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资治通鉴》导读
第6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3年10月31日 ~ 2023年12月31日
学时安排: 1-2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1702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884)
spContent=阅读传统史学经典文本,需注意三个问题:一,必须深入作者所处的具体环境;二,明了被书写的历史并非已发生的历史本身;三,追求真实性并非史学唯一目的,也不是最高目的。这门课程将以《资治通鉴》为例,围绕着这三个问题进行讲解。俾能举一反三,使学生能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在其它经典阅读上。
阅读传统史学经典文本,需注意三个问题:一,必须深入作者所处的具体环境;二,明了被书写的历史并非已发生的历史本身;三,追求真实性并非史学唯一目的,也不是最高目的。这门课程将以《资治通鉴》为例,围绕着这三个问题进行讲解。俾能举一反三,使学生能将学到的方法运用在其它经典阅读上。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资治通鉴》的读法有很多。旧时塾师以《通鉴》白文训蒙童,使其识句读,大概是最低端的读法。比较普通的读法,是初学者通过对《通鉴》的阅读,了解中国古代史前半段的梗概。另外还可以将《资治通鉴》作为历史研究的取材来源来阅读,也可以将《资治通鉴》本身作为研究对象来阅读,这都是比较专门的读法。

这几种读法中,识句读的责任不应该由我们这样的课程承担,而通过阅读长达二百九十四卷的《资治通鉴》来了解中国历史的大纲,又是这样一门小课承担不起的责任。后两种专家式的读法,显然也不适合向初学者推介。所以,我们这门课要介绍的,是《资治通鉴》的另一种读法:思想史的读法。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我们以《资治通鉴》为媒介,来追寻唐宋之际思想观念变化的足迹。

大凡史书皆可作史料来看待,《资治通鉴》也不例外。但《资治通鉴》作为史料,可以分两个层面来理解。第一个层面其实可以和将《通鉴》作为通史教材的读法相呼应,《通鉴》记载了东周晚期至五代的历史,自然可以作为研究这段历史的史料库。这是《资治通鉴》作为史料的显性层面。另外还有一个隐性层面。《通鉴》作者是如何通过剪裁、编辑史料来体现自身的意志,这些意志又是如何与时代思潮相呼应的?这些内容虽不落文字,但我们可以通过检阅、对读、印证各种相关文献,来达到分析目的。从这个层面来看,《资治通鉴》虽然不记载宋代的历史,却是研究宋代思想史的重要史料。将《资治通鉴》作为探索唐宋思想转变的媒介,挖掘它的隐性史料价值,是我们这门导读课程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本课程为大学慕课课程,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探索自我知识建构的深度和广度。欢迎大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课学习。



授课目标

提高大学生国学素养,完善古典文化认识,促进通识文化和人文知识的普及。

课程大纲

《资治通鉴》编修的政治文化背景

1.1 宋初文治导向的确立-1.1.1序言

1.1.2结束武人统治

1.1.3文治导向确立

1.1.4宋初文治导向的确立

1.2 两种“历代君臣事迹”-1.2.1 两种“历代君臣事迹”《册府元龟》与《太平御览》的区别

1.2.2 《资治通鉴》的名称变化

1.2.3 “稽古以鉴今”的真实逻辑

1.3 司马光的史学志向

1.4 《资治通鉴》成为官修项目

第一单元作业

第一单元测验

《资治通鉴》与王安石变法

2.1 经筵中的争论

2.2 司马光与王安石经济主张的区别

2.3 司马光经济主张在《资治通鉴》中的体现

2.4 王安石变法对《资治通鉴》编修的冲击

第二单元测验

第二单元作业

设事喻理:《资治通鉴》中的怪力乱神与野史小说

3.1 对《资治通鉴》采用笔记小说的批评

3.2《资治通鉴》的取舍原则

3.3《资治通鉴》中的怪力乱神

第三单元测试

第三单元作业

《史记》与《资治通鉴》:比较的角度

4.1.1 叙事差异:“荆轲刺秦王”的两种讲法(上)

4.1.2 叙事差异:“荆轲刺秦王”的两种讲法(下)

4.2.1 思想差异:对待游侠的态度(上)

4.2.2 思想差异:对待游侠的态度(中)

4.2.3 思想差异:对待游侠的态度(下)

第四单元作业

第四单元测试

预备知识

完善文言文基础,并提前阅读《资治通鉴》相关章节,经典篇目加以精读。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1.   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1年

2.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

3.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年

4.   刘北成:《史学理论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年

5.   张煦侯:《通鉴学》,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 年

6.   内藤湖南:《中国史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年

7.   姚大力:《把过程置入历史书写》,载《中国学术》第 26 辑

8.   姜鹏:《德政之要》,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 年

9.   余英时:《现代儒学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年

10.  姜鹏:《北宋经筵与宋学的兴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年

11.  司马光《论财利疏》,载《传家集》卷二十五,作于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

12.  叶 坦《司马光与王安石经济思想异同论》,载《叶坦文集·儒学与经济》,广西人民出版社 2005 年

13.  王曾瑜:《王安石变法简论》,《中国社会科学》,1980 第 3 期

14.  叶坦:《富国富民论》,北京出版社,1991 年

15.  刘浦江:《“五德终始”说之终结》,《中国社会科学》2006 年第 4 期

16.  刘复生:《宋朝“火运”论略》,《历史研究》,1997 年第 3 期

17.  梁启超:《阴阳五行说之来历》,见《古史辨》第 5 册

18.  钱穆:《论语新解》,北京三联出版社,2002 年

19.  孙立尧:《宋代史论研究》,中华书局,2009 年

20.  钱穆:《中国史学名著》,北京三联出版社,2004 年

21.  张元:《历史的那一幕:<资治通鉴>的细节解读》,浙江大学出版社,2018年



复旦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姜鹏

姜鹏

副教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40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69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