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旨在指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学习这一思想的基本内容、理论体系、时代价值与历史意义,更好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精髓与实践要义,自觉投身到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去。这门课程的开设和建设,可与其他四门思想政治理论核心课程形成呼应与配合,有助于大学生掌握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提升理论素养,把握实践规律,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本课程直面当代大学生投身伟大时代的成长需求、认识和把握现实问题与发展规律的问题需求、不断追求政治进步的理论需求,力求提供对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系统解读。在内容上,不断提升课程教学的系统性,逐渐使课程内容更加成熟更加完善;在师资上,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教学队伍,不断吸纳中青年骨干教师参与教学;在教学上,通过“坚持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培训提素质、集体备课提质量”,不断提高备课水平与授课质量,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体系与板块 | 授课主题与次序 | 主要内容与提要 |
总论 | 课程的重要性、基本内容与教学体系 | 一、为什么开设这门课程? 二、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 三、这门课程的教学体系? |
梦想与征程 | 中国梦 | 一、中国梦的提出与本质 二、中国梦的整合功能与时代意义 三、中国梦的实践路径与实现方法 |
初心、使命与新征程 | 一、“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政治品格 二、“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政治内涵 三、“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实践要义 | |
道路与方位 | 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一、进入新时代的理论逻辑 二、进入新时代的实践逻辑 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逻辑 四、当下中国的历史方位 |
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 ||
战略与支撑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 一、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二、关于全面深化改革 三、关于全面依法治国 四、关于全面从严治党 |
理念与布局 | 新发展理念 | 一、发展的现状与经济新常态 二、新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内涵 |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一、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 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 五、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义力量 六、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 一、 增进民生福祉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二、 改善民生要从实际出发 三、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四、 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要实现良性循环 五、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一、 建设美丽中国 二、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 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 四、 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五、 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 ||
条件与保障 | 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 一、以强军目标为统领,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
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 一、世界和中国正面临前所未有之大变局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三、积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促进全球共同繁荣 四、倡导践行多边主义,推动与各方面关系全面发展 五、要为解决全人类问题贡献出中国方案 六、中国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 |
1.本课程为公共基础课程,无特别先修知识要求;
2.百分制计分,网络学习成绩占100%;
3.课程成绩60分以上可获合格证书,85分以上(含)可获优秀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