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诗经》鉴赏课程立足于了解《诗经》概况、解读《诗经》艺术、赏析经典诗篇、把握文学影响四个课程目标,基于文学的视角,将《诗经》诗篇分为婚恋诗、婚礼进行曲、咏美人诗、送别诗、亲恩诗、宴饮诗、咏怀诗、战争征役诗、颂美诗、怨刺诗、农事田园诗、哲理诗等主题分别进行解读。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老的《诗经》,感受《诗经》花园的春色无限,激活她宛若陈酿、久而弥香的本原之美。
《诗经》鉴赏课程立足于了解《诗经》概况、解读《诗经》艺术、赏析经典诗篇、把握文学影响四个课程目标,基于文学的视角,将《诗经》诗篇分为婚恋诗、婚礼进行曲、咏美人诗、送别诗、亲恩诗、宴饮诗、咏怀诗、战争征役诗、颂美诗、怨刺诗、农事田园诗、哲理诗等主题分别进行解读。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老的《诗经》,感受《诗经》花园的春色无限,激活她宛若陈酿、久而弥香的本原之美。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一、为何学习?
《诗经》是中华文化的元典,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是传承中国文化之脉的大众化载体,代表民族精神的文化符号。《诗经》体现了黄河流域文明,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5国风中,周南、邶、鄘、卫、王、郑、陈、桧8国风在河南境内。《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有重要的语言价值、文学价值、思想价值和历史价值。《诗经》的音乐性及赋、比、兴手法对中国诗歌影响深远,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诗言志传统、风雅传统和比兴传统。《诗经》诗歌创作于二三千年前的周朝,距离我们很遥远,存在文字识读、文学审美、历史文化背景方面的鸿沟。消弭鸿沟,走进《诗经》,打开中国古典诗歌的大门,是本课程开设的意义所在。
二、课程主题
1. 概论《诗经》
2.《诗经》艺术
3. 分主题赏析
4.《诗经》影响
三、学习获得
识记文学概念、经典篇章、成语、习语;
掌握《诗经》的典型艺术手法;
掌握《诗经》的音乐之美;
掌握赋、比、兴艺术手法;
诗歌题材内容准确解读能力;
诗歌情感及艺术分析能力;
诗歌思想性和艺术性评价能力。
四、课程特色
一是课程思政化。深入挖掘《诗经》中的思政元素,将人文精神关怀融入诗歌赏析,注重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孝悌天伦、正确的婚恋观、历史文化等素养,发挥诗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诗教作用。
二是持续改进化。课程内容动态更新,不断完善。
三是教学比较化。基于文学史的视角,纵向比较分析后世同主题诗歌对《诗经》的传承与创新;横向比较《诗经》中同主题诗歌在内容、艺术方面的异同:在比较中总结同主题诗歌在情感、艺术手法方面的共性,以更好地赏析同主题诗歌。
四是教学趣味化。融入文史故事;或将现代对《诗经》诗歌的传唱、演绎,及相关朗诵、电影片断等多媒体融入教学,增强趣味性和贴近感。
五是主题区分化。将《诗经》诗歌按主题进行分类赏析。主题划分细致,同主题诗歌收集全面。以婚恋诗为例,不是笼统归为一类,而是细分为爱情理想、春天,恋爱的季节、美人如花隔云端、最苦是相思、弃妇诗、怨妇诗、悼亡诗七个分主题进行赏析。
授课目标
了解《诗经》相关知识
解读《诗经》音乐文学特色
解读《诗经》赋、比、兴等艺术手法
分主题解读《诗经》经典诗篇
掌握《诗经》开创的文学传统
课程大纲
概论《诗经》
课时目标:了解《诗经》词源价值和现代传承,增强贴近感;了解《诗经》相关概念及知识;掌握《诗经》艺术特色;理解《诗经》的作用。
引言:《诗经》在我们身边
1.1 《诗经》及其“六义”
1.2 《诗经》的成集和研究
1.3 诗歌的作用
《诗经》艺术
课时目标:了解《诗经》的音乐性的具体体现;掌握赋、比、兴的概念及其在《诗经》中的运用,尤其是“比”法的争议、“比”的核心特质、“比”的传承——香草美人传统及比体诗的类型,并能运用赋、比、兴知识正确解读诗歌。
2.1《诗经》的音乐性
2.2论“赋”
2.3论“比”
2.3.1比喻说:刘勰论“比”
2.3.2诗法说:朱熹论“比”
2.3.3比的传承:香草美人传统
2.3.4比体诗
2.4论“兴”
婚恋诗
课时目标:了解周代的婚恋生活;理解婚姻家庭的重要性;培养正确的婚恋观;掌握经典的婚恋诗篇;了解《诗经》婚恋诗的诗教价值、母题价值和范式价值。
3.1 爱情理想
3.1.1 永恒与专一的爱情
3.1.2 幸福的婚姻
3.2 春天,恋爱的季节
3.2.1 心悦君兮
3.2.2 珍视与渴望
3.2.3 一见钟情
3.2.4 约会
3.3 美人如花隔云端
3.4 最苦是相思
3.4.1 入骨相思
3.4.2 晨夕思君
3.5 不幸婚姻
3.5.1 弃妇诗
3.5.2 怨妇诗
3.6 悼亡诗
婚礼诗
课时目标:了解周代的婚礼礼仪与过程;赏析经典婚礼诗篇;了解《诗经》婚礼诗的词源价值、思政价值、范式价值。
4.1 婚礼准备与盛况
4.2 祝福新娘、新郎
4.3 赞美新娘、新郎与洞房之歌
咏美人诗
课时目标:掌握展现人物之美的艺术手法;了解展现人物之美艺术手法的传承与发展;赏析经典咏美人诗;了解《诗经》咏美人诗的题材上的母题价值和艺术上的范式价值。
5.1 高贵美人庄姜
5.2 月下美人与衣袂翩飞美人
5.3 天仙美人宣姜
送别诗
课时目标:了解送别的经典情感掌握经典表现离情别意的艺术手法,理解经典送别诗,了解《诗经》送别诗的范式价值
亲恩诗
课时目标:理解父母亲情的伟大;体味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悲哀;树立孝的伦理观念;理解《诗经》经典亲恩诗。
宴饮诗
课时目标:了解宴饮在周代生活中的重要性;树立珍视兄弟亲情的天伦观;了解“酒”的危害,培养正确的饮酒观;了解宴饮之礼,掌握经典宴饮诗。
8.1 君臣宴饮
8.2 兄弟宴饮
8.3 酒仪酒德
咏怀诗
课时目标:了解《诗经》咏怀诗的范式价值;培养关注心系天下的家国情怀;培养背后莫议人非的道德观念;掌握经典咏怀诗。
战争征役诗
课时目标:了解周朝征战频仍的社会状况;理解战争征役诗的常见主题;渗透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情怀;理解战争的残酷和征人的无奈;理解统治者角度的颂美武功诗;了解《诗经》战争征役诗的范式价值和思政价值;掌握经典战争征役诗。
10.1 征战回忆录
10.2 征人思乡思亲
10.3 战斗豪情
怨刺诗
课时目标:了解怨刺诗的产生背景;了解怨刺的价值;渗透关注民生疾苦的淑世情怀;理解《诗经》怨刺诗的范式价值;掌握经典怨刺诗篇。
12.1 刺征役之苦
12.2 怨劳役不均
12.3 刺信谗误国
哲理诗
课时目标:了解对《小雅 鹤鸣》的不同解读的合理性;理解《小雅 鹤鸣》中蕴含的哲理;掌握《小雅 鹤鸣》;了解《小雅 鹤鸣》在哲理诗中的范式价值。
农事田园诗
课时目标:了解《诗经》中的农事田园诗的主题;理解农事田园诗的范式价值;掌握经典农事田园诗。
《诗经》影响
课时目标:掌握《诗经》所开创的诗言志、比兴、风雅三大文学传统;了解三大文学传统的流传与概念变迁;了解《诗经》三大文学传统的影响。
15.1 诗言志传统
15.2 比兴传统
15.3 风雅传统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凡是爱好中国古典诗歌,愿意了解《诗经》,具有初步的诗歌阅读和基本赏析能力者,均可学习。
参考资料
[1] 申利.《诗经》解读[M].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24.
[2] 程俊英.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3] 程俊英,蒋见元. 诗经注析[M]. 北京:中华书局,2017.
[4] 王秀梅 译注.诗经[M].北京:中华书局,2015.
[5] (宋)朱熹 集注.赵长征 点校.诗集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7.
[6](清)方玉润. 诗经原始[M]. 北京:中华书局,1986.
常见问题
1.课程需要的学习基础是什么?
答:学习这门课程并不需要非常好的基础,因为我们这门课的目的在于走进《诗经》,赏析《诗经》经典篇目,掌握《诗经》艺术手法,并了解《诗经》所开创的文学传统。因此,凡是爱好中国古典诗歌,愿意了解《诗经》,具有初步的诗歌阅读和基本赏析能力者,均可学习本课程。
2.爱课程网与中国大学MOOC平台都有帐号,该用哪个帐号学习?
答:统一从中国大学MOOC平台入口进入,以免成绩统计出现问题。
3.我用手机做测验或作业,为什么显示不成功?
答:目前测验、作业在电脑上进行提交才会确保准确。手机端可以用来观看视频。
4.错过了测验和作业时间怎么办?
答:测验和作业会随相应的课程同时发布,分别预留了充足的作答时间。请各位同学务必注意各项计分活动的截止时间,并确保在截止时间前完成。
5.为什么我的作业分比较低?
作业的评阅形式为学员互评。有一些提交过作业的学员未参与作业互评,只能拿到分值的50%,导致分数较低。互评次数要达到5次以上。未提交作业的学员不能参与互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