中国能源现状
2.1 世界化石能源分布
2.2 中国化石能源分布
2.3 储量、消费量与世界比较
2.4 我国的一次能源消费结构
2.5 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预测
2.6 能源消费增长趋势
3. 中国能源供应与消费面临的挑战
3.1 能源总量需求的巨大压力
3.2 液体燃料短缺与石油供应安全
3.3 温室气体排放压力
3.4 环境污染严重
3.5 农村和城镇化对能源的巨大需求
4. 能源革命与可持续发展
4.1 战略思路
4.2 战略目标
4.3 五个重点坚持
5. 结束语
专题六:文化产业与社会发展(程建新)
1. 文化传承与社会进步
1.1 文化与文化形态
1.2 人类进入现代文明时代以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3 文化传承与现时代特征
1.4 文化创新三部曲——挖掘 解读 创新
2. 文化创意与相关产业融合
2.1 文化产业的概念
2.2 新时期的文化创意产业政策引导
2.3 创意促进城乡发展
2.4 文化成就城市转型
3. 专题小结
3.1 与时俱进看发展
3.2 行知合一展抱负
专题七:互联网时代的社会治理(何雪松)
1. 社会治理的时代议题
1.1 为什么社会治理是重要的
1.2 互联网时代社会治理的全新课题是什么?
2. 情感治理
2.1 情感治理是中国特色的吗?
2.2 情感治理的三个层次
3. 社会治理创新
3.1 互联网+社会治理
3.2 大数据+社会治理
3.3 社会组织+社会治理
4. 结语:年轻一代的时代使命
专题八: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治理(修光利)
1. 大环境污染发展历程与形势
1.1 我国环境污染历程与形势
1.2 国际环境污染历程与形势
1.3 环境污染的本质与根源
2. 中国环境污染的挑战与机遇
2.1 中国环境污染的挑战
2.2 中国环境污染控制的机遇
2.3 环境污染控制战略
3. 政府应对和行动
3.1 环境治理的内涵
3.2 中国环境保护法律
3.3 中国环境管理制度
3.4 中国环境治理行动
4. 大学生的责任与使命
4.1 责任和意识
4.2 科技和创新
4.3 融入和引领
专题九:让法治成为一种全民信仰(杜仕菊)
1. 作为人类政治文明重要成果的法治
1.1 对法治社会的基本认识
1.2 法治社会建设的历史演进
2. 公民法治观念对构建法治社会的作用
2.1 平等意识是法治社会建构的价值基础
2.2 权利、义务意识是法治社会建构的内在动力
2.3 主体意识是法律信仰的必要元素
3. 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路径选择
3.1 深入开展法治精神教育
3.2 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3.3 建立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3.4 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范体系
《形势与政策》,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2月。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 出版。
《形势与政策》,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