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本课程先后入选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课程资源量丰富,既有经典的理论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实验操作以及饲料生产工艺的3D技术和饲料加工实地生产场景。团队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视频讲授思路清晰、画面精美、案例丰富。课程注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既适合在读的各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适合对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感兴趣的普通学习者。
现在就请大家和我们一起走进《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堂吧!
本课程先后入选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课程资源量丰富,既有经典的理论内容也包括相关的实验操作以及饲料生产工艺的3D技术和饲料加工实地生产场景。团队教师教学经验丰富,视频讲授思路清晰、画面精美、案例丰富。课程注意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既适合在读的各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也适合对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感兴趣的普通学习者。
现在就请大家和我们一起走进《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堂吧!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河南师范大学的“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是为水产养殖专业、水族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研究水产动物的营养及其所需配合饲料的科学。其在保障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促进渔民增产增收、生产优质水产品、美化生活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协助营养高效育种、促进饲料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该课程以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的关键技能为主线,从原理和实践的视角讲解如何利用营养原理设计出适合水产动物的配合饲料。内容涉及饲料中营养素的功能、饲料配方设计原理、配合饲料的加工工艺流程、饲料原料及饲料添加剂以及科学的投喂、投饲方法等。值得一提的是,本课程将通过3D及视频形式展示饲料加工工艺等实践环节的内容,将饲料加工过程中不易呈现的环节通过3D技术精确呈现出来。另外本课程还涉及到脂肪、蛋白质以及氨基酸含量等的测定方法等实验环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认识和了解营养素、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及作用,掌握饲料配方的设计原则,能运用这些理论设计适合不同水产动物养殖品种的饲料配方,熟悉饲料制作的各个工艺流程及饲料设备的工作原理,能利用专业知识对水产动物饲料产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创新,促进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科的发展。
授课目标
掌握营养素对水产动物的营养原理,全面认识饲料及饲料原料的种类、属性及其应用范围。掌握渔用配合饲料设计原理及饲料添加剂的使用方法,了解饲料生产工艺,能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水产动物实际生产中饲养问题,学会如何独立设计渔用饲料配方,如何将所学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运用于水产饲料工业实践中。
课程大纲
绪论-水生动物与畜禽类营养学特征的异同
课时目标:掌握水生动物与畜禽营养学特征的异同
1.1 水生动物与畜禽营养学特征的异同?
1.2 水生动物与畜禽在配合饲料营养组成及物理特征的要求的不同?
蛋白质营养
课时目标:了解蛋白质组成、分类;掌握蛋白质的主要功能作用;了解蛋白质消化与吸收的过程;掌握氨基酸营养中的几个基本概念;掌握蛋白质营养生理功能的表达式及含义;理解氨基酸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定方法;掌握饲料中粗蛋白含量及氨基酸含量的测定方法。
1.1 蛋白质组成、分类及功能
1.2 蛋白质消化与吸收
1.3 氨基酸营养
1.4 蛋白质营养生理功能的表达式
1.5 氨基酸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定
糖类营养
课时目标:了解糖类的概念及分类;掌握糖类的主要生理功能;理解鱼类为何对糖的利用能力比较低;
1.1 糖类的概念和种类
1.2 糖类在鱼虾中的生理功能与代谢
1.3 鱼类对糖类的利用
脂类营养
课时目标:掌握脂类的概念与主要生理功能;比较淡水鱼、海水鱼的必需脂肪酸需求的异同;掌握脂肪酸氧化酸败的原因及其预防方法;试述脂肪对蛋白质节约作用的原理及其意义。
1.1 脂类的概念和分类
1.2 脂类的性质和作用
1.3 鱼类对脂肪的需求及影响因素
能量营养
课时目标:了解能量的概念;分析鱼类从饲料中摄入的能量在鱼体内的去向;掌握总能的测定方法(实验技术)
1.1 能量的概念与来源
1.2 能量的分配与利用
1.3 水产动物的能量需要
维生素营养
课时目标:了解维生素的概念、分类;掌握VA,VD,VE,VB1,VB2以及VC的生理功能;分析影响鱼类维生素需要量的因素有哪些?
1.1 维生素营养概述
1.2 脂溶性维生素营养-VA,VD,VE
1.3 水溶性维生素营养-VB1,VB2,VC
矿物质营养
课时目标:理解矿物元素的分类;掌握矿物元素有哪些主要生理作用;掌握影响水产动物矿物元素吸收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1.1 矿物质营养概述
1.2 常量元素对鱼虾的生理作用
1.3 微量元素对鱼虾的生理作用
营养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课时目标:掌握矿物质之间、矿物质与维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脂肪、糖类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1.1 矿物质之间、矿物质与维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1.2 蛋白质、脂肪、糖类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水产动物营养研究方法
课时目标:选一种你熟悉的水产动物,以其氨基酸最适需要量研究为例,初步尝试设计整个研究方案。
1.1 可控环境营养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设备
1.2 营养学研究中试验的设计与动物的选择
1.3 实验单元、处理、重复及试验动物的分组
1.4 实验饲料的选择及实验管理
渔用配合饲料原料
课时目标:了解植物性蛋白质饲料和动物性蛋白质饲料的分类及原料的营养特点;掌握鱼粉质量评定标准及掺假识别的方法。
1.1 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1.2 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1.3 鱼粉质量评定标准及掺假识别
渔用配合饲料添加剂
课时目标:掌握添加剂的分类方法;清楚营养性及非营养性添加剂的种类;
1.1 渔用配合饲料添加剂概述
1.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1.3 微生态制剂
饲料配方的设计与加工工艺3D动画
课时目标:了解饲料配方设计的方法有哪些;掌握鱼虾配合饲料饲料的加工与畜禽饲料加工有何不同?初步通过3D动画了解饲料加工工艺流程。
1.1 配合饲料及其分类
1.2 饲料配方的编制方法
1.3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配方动态化
1.4 水产动物饲料加工工艺3D动画演示
水产动物饲料加工工艺工厂实录与讲解
课时目标:掌握鱼虾配合饲料加工有哪些工序?各工序是如何进行的?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什么?不同种类配合饲料的加工工艺流程有什么差异?
1.1 饲料原料的接收与工艺
1.2 饲料原料的清理与工艺
1.3 粉碎机的类型
1.4 超微粉碎机与粉碎工艺
1.5 配料计量
1.6 混合工艺
1.7饲料制粒及工艺
1.8 挤压膨化
1.9 配合饲料的烘干与冷却
1.10 后喷涂技术
1.11 包装与出库
配合饲料中营养成分的检测(实验操作)
课时目标:掌握配合饲料中蛋白质、氨基酸、脂肪和能量测定的原理与步骤,了解测定注意事项等内容。
1.1 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的测定方法(实验技术)
1.2 肌肉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以A300为例(实验技术)
1.3 饲料中粗脂肪含量的测定(实验技术)
1.4 总能的测定方法(实验技术)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需要掌握《鱼类学》《鱼类增养殖学》《鱼类生理学》《普通生物化学》等课程。
参考资料
(1)《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麦康森 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第2版北京第5次印刷;
(2)《鱼类与甲壳类营养需要》,麦康森 主译,科学出版社,2019年1月第5次印刷;
(3)《鱼类营养与饲料配制》,叶元土 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年10月北京第一版第2次印刷。
(4)《饲料配方设计与加工工艺学》,常娟 赵丽红 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22年3月第1版。
常见问题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综合性强、内容多、理解性知识和记忆性知识并存,应考者在自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悉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
3、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
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节内容后,应认真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和思考题,这一过程可有效地帮助自学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增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