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长江下游出现了灌溉种稻的遗迹;公元前1600~前1100年,井田制度,划分田块,利用沟洫灌溉排水开始出现;春秋战国时期,秸槔提水灌溉和引漳十二渠、都江堰、芍陂、郑国渠等大型灌溉工程陆续出现,作用持续至今。荀子曾言: “高者不旱,下者不水,寒暑和节,而五谷以时孰,是天下之事也。”灌溉与排水工程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人口多、耕地少、水资源紧缺、水旱灾害频繁,特殊的气候、地理等自然条件以及社会条件决定了中国农业必须走灌溉农业的发展道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展,如何通过灌溉与排水工程措施,实现“节水”和“高产”的目标,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正是本门课程要为大家介绍的内容。
《灌溉排水工程技术》是水利工程及相关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是一门面向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及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大家了解灌溉与排水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参数计算;能够掌握主要的灌水方法和原理,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小型灌区的规划设计。
课程特色在于紧扣行业岗位要求标准,紧跟行业发展步伐,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际工程为载体,以任务导入的方式,开展项目化教学。教学方法多样,教学内容丰富,为全国各院校在校生的学习和水利行业人员的继续深造,提供了必备的学习资料。
欢迎您加入《灌溉排水工程技术》课程,让我们一起进入课程学习吧!
了解灌溉与排水的基本概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参数计算;掌握主要的灌溉与排水的设计方法和原理;能够进行小型灌区的规划设计。
活动〇 课前准备
《灌溉排水工程技术》课前学习者学习情况调查
<导学> 专家带我们了解灌溉
<小讲堂>中国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小讲堂>治水名人
课程概述
《灌溉排水工程技术》课程概述
活动一 灌溉排水基本概念
活动1.1农田水分状况
活动1.2灌水技术
<专家说> 李新建教授带大家认识粮食作物(水稻)灌溉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专家说>李新建教授带大家了解经济作物(蔬菜)灌溉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活动一 单元测验
活动二 灌溉制度及灌溉用水量计算
活动2.1 作物需水量
活动2.2 灌溉制度
活动2.3 灌溉用水量
活动二单元作业
活动三 灌溉水源工程设计
活动3.1项目设计导入
活动3.2灌溉水源分析
活动3.3灌溉引水方式设计
<小讲堂>灵渠:两千年的穿越
活动三 单元测试题
活动四 灌溉渠道系统工程规划设计
活动4.1项目设计导入
活动4.2渠道系统规划布置
活动4.3渠道系统流量计算
活动4.4灌溉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专家说>渠道系统的自动控制
<小讲堂>红旗渠
活动四 单元测试题
活动五 喷灌工程设计
活动5.1项目设计导入
活动5.2喷灌系统布置
活动5.3管道水力计算
<小讲堂>绞盘式喷灌机
活动五 单元测试题
活动六 微灌工程设计
活动6.1项目设计导入
活动6.2微灌系统布置
活动6.3微灌系统设计
<小讲堂>微灌系统安装
活动六 单元测试题
活动七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设计
活动7.1项目设计导入
活动7.2设计参数确定
活动7.3灌溉制度
活动7.4管网布置
活动7.5给水栓
活动7.6流量及管径确定
活动七单元作业
活动八 井灌区规划
活动8.1地下水资源特点与分类
活动8.2地下水资源评价
活动8.3机井的类型
活动8.4机井设计
活动8.5井灌区基本规划原则及基本资料
活动8.6 井距和井数确定
活动八 单元测试题
活动九 排水工程技术
活动9.1田间排水系统简介
活动9.2农田排水方法
活动9.3骨干排水系统规划设计
活动九 单元测试题
双语版块
东盟国际化节水灌溉技术课程资源库
具备《工程力学》《工程制图与识图》《水力学》《土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水文技术》《水工建筑物》等相关知识。
[1] 郭旭新、要永在 . 《灌溉排水工程技术》(第3版). 黄河水利出版社. 2020年8月
[2]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 50288-2018)
[3]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标准(GB/T 50363-2018)
[4] 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T246-2019)
[5] 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GB/T 30600-2022)
[6] 农田灌溉智慧管理系统技术规范(T/CIDA 0020-2023)
[7] 中国节水灌溉网:https://www.jsgg.com.cn/Index/Index.asp
说明:
本课程制作性质和学生学习需要,将有互联网作品,课程图片和视频素材部分来自网络。由于工作量巨大,未能注明代理机构名称,在此向所有课程所涉互联网素材提供个人及公司致歉并致谢!如发现课程素材及案例有侵犯贵公司或个人利益的内容,请和我联络并删除。
Email: 50696892@qq.com
制作团队
总 监 制 :赖永明
执行监制:梁 丹
文稿统筹:刘艳闽
视频拍摄:黎誉勇
后期制作:廖远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