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本课程以“教育信息化2.0”中“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为宗旨,全面提升学习者信息素养,帮助学习者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理解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信息技术的时代特征,培养信息化思维能力,训练复杂信息情境下的批判性思维,将信息化思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信息意识与信息价值观,严守信息道德规范,塑造积极的信息素养道德观。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冠以“大学信息技术”之名,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是贯穿课程的主题,内容涵盖极其广泛,也形成了本课程的主要特色。信息化本身指的是信息表示方式与处理方式,课程相关章节较为深入地介绍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概念、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媒体数字化、问题解决与程序设计、计算机通信与网络技术、信息安全等内容。作为信息化的公共基础设施,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主要方式,课程拓展视频和拓展阅读材料包含了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基于互联网的应用技术。

“以Python为舟”是本课程的另一个明显特点,“为舟”之意是将Python做为工具,结合信息技术理论与知识的介绍,通过Python程序的演示或示例,将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使得“教与学”都变得有趣和高效。学生不必了解Python程序设计语言本身,而只须知道Python程序是如何利用其强大的功能,简洁、有效地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进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思考,并为后续准备学习Python程序设计的学习者,结合自身专业需求,解决本领域信息处理的相关问题,打下基础。

本课程提供各章Python源代码,同时还提供数据科学、大数据、机器学习等三个完整的综合案例,可以让学习者切实体会到如何借助于Python的计算生态和软件技术解决复杂问题的过程,并体验Python语言的简洁之美。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各章Python源代码:

https://github.com/David-Github-Project/Information-Technology-Course-Resources

				
授课目标

本课程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的新知识和新应用,更重要的是提升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运用科学的计算思维方式,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增强创新能力。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本课程没有特殊的预备知识要求,计算机知识零起点或具备一定的初级知识,都可以参加本课程的学习。

参考资料

常见问题

Q :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与其他计算机公共基础课有什么不同?

A :  本课程是一门有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技术通识课。课程以信息文化——信息技术——信息应用为主线,帮助学习者从较高层次掌握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能力。全面更新了以计算机能力培养为主的教学内容,增加了诸如信息度量、图灵机、图灵测试、算法、数据加密、大数据等信息素养教育和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方面的内容。引入麻省理工学院开发的积木式编程工具Scratch,有效克服了语法障碍,帮助学生理解算法和程序设计思想,为计算思维的培养打下良好基础。

Q : 课程为何没有详细的办公软件操作步骤?

A : 本课程以信息技术理论知识为主,在1.6单元提供办公软件案例操作视频,同时提供操作素材,学员可以下载素材,根据案例视频进行学习和演练。

Q : 课程视频较容易,为何有的测验题目偏难?

A : 本课程视频中讲授的是基础知识,希望通过测验题目进行提升和拓展,有利于提高学员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思维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准备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学员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