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产品检测是加工制造、产品验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测量技术是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课程作为制造大类专业基础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以“三教改革”为策略方针,以企业产品设计、制造与检测等真实岗位的测量技能需求为依据,融入前沿数字化测量新技术,重点培养学生产品质量意识、实用检测技能以及追求极致的工匠品格与“守规矩.做模范”的立世原则。技能方面为学生考取加工类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基础,素养方面为学生成长为“严守规矩”的工匠模范打下基石,最终为培养装备制造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课程五大技能目标:1.读懂工程图样上技术参数的精度要求;2.根据代号查询国家标准并计算极限偏差和公差;3.选择测量器具,制定测量方案并正确实施检测;4.根据测量结果判断所测参数是否合格;5.初步掌握先进测量仪器三坐标测量仪的零件数字化综合检测技能。
产品检测是加工制造、产品验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测量技术是工程技术人员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课程作为制造大类专业基础课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宗旨,以“三教改革”为策略方针,以企业产品设计、制造与检测等真实岗位的测量技能需求为依据,融入前沿数字化测量新技术,重点培养学生产品质量意识、实用检测技能以及追求极致的工匠品格与“守规矩.做模范”的立世原则。技能方面为学生考取加工类职业资格证书奠定基础,素养方面为学生成长为“严守规矩”的工匠模范打下基石,最终为培养装备制造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奠定基础。
课程五大技能目标:1.读懂工程图样上技术参数的精度要求;2.根据代号查询国家标准并计算极限偏差和公差;3.选择测量器具,制定测量方案并正确实施检测;4.根据测量结果判断所测参数是否合格;5.初步掌握先进测量仪器三坐标测量仪的零件数字化综合检测技能。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机械测量技术》这门课程是制造大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实用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根据机械加工岗位对检测技术应用能力的要求,基于生产现场的检测工作流程,以源于企业并经过教学改造的典型零件为载体,围绕成品零件要检测的三类参数:尺寸误差、几何误差、表面粗糙度、螺纹专项来组织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形成了四大项目:项目1:法兰盘零件尺寸测量,项目2:滚刀轴零件几何误差测量,项目3:导套零件表面粗糙度测量, 项目4:螺纹零件参数测量,围绕零件数字化综合测量形成A层学生选学内容(项目5:模板零件数字化综合测量)。课程内容包含21个学习任务,68个微课,300题测试题,50个助学动画,融合知识与技能,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按照递进方式组织教学内容。
授课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尺寸公差、几何公差、表面粗糙度等专业术语,掌握公差带、公差配合、基准制配合等含义;掌握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偏摆仪、圆度仪、合像水平仪等量具的结构、读数以及使用方法;掌握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的含义、标注方法以及测量仪器的使用与数据处理;掌握螺纹的类型、参数、公差以及标注含义。了解三坐标测量仪与二次元影像仪的用途与使用方法。
能力目标:能读懂工程图样上技术参数的精度要求;根据代号查询国家标准并计算极限偏差和公差;能选择测量器具,制定测量方案并正确实施检测;能根据测量结果判断所测参数是否合格。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规范的学习作风,熏陶学生规矩模范意识与专业自豪感,锤炼学生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匠品格。
课程大纲
项目一:法兰盘零件尺寸测量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测量在机械加工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理解公称尺寸、极限尺寸、极限偏差、尺寸公差、未注公差等术语。3.掌握配合类型的判断方法及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配合公差的计算。4.理解公差带代号、标准公差等级、基本偏差代号及特点。5.理解基孔制配合、基轴制配合的要求及应用。6.知道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内测千分尺、内径百分表等量具结构。7.掌握公差带图画法。8.掌握正确的尺寸公差标注。9.掌握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内测千分尺、内径百分表读数方法和使用方法。能力目标:1.能解释图上所标注的尺寸及公差所表达的含义。2.能判断轴、孔组成的配合类型,能计算极限间隙(或极限过盈)及配合公差。3.能画公差带图。4.能使用国标手册,查出尺寸公差和上下极限偏差。5.能使用游标卡尺、外径千分尺测量外径、内径、长度、深度尺寸。6.能使用内测千分尺、内径百分表测量内径尺寸。
任务1识读尺寸公差(2课时)
任务2查极限偏差与公差(2课时)
任务3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2课时)
任务4测量基本知识(2课时)
任务5认识常用量具(2课时)
任务6法兰盘尺寸测量(2课时)
项目二:滚刀轴零件几何误差测量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几何要素定义及类型。2.理解几何公差带四要素含义。3.掌握14项几何公差项目名称和符号及几何公差标注方法。4.掌握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平行度、垂直度、倾斜度、同轴度、对称度、位置度、圆跳动、全跳动等几何公差项目的含义。5.理解公差原则含义,熟悉几何公差选择要求。6.掌握百分表(千分表)、磁性表架、V型块、偏摆仪、合像水平仪等使用方法。能力目标:1.能解释图上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对称度、圆跳动、全跳动等几何公差项目的含义。2.能使用百分表(千分表)、磁性表架、V型块、偏摆仪、合像水平仪等器具测量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同轴度、径向跳动等误差。
任务1标注几何公差(2课时)
任务2识读几何公差(2课时)
任务3识读公差原则(2课时)
任务4选用几何公差(2课时)
任务5几何误差测量(4课时)
项目三:导套零件表面粗糙度测量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表面粗糙度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2.了解表面粗糙度评定参数的含义。3.掌握表面粗糙度正确的标注方法。4.掌握表面粗糙度测量仪使用方法。能力目标:1.能解释图上标注的表面粗糙度含义。2.能用表面粗糙度测量仪测量零件表面粗糙度。3.能根据检测数据,对零件表面粗糙度是否合格作出正确判断。
任务1识读表面粗糙度(2课时)
任务2表面粗糙度测量(2课时)
项目四:螺纹零件参数测量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螺纹种类、螺纹基本几何参数。2.熟悉普通螺纹公差和螺纹精度。3.掌握普通螺纹标记含义。4.知道普通螺纹中径合格条件。5.理解三针法测量原理。能力目标:1.能解释图上标注的普通螺纹标记含义。2.能查出普通螺纹中径和顶径极限偏差。3.能使用螺纹千分尺测量普通螺纹中径。4.能用三针法测量普通螺纹中径。
任务1识读螺纹公差(1课时)
任务2查螺纹公差与极限偏差(1课时)
任务3螺纹中径测量(2课时)
项目五:模板零件数字化综合测量(A层学生选学)
课时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三坐标测量技术发展历史及测量原理。 2.了解三坐标测量机组成结构及运行维护要求。3.熟悉三坐标测量机软件使用。4.掌握基本几何元素手动测量。5.掌握基本几何元素自动编程测量。6.掌握尺寸及几何误差的评价方法。7.掌握检测报告设置及输出。能力目标1.能对三坐标测量机开、关机及运行维护操作。2.能对三坐标测量机测头装配及测针校正。3.能粗建和精建零件坐标系。4.能用三坐标测量机进行零件的手动特征测量。5.能用三坐标测量机进行零件的自动特征编程测量。6.能在三坐标测量软件中对尺寸及几何误差进行评价。
任务1认识三坐标测量机(2课时)
任务2手动测量几何元素(4课时)
任务3自动测量几何元素(4课时)
任务4评价尺寸及生成报告(2课时)
任务5模板零件三坐标综合测量4课时)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完成机械制图课程学习,掌握制图技术相关国家标准,了解《机械制图》课程相关规定,具备投影原理、空间形体以及三维表示法相关知识。
证书要求
课程考试30%
单元测验20%
单元作业20%
课程讨论10%
域外成绩20%
参考资料
卢志珍《机械测量技术(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
邬建忠《机械测量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
王伯平《互换性与测量技术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
马德成《机械零件测量技术实例》化学工业出版社
罗晓晔等《机械检测技术》浙江大学出版社
《机械测量技术》超星学习通在线平台相关资料
常见问题
Q:课程适用人群是哪些?
A: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装备制造大类学生,机械类企业员工,需求进修的社会人员。
Q:《机械测量技术》的课程作用什么?
A:《机械测量技术》是所有装备制造大类的基础课程,无论是将来的产品加工制造,还是产品的设计与后续的检测都离不开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技术也是考取钳工、车工、铣工等职业资格证书的具备要求。
Q:目前智能化检测设备层出不穷,课程中游标卡尺、千分尺、百分表等均为最为传统的测量方法,其学习的意义有多大?
A:虽然目前有很多智能化数字化检测设备,但在零件加工过程中,传统单项测量仪器有着快捷、简单、易用的特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智能化设备一般用在产品的前期和后期测量中,有其综合性、高效性等特征,作为装备制造行业技术人员,二者均不可或缺。
Q:课程联系方式
A:联系人:殷老师,手机号:13912070234(同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