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民法Ⅰ(民法总论)
第3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1年03月01日 ~ 2021年06月30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0747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289)
spContent=本课程由复旦大学的李世刚、班天可、施鸿鹏三位中青年老师共同打造,旨在立足于中国的法学研究与实践经验,紧随中国民事立法与民法典编纂的进程,结合比较法的视野与发展,推动民法基础理论的创新与广泛传播。课程覆盖了民法总则部分的重点内容,在授课的同时注重线上的互动与交流。
本课程由复旦大学的李世刚、班天可、施鸿鹏三位中青年老师共同打造,旨在立足于中国的法学研究与实践经验,紧随中国民事立法与民法典编纂的进程,结合比较法的视野与发展,推动民法基础理论的创新与广泛传播。课程覆盖了民法总则部分的重点内容,在授课的同时注重线上的互动与交流。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一、课程背景

“民法总论”不仅是私法的入门课程,也可以说是法学的入门课程。同时,“民法总论”也是以抽象性和体系性为特点的课程,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我们的课程旨在发挥三位主讲老师的教学经验,立足于中国的法学研究与实践经验,紧随中国民事立法与民法典编纂的进程,结合比较法的视野与发展,推动民法基础理论的创新与广泛传播。

 

二、课程建设与教学思路

(一)课程建设

    1.课程建设侧重于规范讲解主要知识点,选取的知识点具有重要性,同时全部知识点能形成体系。

    2.课程建设会跟随中国民事立法的发展,尤其是中国民法典的编纂进程,适时调整。

(二)教学思路

1.线上自学、线下巩固。线上提供基础知识,同学可以利用“自学”丰富相关知识。与之匹配的是,课后将赋予布置相关思考习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思考相关知识。

2.提高精选案例与课程体系匹配度。教学团队集体备课,围绕课程体系重新选取和安排、编纂教学案例,增加案例与课程体系匹配度。

 

三、在线内容设计、互动环节和学习测评设计。

(一)在线内容设计

在线内容,选取了约50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大约10分钟。具体涉及民法概念、自然人、人格权、法人、非法人团体与合伙、权利客体、民事权利与义务、民事法律关系、法律行为、代理时效等单元。具体内容参见附表:“课程视频结构设计表”

(二)互动环节和学习测评设计

1. 互动环节。根据知识板块,在相关知识点单元,布置相关课程作业,例如(1)要求学生查找、阅读相关法律规范,以便掌握基础知识。(2)阅读有关案例,并尝试进行分析,以便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3)布置其他类型思考题目或准备相关资料,推动学生进一步思考相关知识。

2.学习测评。(1)平日作业成绩;(2)期末测试环节。

 

四、预期成效

1.讲解视频使学生对民法理论体系、基本理论、前沿以及民法的功能等有所了解。

2.案例分析推动学生主动思考、加深理解,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

3.思考问题的设计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拓宽视野。



授课目标

1.讲解视频使学生对民法理论体系、基本理论、前沿以及民法的功能等有所了解;

2.案例分析推动学生主动思考、加深理解,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

3.思考问题的设计促进学生发散思维、拓宽视野。



课程大纲

第一讲 开课说明

1.市场与民法

2.民法典编纂的核心概念与首要问题

第二讲 民事法律关系

1.民事法律关系概说

2.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3.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

4.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

结合日常生活经验,举例说明民事法律关系的特征与变动。

第三讲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

1.民事法律关系的积极内容(1)

2.民事法律关系的积极内容(2)

3.民事法律关系的消极内容

民事法律关系单元测验

第四讲 权利主体:自然人

1.何为自然人的权利能力

2.权利能力的始期

3.权利能力的终期

4.宣告死亡

5.宣告失踪

6.监护

第五讲 自然人的行为能力与人格权

1.意思能力与行为能力

2.行为能力的欠缺:未成年人

3.行为能力的欠缺:成年人

4.(自然人的)人格权(上)

5.(自然人的)人格权(下)

第六讲 法人及非法人组织

1.何为法人

2.法人的分类

3.法人的权利能力

4.法人的行为能力

第七讲 法律行为的理论

1.法律行为的概念

2.法律行为的结构

3.法律行为的分类

4.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

第八讲 意思表示的理论

1.意思表示的构造

2.意思表示的作出

3.意思表示的生效

4.意思表示的解释

第九讲 意思表示的瑕疵

1.心中保留

2.戏谑行为

3.通谋虚伪表示

4.错误(重大误解)总论

5.错误(重大误解)分论

6.欺诈

第十讲 法律行为效力瑕疵

1.法律行为内容得以实现的条件

2.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3.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

4.恶意串通的行为

5.形式瑕疵

6.无效、一部无效及无效法律行为的转换

第十一讲 法律行为的附款

1.法律行为的附款

2.附条件

3.附期限

第十二讲 代理法总论

1.什么是代理

2.代理行为

3.显名主义原则

4.授权

第十三讲 代理法分论

1.无权代理

2.表见代理

第十四讲 时效制度

1.时效的基本原理

2.时效的计算

3.时效的援用与放弃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1.阅读《民法总则》、最新版的《民法典(草案)》;

2.收集民法案例,进行初步思考。


证书要求

凡是达到《民法(民法总论)》课程要求,总成绩合格或优秀的同学均可以申请课程认证证书。

1.《民法(民法总论)》课程的评分规则:总成绩 =单元测验(40%+单元作业(10%+期末考试50%);

2.《民法(民法总论)》课程的评价规则:采用百分制计分,总成绩60分(含本数)至80分(不含本数)为合格,80分及其以上为优秀;

3.《民法(民法总论)》课程的证书规则:课程的证书采用申请制,总成绩合格及优秀者,可申请获得相应类型的认证证书;

4.证书申请费用:平台不提供免费证书,只提供认证证书。认证证书申请的费用为100/人。





参考资料

一、基本教材

民法学编写组编写:《民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1月版。

二、参考教材

可从以下教材(按照作者姓氏拼音排序)中,任选两本(最新版),作为参考教材:

1.民法学编写组编写:《民法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崔建远等编写:《民法总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3.李永军主编:《民法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4.梁慧星:《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

5.王利明:《民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6.朱庆育:《民法总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
3 位授课老师
李世刚

李世刚

教授

施鸿鹏

施鸿鹏

讲师

班天可

班天可

副教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70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79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