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第一门课,由人生、道德、法律三个主题部分组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和法制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第一门课,由人生、道德、法律三个主题部分组成,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和法制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中宣部、教育部规定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系列中的第一门课程。基本内容和主要目的是: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教育为基本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大学新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予以科学的有说服力的回答,以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为逐渐成长为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打下坚实的道德和法律修养的基础。
本课程教材由人生、道德、法律三个主题部分共计六章组成,涵盖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做忠诚的爱国者、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等方面的内容。该课程要求学生注重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掌握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基本知识,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切实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和法制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授课目标
(1)通过学习,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新人。
(2)通过学习,使大学生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理论,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和有关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规定,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真正做到学法、懂法、用法,依法办事,依法维护国家和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课程大纲
人生的青春之问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人生观的基本理论,科学认识“人的本质是什么”“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生活”“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等问题,结合个人实际和社会现实,确立科学高尚的人生追求,保持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成就出彩人生。
1.1 人的本质
1.2 人生态度
1.3 人生价值
1.4 反对拜金主义
坚定理想信念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内涵和特征,明确理想和信念的关系,正确认识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学生能够提高对理想信念问题的理论认知,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及其关系。学生能够正确看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走出思想认识上的误区,树立科学的奋斗目标,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
2.1 理想信念
2.2 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
2.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的共同理想
2.4 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2.5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弘扬中国精神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把握中国精神的科学内涵和现实意义,深刻理解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以及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的必要性。把握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深刻理解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认识新时代的爱国主义,实践做忠诚的爱国者的行为要求;把握时代精神的内涵和主要体现,深刻领会改革创新的时代要求和重要意义,理解做改革创新生力军的行为要求,提高对中国精神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理解。
3.1 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3.2 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3.3 什么是爱国主义
3.4 今天我们怎样爱国
3.5 做忠诚的爱国者
3.6 改革创新是时代要求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背景及基本内容,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明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核心价值观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价值内核,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底蕴、现实基础和道义力量,坚定价值观自信。
4.1 中国社会的核心价值追求
4.2 坚定价值观自信
4.3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对道德有更深刻的了解,能够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遵守公民道德准则,对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领域中的理论和知识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对社会生活领域中的道德规范以及个人品德提升的路径有精准的把握。
5.1 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5.2 传承中华历史瑰宝——传统道德文化
5.3 弘扬中国革命道德
5.4 面对婚姻,你准备好了吗?
5.5 社会公共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5.6 职业无贵贱——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5.7 志愿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舞台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课时目标: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准确把握法律的含义、历史发展;全面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了解我国宪法的形成和发展,掌握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了解各个法律部门的基本功能和原则,让学生懂得遵循正确的程序实施法律行为,懂得通过法定程序解决法律纠纷。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准确把握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格局,提升大学生法律素质,增强建设法治国家的使命感。
6.1 法律的历史进程
6.2 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6.3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6.4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6.5 培养法治思维
6.6 依法行使权力与履行义务
6.7宪法与我们的生活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1.刘书林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师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
2.季鹤斌、李冬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学习与实践》,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
3.方凤玲主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6年版。
常见问题
课程考试方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表现记为平时成绩,占70%,含单元测验、单元作业等。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结课考查占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