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中国古代文学是华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她包蕴着无比丰厚的思想情感,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方式。学习体悟古代文学之精华,既让我们与百年、千年前的先人心灵沟通,也会是现实人生世界的精神升华。言志怡情,可兴可观,可群可怨。生活中不能没有诗,她并不在远方,就在我们生命的此时。
中国古代文学是华夏优秀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她包蕴着无比丰厚的思想情感,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方式。学习体悟古代文学之精华,既让我们与百年、千年前的先人心灵沟通,也会是现实人生世界的精神升华。言志怡情,可兴可观,可群可怨。生活中不能没有诗,她并不在远方,就在我们生命的此时。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课程内容主要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课程并不以传统教材设计的教习方式讲课。教师的讲授将突出问题意识,希望能够将基本知识与学术研究相结合,有时会适当突出一些学术前沿。具体内容的设计,也会突出重点、难点,如先秦侧重《诗经》、楚辞、散文,两汉魏晋侧重诗赋,唐代只讲唐诗,宋代只讲宋词,元明清只讲戏曲、小说。希望课程本身能给大家一点启发。
授课目标
一、希望课程提供一些教材中没有的内容,给大家参考。
二、希望在作家作品的讲授中,提供一些新的观点和角度,供大家参考。
三、希望一些知识点为大家继续深入学习中国古代文学提供帮助。
课程大纲
第一章 《诗经》与《楚辞》
第一节 《诗经》
1.伦理教化还是婚姻爱情——《关雎》的主旨
2.人生短暂的焦虑与缓释——《诗经》中的生命意识
3.政治批判的早期表达——《诗经》中的怨刺诗
4.道德之美——《诗经》政治颂美诗
5.《诗经》战争徭役诗中“征夫之声”
6.《诗经》战争徭役诗中“思妇心曲”
7.赋、比、兴——《诗经》的艺术表现方法
第二节 《楚辞》
1. “香草美人”——《离骚》的象征手法
2. “男人扮女人”——“香草美人”象征手法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九歌•山鬼》的艺术魅力
4. “俊彦之英”——屈原人格力量的垂范
5.“兮”与“悲怨”——骚体文学特点及两汉南北朝的流变
6、积极进取与无奈不平——骚体文学从隋唐至清化的演化
第二章 先秦散文
第一节 《论语》和《孟子》
1.《论语》的文学价值
2、文质彬彬——《论语》道德论对文学的影响
3.浩然之气——《孟子》的思想境界
4.辨必争胜——《孟子》的论辨艺术
第二节 《庄子》
1. 以“无为”批“有为”——庄子的社会批判思想
2.“寓言为广”“意出尘外”——《庄子》寓言的文学价值
第三节 《战国策》
1、《战国策》的游说策略
2、《战国策》中寓言的功用
第三章 汉代文学
第一节 《汉赋》
1.巨丽之美——汉大赋的艺术特色
2.以文为瑞——谶纬对汉赋审美风格的影响
3.道德与审美的冲突——汉大赋主题的矛盾性
第二节 《史记》
1.“知人论世”——《史记》的成书背景
2. 冲突、气氛、细节——《项羽本纪》塑造人物的艺术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第一节 建安文学
1.诗心匪行——曹操《蒿里行》与其复杂人格
2.苦短行乐——曹丕《大墙上蒿行》中的生命意识
3.小雅嗣音——曹植《赠白马王彪》的文学史地位
第二节 正始文学
1.孤鸟离兽——阮籍《咏怀诗》中的孤独意象
2.游心太玄——嵇康《赠秀才入军》中的玄学意蕴
第三节 两晋文学
1.广于旧篇——陆机拟古诗的特点及价值
2.足冠中兴——郭璞《游仙诗》的文学史地位
3.避祸田园——陶渊明田园诗的创作背景
4.走向自由——陶渊明诗歌的精神世界
5.质而实绮——陶渊明诗歌的美学特色
第四节 大小谢和《世说新语》
1、极貌追新——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2、圆美流转——谢朓与永明体诗歌
3、简傲玄淡——《世说新语》中的魏晋风度
第五章 初盛唐诗人群体
第一节 初唐诗人的贡献
1.唐诗风骨的提倡
2.唐诗意象的形成
第二节 盛唐山水田园诗人群体
1.游侠、边塞、山水田园、思亲念友——王维诗歌内容的丰富性
2.诗中有画、诗中有乐、诗中有佛——王维诗歌的艺术境界
3.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区别
第三节 盛唐边塞诗人群体
1.趋向现实与趋向风物——高岑边塞诗内容的异同
2.直抒胸臆与寓情于景——高岑边塞诗写法的异同
3.质朴深沉与刚健爽朗——高岑边塞诗语言的异同
4.什么是“丈夫贫贱应未足”——高适《别董大》其二赏读
第六章 李白与杜甫
第一节 李白
1.旧题乐府的顶峰——李白乐府诗的贡献
2.思接云天外——李白诗歌的想象
3.也是“诗史”——李白“安史”乱后的诗歌价值
4.李白《上留田行》典故使用的层累叠加法
5.李白《蜀道难》——关于诗歌的吟诵
第二节 杜甫
1.杜甫诗歌的诗体学贡献
2.杜甫乐府诗的史诗性审美
3.“三吏”“三别”情感趋向的复杂性
4.“沉郁顿挫”——杜诗写作笔法探讨
5.《前出塞九首》中的“名王”及相关问题
第七章 中晚唐诗歌
第一节 元白诗派与韩孟诗派
1.新乐府诗歌只是“直白”和“浅陋”吗
2.韩孟诗派的“险”与“怪”
第二节 晚唐诗歌
1.惝恍迷离的朦胧美——李商隐的诗歌魅力
第八章 柳永与苏轼等词人
第一节 词体起源与唐宋词调
1.词调适合称词牌吗——词体的起源与基本特征
2.唐宋词词调的学习——兼议《清平乐》“乐”之读音
3.《霜天晓角》——激越、高亢的笛曲
4.仄平平——平韵词调的韵句组织
5.平平仄——仄韵词调的韵句组织
第二节 柳永
1.大得声称于世——宋词发展的奠基人
2.雅俗兼融——柳永词的多面性
第三节 苏轼、秦观等人
1.《念奴娇》词的断句——苏轼词声律的一点讨论
2.作家歌——秦观创作词体略析
3.情中有思——晏殊词的理性精神
4.回忆如梦——晏几道词的梦境编织
第九章 周邦彥与“二安”等词人
第一节 周邦彥
1.创立新调,规范词体——周邦彥对词体建设的贡献
2.顿挫刚健的笔锋——周邦彥词的勾勒艺术
第二节 贺铸、朱敦儒、张孝祥
1.豪侠气盛 英雄失路——贺铸的《六州歌头》
2.苏辛桥梁——张孝祥词的豪放清旷
3.旷远 悲壮 清疏——朱敦儒的词风变化
第三节 李清照、辛弃疾
1. “别是一家”——李清照的歌词创作观
2. “青山遮不住”什么——辛弃疾词中的英雄世界
第十章 姜夔与吴文英
第一节 姜夔
1.现存最完整的宋代乐谱——《白石道人歌曲》
2.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姜夔词的清空与骚雅
第二节 吴文英
1.荷花、兰 蕙、橘树——吴文英词对屈原作品意象的传承接受
2.用笔幽邃,感慨遥深——吴文英《高阳台》解读
第十一章 元明清戏曲
第一节 元杂剧
1.元杂剧的兴起及其体制
2.从“始乱终弃”到“有情人终成了眷属”——《西厢记》的题旨变化
3.从悲哀到悲壮——《窦娥冤》中窦娥的悲剧性格
4.光彩照人、俊洁不屈之士——《汉宫秋》昭君形象解读
5.悲伤的爱情体验——《墙头马上》
第二节 昆曲与明清传奇
1.昆曲的历史与音乐特点
2.《浣纱记》的战争与爱情
3.《牡丹亭》的案头与舞台
4.妙趣横生的《玉簪记》
5.文律双美的《长生殿》
第十二章 明清小说
第一节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
1. “拥刘反曹”的表现及原因
2.《水浒传》中的扭曲女性观
3、武松——景阳岗打虎
4、武松——英雄的诞生
第二节 《聊斋志异》与《西游记》
1.蒲松龄的生平、经济、情感生活与《聊斋志异》的创作
2、悟空与境界人生——《西游记》中悟空形象
3、自我认知、救赎与提升——《西游记》中八戒形象
4、孝文化中的异数——《西游记》中哪吒形象
5、普通人的自我实现——《西游记》中沙僧形象
第三节 《红楼梦》
1.曹雪芹的家世生平与《红楼梦》创作
2.《红楼梦》的多重悲剧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中国古代文学作家、作品的基本情况,中国古代文学主要文体发展的基本线索。
参考资料
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1-4册),袁世硕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版
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朱东润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3、《中国古代文学史》(1-4卷),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4、《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中下三册),袁世硕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