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新闻采访与写作
第14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3月03日 ~ 2025年06月30日
学时安排: 2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5周,共18周 已有 564 人参加
认证学习
认证成绩和证书
智能问答和解析
视频学习辅助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315)
spContent=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主要讲授从事新闻采访、写作工作所必备的业务知识、应用方法与专业技能,通过新闻实践操作能力训练,使学习者能够独立、从容地完成新闻采访写作的各项实际工作。本课程2008年被评为河北省精品课程,2013年获评河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8年入选河北省首批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获批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主要讲授从事新闻采访、写作工作所必备的业务知识、应用方法与专业技能,通过新闻实践操作能力训练,使学习者能够独立、从容地完成新闻采访写作的各项实际工作。本课程2008年被评为河北省精品课程,2013年获评河北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8年入选河北省首批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20年获批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新闻学专业的基础骨干应用业务课程。本课程分为两大版块:1、新闻采访版块:主要包括获取新闻线索、判断新闻价值、制作采访提纲、提问及观察技巧、隐性采访、记者招待会与新闻发布会等。2、新闻写作版块:主要包括消息、通讯、深度报道及微博、微信、客户端新闻写作。本课程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以课程的实践应用性质为基础,在教学上实行“三贴近”即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媒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配合采访、写作的经典案例,展示相关报道、图片或视频,并和学生一起进行评析和讨论,这种启发式案例教学方法缩短了教学情景与实际新闻工作情境的差距,有助于训练、提高学生应对新闻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类复杂情况的能力。


授课目标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致力于通过系统讲授采写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新闻传播素质与实践能力,培养政治坚定、思想敏锐、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具有较强社会交往能力、较高文字表达水平以及综合融媒传播技能,既能动脑,又能动口,还能动手,可以广泛适应当前新闻媒体工作的通用复合型应用人才。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对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地位、作用、学科性质有所了解,掌握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简介
第一章 发现、辨别新闻
课时目标: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对如何发现、辨别新闻有基本的认识,了解掌握新闻线索的获取以及新闻价值的判断等专业采写知识,为寻找、选择、判断新闻选题奠定基础。
1.1 获取新闻线索
1.2 判断新闻价值
第二章 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课时目标: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体会采访前准备工作的重要性,并学会设计科学合理的具体采访提纲。
2.1 采访提纲的制作与加工
2.2 采访提纲的制作与加工2
第三章 采访提问技巧(上)
课时目标: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采访提问的有效方法,使其能够灵活运用提问技巧解决新闻采访中的实际问题。
3.1 激问法
3.2 侧问法
3.3 设问法
3.4 追问法
第三章 采访提问技巧(下)
课时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采访问题设置的类型与搭配技巧,提高其新闻采访实践能力。
3.5 开放式问题
3.6 闭合式问题
第四章 采访实施运作中的其他技巧
课时目标: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创造良好访问气氛,运用恰当形态语言以及凭借观察能力辅助采访提问的相关专业知识,以强化学生的新闻采访业务技能水平。
4.1 调节融洽的访问气氛
4.2 观察——用眼睛采访
4.3 采访中的形态语言
第五章 特殊类型采访
课时目标: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隐性采访、记者招待会与新闻发布会的特殊要求及注意事项,令学生能够在今后的新闻工作中圆满完成特殊类型采访的实践任务。
5.1 特殊方式的采访——隐性采访
5.2 新闻发布会与记者招待会
第六章 消息写作(上)
课时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消息文体的基本特征与构成要件,掌握消息标题及新闻导语制作的各项要求与写作技巧。
6.1 消息文体概述
6.2 消息标题的作用及构成
6.3 消息标题的制作要求与技巧
6.4 消息导语的界定、嬗变与任务
6.5 消息导语的分类
6.6 导语写作的要求与禁忌
第六章 消息写作(下)
课时目标: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消息主体、结尾的写作方法,使其能够合理搭配新闻背景,融会贯通地将新闻素材组织起来,写出一篇出色的消息稿件。
6.7 消息主体
6.8 消息结尾
6.9 新闻背景
6.10 消息结构
第七章 通讯及深度报道写作
课时目标: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通讯及深度报道的特征、类型等相关专业知识,使其对长篇幅的新闻报道写作产生一定的了解与认识。
7.1 通讯
7.2 深度报道
第八章 新媒体写作
课时目标:通过课程学习,令学生掌握微博、微信以及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的写作方法与要领,帮助学生从容应对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写作环境与媒介融合趋势。
8.1 微博新闻写作
8.2 微信公众平台新闻写作
8.3 客户端的新闻写作与运营
新闻标题制作艺术专题
课时目标: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专题讲授课程,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新闻标题的制作艺术,领悟新闻标题之美。
第一讲 新闻标题制作艺术概念解析
第二讲 新闻标题之美
第三讲 消息标题的制作艺术
第四讲 特稿标题的制作艺术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新闻采访会涉及到的相关学科有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公共关系学、法学等;新闻写作的相关学科有文学、语言学、历史学、逻辑学等。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和学习,在其他门类的知识辅助下进行新闻采写课程学习。此外,新闻采访与写作属于新闻业务课程,学生可以配合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等新闻传播理论课程,理论知识与应用技能相结合,这样才能成长为基础知识扎实丰厚,同时拥有多重专业技能的“新闻通才”。

参考资料

1、《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1版;

2、《新闻采访学通论》,杨秀国,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1版;

3、《新闻采访学》,蓝鸿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版;

4、《新闻采访教程》,刘海贵,复旦大学出版,2017年,第2版;

5、《新闻采访学》,林如鹏,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版;

6、《现代新闻采访学教程》,梁一高,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修订2版;

7、《新闻采访写作教程》,李希光、孙静惟、王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

8、《新闻采访写作新编》,尹德刚、刘海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版;

9、《新闻写作教程》,刘明华、徐泓、张征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版;

10、《新闻采访与写作》,高钢、潘曙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1版;

11、《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美〕卡罗尔·里奇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6版;

12、《现代新闻写作教程》,董广安,郑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版;

13、《新闻写作精要》,高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

14、《深度报道采写概论》,欧阳明,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

15、《深度报道:理论、实践与案例》,张志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第1版;

16、《当代新闻写作》,白贵、彭焕萍,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2版。

常见问题

Q: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是否只有新闻专业学生才能学习,非新闻专业学习者可以通过观看教学视频,掌握课程所讲解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吗?

A:本课程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学习者可以在案例教学中了解新闻采写知识,并将其内化为真正的心得。因此,无论是新闻专业学生还是非新闻专业的学习者通过本课程的线上学习以及课下的实践配合都可以有效掌握采写专业知识与技能。

Q:如何才能更高效地培养新闻采写实践能力?

A:除了保质保量地按时观看学习新闻采访与写作全部教学视频,并积极参与课程讨论,及时完成单元测试之外,各位学习者还需要配合线下的采写实践练习,可以根据课程建议进行模拟实践,也可以到新闻业界进行真正的媒体实习。新闻采访与写作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将课堂知识融入实践应用之中,才能更高效地掌握相关技能。

Q:这门课程的线上学习如何进行?

A:请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搜索“新闻采访与写作”,选择我们的课程。学员需观看全部教学视频,参与课程讨论,完成单元测试,进行在线考试。课程重要信息会以公告形式发布。学员在本课程学习期间请使用同一账号,以方便课程团队管理、统计学员学习情况,并进行总体成绩评定。

河北大学
3 位授课老师
彭焕萍

彭焕萍

教授

张筱筠

张筱筠

副教授

陈娟

陈娟

教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39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69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