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营养与疾病预防
第10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3年03月11日 ~ 2023年05月27日
学时安排: 3-6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730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20)
spContent=本课目标是帮助学员们在年老时可远离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常见慢性病。它系统阐述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是如何由日常不良饮食与生活习惯、不利的心理与环境因素累积而成,由此理解慢性病的预防知识与方法,并学以致用。从此树立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理解“健康第一,疾病重在预防”的重要性。
本课目标是帮助学员们在年老时可远离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等常见慢性病。它系统阐述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慢性病的发生发展是如何由日常不良饮食与生活习惯、不利的心理与环境因素累积而成,由此理解慢性病的预防知识与方法,并学以致用。从此树立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理解“健康第一,疾病重在预防”的重要性。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通识教育课程《营养与疾病预防》是一门时代性很强的常识性课程。授课对象为大学生或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成年人。此课的开设缘由是因为最近的30年内,我们国家的慢性病呈爆发式增长,最新的统计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为1.4亿多人,高血压患者为2.6亿多人,癌症与心脑血管病患者越来越多,并且这些疾病都呈现出年轻化现象

这些疾病的出现非一朝一夕所致,而是你日常的不良饮食与生活习惯、不利的心理与环境因素所日积月累而慢慢形成的,即慢性病的出现是累加性和渐进性的,具有不可逆转性,其时间跨度从几个月到几十年不等。也可以这样认为,这些疾病一生最多生一次,没有后悔药。更为令人担忧的是,在信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社会不同群体,即使受过大学教育者,也很难系统地知晓不良饮食习惯是大多数慢性病发生的主因。并且事实上,大多数慢性病在目前的医学水平上是无法治愈的。

而大部分患者只是在疾病的晚期才知晓这些病是可以预防的,但每一个人都只有一个人生,世上没有后悔药。了解这些常识有助于我们健康无悔地度过我们绚丽的人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员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帮助学员们在年老时可远离这些常见的、可恶的慢性病。从现在起树立健康、环保、合理的生活理念,理解“健康第一,疾病重在预防”的重要性。

本课程将围绕“以体重控制为中心环节来有效预防绝大多数常见慢性病的发生”这一可操作性主题来系统性地讲述与健康长寿相关的营养学与医学常识。



授课目标

            

本课程教学目标的愿景是:学员们在年老时能够远离这些常见、可恶的慢性病;并以所学知识向他人宣讲这些常识,希望能够在20-30年以后,在各位学员和无数健康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显著降低中国人群的常见慢性病发病率做出贡献。

此课程的近期目标为:学员们知晓何为合理的膳食与生理心理习惯,其与慢性病的逻辑关系,有一个系统性的科学认知,从而达到预防慢性病发生发展的目的。并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即树立健康、环保的生活理念,在一生中实践“健康第一,疾病重在预防”的理念。

就个人而言,将会极大减少在年老时疾病缠身的痛苦;就家庭而言,将会大大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就社会而言,将会显著降低国家的医保开支,使得公共医疗资源被更有效地分配与利用。


课程大纲

1 绪论

1.1  中心内容 1.1.1 开课意义

1.1  中心内容 1.1.2 中心主题

1.2  健康 1.2.1 健康定义

1.2  健康 1.2.2 长寿小贴士

1.2  健康 1.2.3  长寿探查

1.3 心理健康和亚健康

1.4 营养学概述和小结

2 消化概论

2.1 消化系统概述

2.2  消化器官与相关疾病预防 2.2.1 口-食道及相关疾病预防

2.2  消化器官与相关疾病预防 2.2.2 胃及相关疾病预防

2.2  消化器官与相关疾病预防 2.2.3 肠道及相关疾病预防

2.3 消化腺及相关疾病预防

2.4  食物消化吸收过程 2.4.1  食物消化

2.4  食物消化吸收过程 2.4.2 营养元素的吸收

2.5 食物卡价和小结

3 碳水化合物的营养

3.1 碳水化合物概述

3.2  糖代谢和调节 3.2.1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

3.2  糖代谢和调节 3.2.2 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3.2  糖代谢和调节3.2.3 血糖的调节

3.2  糖代谢和调节 3.2.4 血糖的功能

3.3 糖代谢综合征(非考试内容)

3.4 甜味剂

3.5 食用小贴士和小结

10 肥胖病预防

10.1  肥胖病介绍10.1.1 肥胖概述

10.1  肥胖病介绍10.1.2 肥胖病定义

10.1  肥胖病介绍10.1.3 肥胖病原因

10.2  体重与体重控制10.2.1 身体质量指数

10.2  体重与体重控制10.2.2 人体的热量供需(非考试内容)

10.2  体重与体重控制10.2.3 食物的相对营养价值

10.3  科学锻炼与减肥10.3.1 肥胖症的危害

10.3  科学锻炼与减肥10.3.2 体重控制

10.3  科学锻炼与减肥10.3.3科学锻炼

10.3  科学锻炼与减肥10.3.4 科学减肥

10.4 体重控制小贴士和小结

4 蛋白质的营养

4.1 蛋白质概述

4.2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4.3  氨基酸

4.4  食物蛋白质 4.4.1 食物蛋白质评价

4.4  食物蛋白质 4.4.2 牛奶介绍

4.4  食物蛋白质 4.4.3 食用小贴士和小结

5 脂类的营养

5.1  脂肪概述 5.1.1 脂肪概念

5.1  脂肪概述 5.1.2 脂肪结构和必需脂肪酸

5.2  脂肪代谢

5.3  各类脂肪概述

5.4  脂肪与疾病(非考试内容)

5.5  脂肪类保健品 5.5.1 不饱和脂肪酸

5.5  脂肪类保健品 5.5.2 反式脂肪酸与小结

6 水是生命之源

6.1 人体之水概述

6.2  人体中水的动态分布6.2.1 人体中水的获取与丢失

6.2  人体中水的动态分布6.2.2 人体为何脱水

6.3  人体所需之水6.3.1 合适的食用水

6.3  人体所需之水6.3.2 纯水和矿泉水

6.4  其他含水饮品

6.4.1 饮料和酒中的水

6.4.2 茶叶水

6.4.3 咖啡和小结

7 维生素的必要性

7.1 维生素概述

7.2  两类维生素 7.2.1 水溶性维生素

7.2  两类维生素 7.2.2 脂溶性维生素

7.3 维生素的组合意义

7.4 维生素保健品和小结

8 矿物质的重要性

8.1 矿物质概述

8.2  无机元素分类介绍

8.2.1 钾铁碘等

8.2.2 钙氟等

8.2.3 锌硒铜等

8.2.4 镁铬硅等

8.3 矿物质之间的复杂性

8.4  常见的有害重金属8.4.1 铅

8.4  常见的有害重金属8.4.2 汞和小结

9 膳食纤维的意义

9.1 膳食纤维概述

9.2 膳食纤维的作用机理

9.3 膳食纤维的功能

9.4 膳食纤维的副作用与小结

11 糖尿病防控

11.1  血糖生理学11.1.1 血糖代谢

11.1  血糖生理学11.1.2 血糖调节

11.1  血糖生理学11.1.3 血糖指数

11.2  糖尿病概述11.2.1 糖尿病定义

11.2  糖尿病概述11.2.2 糖尿病分类

11.2  糖尿病概述11.2.3 糖尿病发病机制

11.3  糖尿病的临床11.3.1 糖尿病并发症

11.4 糖尿病的防控原则

11.3  糖尿病的临床11.3.2 特殊类型糖尿病

11.5 血糖控制的注意事项

11.6 无糖食品与小结

12 高血压预防

12.1  高血压介绍12.1.1 血压漫谈

12.1  高血压介绍12.1.2 高血压定义

12.1  高血压介绍12.1.3 高血压的原因

12.2 高盐饮食-高血压的主因

12.3 高血压的防治

12.4 高血压控制小贴士和小结

14 肿瘤的可预防性

14.1  肿瘤介绍14.1.1 肿瘤分布的概况

14.1  肿瘤介绍14.1.2 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14.1  肿瘤介绍14.1.3 肿瘤治疗的现状

14.2  肿瘤的分类介绍14.2.1 肝胃肠瘤简介

14.2  肿瘤的分类介绍14.2.2 乳腺癌等简介

14.3  饮食、环境与肿瘤14.3.1 肿瘤与环境

14.3  饮食、环境与肿瘤14.3.2 肿瘤的早期症状

14.4  肿瘤预防小贴士14.4.1 生活中的诱变剂(非考试内容)

14.4  肿瘤预防小贴士14.4.2 电器使用小常识和小结

13 心脑血管病的预防

13.1  心脑血管病介绍13.1.1 心脑血管病概述

13.1  心脑血管病介绍13.1.2 动脉粥样硬化

13.1  心脑血管病介绍13.1.3心脑血管病分类

13.1  心脑血管病介绍13.1.4 支架治疗的适应症(非考试内容)

13.2  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13.2.1 心脑血管病的成因

13.2  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机理13.2.2 胆固醇的功与过

13.3 心脑血管病与膳食控制

15 膳食安全常识

15.1 食品与食品安全概念

15.2  各类食品的安全问题15.2.1 粮豆安全常识

15.2  各类食品的安全问题15.2.2 果蔬安全常识

15.2  各类食品的安全问题15.2.3 禽畜肉安全常识

15.2  各类食品的安全问题15.2.4 人畜传染病简介

15.2  各类食品的安全问题15.2.5 水产品与蛋安全常识

15.2  各类食品的安全问题15.2.6 奶类与油安全常识

15.3  食物中毒15.3.1 细菌性食物中毒

15.3  食物中毒15.3.2 其他食物中毒

15.4 食品的营养标签(非考试内容)

15.5 食品安全分类

15.6 膳食指南和小结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中学生理卫生和生物学知识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必备教材:

江松敏,营养与疾病预防,高等教育出版社,30万字,2021.04出版

江松敏,主编《营养健康与疾病预防》,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5.3。 


参考资料:

孙建琴,膳食营养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6

中国营养学会,中国膳食指南-2016,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5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营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国发〔2019〕13号)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10月25日印发并实施。



常见问题

问题:

我有一种坏习惯,我一定会生病吗?我有时会放纵自己,偶尔会喝酒,抽烟,熬夜,我会得慢性病吗?

回答:

当你的某一个器官丧失了部分功能后,不足以维持正常的功能,这时,所谓的慢性病就显现出来了。其实,在它出现以前,这个过程可能经历了几个月到几十年不等。

因此,慢性的出现非一朝一夕所致,而是你日常的不良饮食与生活习惯、不利的心理与环境因素所日积月累而慢慢形成的,即慢性病的出现是累加性和渐进性的,可能具有不可逆转性。

我们经常会听某人说起,我们只要一个肾脏就足够了。的确,对于正常人,不要说一个,就是半个肾脏也够了。那么,上天为何要给你2个呢?一句话,为了让你活得更长!!我们都有七情六欲,总会时不时犯些小错,会让我们器官的功能失去一些,但是因为有多余功能的存在,这不会让我们早早生病。

但是千万不要让它成为你的坏习惯!!你的习惯好,你丧失的功能就少,你就会更健康地长寿!!

复旦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江松敏

江松敏

副教授

推荐课程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