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背景
“民法总论”不仅是私法的入门课程,也可以说是法学的入门课程。同时,“民法总论”也是以抽象性和体系性为特点的课程,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我们的课程旨在发挥三位主讲老师的教学经验,立足于中国的法学研究与实践经验,紧随中国民事立法与民法典编纂的进程,结合比较法的视野与发展,推动民法基础理论的创新与广泛传播。
二、课程建设与教学思路
(一)课程建设
1.课程建设侧重于规范讲解主要知识点,选取的知识点具有重要性,同时全部知识点能形成体系。
2.课程建设会跟随中国民事立法的发展,尤其是中国民法典的编纂进程,适时调整。
(二)教学思路
1.线上自学、线下巩固。线上提供基础知识,同学可以利用“自学”丰富相关知识。与之匹配的是,课后将赋予布置相关思考习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思考相关知识。
2.提高精选案例与课程体系匹配度。教学团队集体备课,围绕课程体系重新选取和安排、编纂教学案例,增加案例与课程体系匹配度。
三、在线内容设计、互动环节和学习测评设计。
(一)在线内容设计
在线内容,选取了约50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大约10分钟。具体涉及民法概念、自然人、人格权、法人、非法人团体与合伙、权利客体、民事权利与义务、民事法律关系、法律行为、代理时效等单元。具体内容参见附表:“课程视频结构设计表”
(二)互动环节和学习测评设计
1. 互动环节。根据知识板块,在相关知识点单元,布置相关课程作业,例如(1)要求学生查找、阅读相关法律规范,以便掌握基础知识。(2)阅读有关案例,并尝试进行分析,以便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3)布置其他类型思考题目或准备相关资料,推动学生进一步思考相关知识。
2.学习测评。(1)平日作业成绩;(2)期末测试环节。
四、预期成效
1.讲解视频使学生对民法理论体系、基本理论、前沿以及民法的功能等有所了解。
2.案例分析推动学生主动思考、加深理解,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
3.思考问题的设计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拓宽视野。
1.讲解视频使学生对民法理论体系、基本理论、前沿以及民法的功能等有所了解;
2.案例分析推动学生主动思考、加深理解,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
3.思考问题的设计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拓宽视野。
1.阅读《民法典》;
2.收集民法案例,进行初步思考。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一、基本教材
李世刚:《民法总论概要》,复旦大学出版社,2021年8月版。
民法学编写组编写:《民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1月版。
二、参考教材
可从以下教材(按照作者姓氏拼音排序)中,任选两本(最新版),作为参考教材:
1.民法学编写组编写:《民法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崔建远等编写:《民法总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3.李永军主编:《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4.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
5.王利明:《民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朱庆育:《民法总论》,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