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地球概论
第5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0年02月05日 ~ 2020年05月31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3937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3709)
spContent=《地球概论》是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行星地球的整体性知识的课程,属于地理与天文交叉的学科。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模拟星空,虚拟有趣的天象,了解地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相信大家通过学习本课程,会从中获益,会更爱我们的家园——地球。
《地球概论》是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行星地球的整体性知识的课程,属于地理与天文交叉的学科。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模拟星空,虚拟有趣的天象,了解地球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相信大家通过学习本课程,会从中获益,会更爱我们的家园——地球。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地球概论》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的一门先行的基础课,课程主要介绍的是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以及行星地球整体性的基础知识。首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如:天体和天体系统、天球和天球坐标等)、获取天体信息的主要手段,以及天文学最古老的应用时间与历法;其次介绍天体的主体——恒星世界以及与地球有关的天体系统(如银河系、太阳系和地月系等);第三重点详细介绍日月地、日地关系以及近地环境对地球的影响,第四,讨论地球运动及其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最后介绍地球整体性知识、地球的演化以及数字地球及其应用。

课程特色和亮点:(1)交叉学科,跨界学习;(2)通俗科学,实用性强;(3)信息技术,融合教学


授课目标

   《地球概论》课程目标是使学习者理解和掌握天文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上述的基本原理分析地球在宇宙中的环境,了解地学与天文学的关系,尤其是日月地关系。掌握天球仪、星图、望远镜的使用。通过观测或虚拟天文台所获取的数据,培养科研能力;为后续地理专业课的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课程大纲
天体及其研究方法和手段
课时目标:地球在宇宙中,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天体,那么,如何观测天体?如何获悉天体的信息?如何了解天体的演化?如何从整体上认识地球,……这些问题则是人类所关心的。本章主要学习“天体和天体系系统、天球和天球坐标等概念,天文望远镜类型、时间和历法等知识”。
1.1天体及天体系统
1.2获取天体信息的方法
1.3天球
1.4天球坐标
1.5星图和星表
1.6天文望远镜
1.7时间
1.8历法
实验1天球仪原理及使用
实验2天文望远镜原理及操作
实验3时间与历法换算
恒星世界
课时目标:恒星是宇宙中最有趣和最重要的基本天体,是天文观测的重要对象。人类提供长期观测,对太阳及大部分恒星已获得大量的资料,这些观测资料在研究恒星结构和演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恒星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人类探索宇宙开拓了视野, 为人类寻找地外文明提供线索。本章为同学们介绍恒星世界。
2.1星座
2.2恒星的基本特性
2.3恒星的多样性
2.4恒星的能源及演化
实验4天文台简介
星系系统
课时目标:恒星是宇宙中主要的天体。由众多恒星构成的天体系统,称为星系。银河系是宇宙无数星系中的一个,人们为了认识银河系,把其他星系统称为河外星系(或星系)。为了更好地认识地球在银河系中位置和运动状况。本章先从认识银河开始,再从银河里的恒星、星座认识银河系的结构特征和演化,以及太阳系在银河系的位置,并通过银河系的研究进一步来了解河外星系,乃至整个宇宙。
3.1银河系
3.2河外星系
3.3星系演化
3.4宇宙起源与宇宙简史
太阳系及近地宇宙环境
课时目标: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部分,太阳系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与环系、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所构成的天体系统及其所占有的空间区域。太阳系就是我们地球现在所在的恒星系统。本章将主要介绍太阳系及其主要成员的特性,分析太阳系的绿洲——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并探讨近地小天体对地球的影响。
4.1地球在宇宙位置的认识
4.2太阳系天体组成及运动特征
4.3太阳系行星视运动
4.4太阳系大行星
4.5太阳系矮行星
4.6太阳系卫星
4.7太阳系小天体
4.8近地小天体对地球的影响
日月地系统
课时目标:月球是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人类的天然空间站;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地表光和热的主要来源。日、月、地三天体在宇宙中的位置及其运动,构成了日月地系统。由于三天体的绕转,在地球上的人类会观测到特殊的天象。本章将主要介绍月相、日月食、潮汐、太阳活动等现象及其成因。
5.1地月系
5.2月相
5.3日月食
5.4天文潮汐
5.5太阳活动
5.6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实验5天文观测
地球运动及所产生的地理意义
课时目标:地球在宇宙中不停地运动着,其运动主要形式有地球自转、地球公转、月地绕转、地轴进动、极移等等,而每种运动形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本章首次介绍地球运动主要形式,其次重点对地球自转与公转及其地理意义加以阐述,最后介绍地球运动的变化及其后果。
6.1地球自转证据与规律
6.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6.3地球公转证明及规律
6.4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公式推导
6.5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6.6自转速率的变化及效应
6.7极移及影响
6.8进动及影响
实验6天文摄影
地球的物理特征及演化
课时目标:了解地球,旨在建立了解其他行星的框架。20世纪,地球科学逐渐形成体系,并得到了发展。人类已经从地球的一般特征——如形状、大小、结构与物质组成,深化到了解地球在太阳系中诞生、发展、演化到目前状态的历史。对地球的物理、化学、地质作用过程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进展。本章首次对地球的现状进行介绍,其次追溯地球过去以及反演地球未来。最后对21世纪,人类认识地球的的新手段数字地球做了介绍。
7.1地球的现状
7.2康德拉普拉斯星云学说
7.3戴文赛关于太阳系演化学说
7.4地球的形成和演化
7.5数字地球及应用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地球概论》课程涉及到一些天体物理知识和数学的应用,需要建立空间概念,因而学习者应具备一定的物理与数学基础,才能弄清宇宙中天体的运动规律。学习者更应注重对基本公式和基本原理的实际应用。课程体系中涉及到许多抽象的空间结构的理解与想象,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能多观测,多思考,才能化抽象为具体,并从中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数字地球是21世纪认识地球的方式,希望大家能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


证书要求

在校线上学习者成绩认定。具体设置评分规则:单元测验成绩占10%,单元作业占5%,课堂讨论占5%,期末考试占80%。合格者:60≤得分≤89;优秀者:得分≥90。

社会学习者成绩要求。具体设置评分规则:单元测验成绩占20%,期末考试占80%。合格者:60≤得分≤89;优秀者:得分≥90。

成绩合格的同学,可根据需要申请认证证书,60-89分合格,90分及以上优秀。



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文献:

1、余明主编, 地球概论(第2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6

2、金祖孟、陈自悟主编  地球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余明主编,简明天文学教程(3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4、余明编著,日月地与人类[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5

5、主要网站

https://www.nasa.gov/home/

https://www.bao.ac.cn/index_cn.asp

https://www.kepu.com.cn/gb/beyond/astronomy/index.html

https://samuel.lamost.org/software/index.html

https://www.bjp.org.cn/misc/index.htm

https://www.pmo.ac.cn/

https://astro.bnu.edu.cn/

www.geodata.cn.中国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网

 


福建师范大学
3 位授课老师
余明

余明

教授

张林海

张林海

副教授

胡敏

胡敏

讲师

推荐课程

人工智能期末冲刺-7小时突击人工智能

软件攻城狮

397人参加

Python零基础体验课(0元6天精讲课)

百词斩Conner

837人参加

数据结构与算法期末冲刺-5小时突击数据结构与算法

小谢老师01

25735人参加

计算机网络期末冲刺-4小时突击计算机网络

王道论坛

17973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