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具有客观性、引导性和生动性的特点。
课程尊重客观史实,深入挖掘梳理福建近代重大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资料,再现福建近代波澜壮阔的历史,力求客观介绍福建在近代中的历史作用及当代影响。如:第二专题“中国近代史的缩影:福州三坊七巷”,介绍了林则徐、沈葆桢、林旭、林觉民、林长民等5位三坊七巷走出来的历史人物,展现了福建人在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中的作用。
同时展现福建近代多元性、矛盾性、海洋性的文化及由此形成的爱国爱乡、敢拼会赢的福建精神,培养青年人的历史感与时代责任感。如:“第七专题恋家爱乡报国的闽商精神”,通过闽商发展的历史、闽商旗帜陈嘉庚的介绍,分析闽商恋乡爱祖的原因,以此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与爱国情怀,并为当代大学生人格全面发展,提供借鉴与启示。
《福建近代历史与文化》以生动丰富的内容,专题式深入讲解,通过在线课程的便捷学习模式,使广大青年能够快速且富有兴致地学习家乡历史,了解家乡发展历程。同时,课程注重知识的拓展性及创新性,实现历史与现实、传统与时代的接轨,这对于青年学生开拓视野、了解国史国情具有很大的帮助。
《福建近代历史与文化》在线开放课程属于通识课程。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被迫向西方打开了贸易之门。福州、厦门皆在通商“五口”之列,使福建成了近代中国开放口岸最多的省份。福建近代历史由此开启。开放的历史背景、独特的地理环境、深厚的文化传承,让背负特殊使命的福建人,走上了开启民智、富国强民的艰难探索,在近代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课程整合全院骨干教师资源,以系列专题的形式,致力于把波澜壮阔的近代福建历史搬进课堂,让广大青年更加深入了解具有多元性、矛盾性、海洋性鲜明特征的家乡近代历史与文化,深化爱国爱乡的福建精神,提升时代使命感与责任感。
对福建近代历史感兴趣的学习者
1. 徐晓望著:《福建通史(近代)》,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 黄启权编:三坊七巷志,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9年版;
3. 林那北:三坊七巷,海峡书局,2011年版;
4. 王苏闽主编:近代风云看船政丛书(八册),福建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5. 陈悦著:船政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6. 徐晓望著:《中国福建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史》,九州出版社,2017年版;
7. 荣新江著:《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8. 廖开助主编:福建革命战争史稿,福建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9. 万平近主编:福建革命根据地文学史料,海峡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10. 福建省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主编:燃烧的红飘带——福建人与长征,福建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11. 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室编:福建红色历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12年版;
12. 张胜友:闽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6年版;
13. 苏文菁:闽商发展史(总论卷)(近代部分),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3年版;
14. 林仁川、黄福才:《闽台文化交融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5. 中共福建省委党史方志办:《福建与新中国一起走过》丛书, 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
16. 本书编写组:《中国近代史》(第二版)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
17. 王建南主编:福建红色文化读本(大学版),福建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