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重视多元理念与宽阔视野,重点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的工具进行引入和探讨,强调系统化知识结构构建,以实践案例为载体,综合运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教学模式,帮助学习者建立必要的信息化教学素养,从而充分理解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塑造新时代创新型教师。因此,本课程不仅适合身处网络时代的一线教师选修,也适合所有师范生来选修,具有广泛的社会需求和重要的教育意义。
在讨论区设置《基础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交流》,探讨在基础教育中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的实用技巧,交流基础教育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课题、奖项申报技巧,不定期有领域评审专家进行直播交流。
在讨论区设置《《教育技术前沿专题》板块,面向高校教育技术相关专业教师、学生探讨教育技术前沿专题,分析课题申报、论文撰写及考研指导等内容。
所有有效提问均进行交流答复!
结合本课程人才培养层次的特点,充分考虑学员个性的学习需要,提出本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如下:
1)理解信息化教学的核心内容;
2)理解“互联网+”的概念及对课程和教学带来的影响;
3)掌握教学软件的基础知识并会用软件制作思维导图、视频、微课等;
4)掌握信息素养的概念以及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基础知识;
5)掌握信息技术软件应用于教学的使用方法;
6)理解信息化教学的特点和学习支持的方法;
7)树立互联网+时代质量保证的理念,了解信息化教育质量保证的方法;
8)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分析、设计创造的能力,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反思实践的能力。
第一周 课前准备
1.2 能从本课程中学到什么
1.3 准备好了吗
1.4 中国大学MOOC学习之旅
1.1 课程介绍
第二周 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
2.3周周主题论——浅谈教师信息化
2.1 “互联网+”时代教育变革的背景
2.2 “互联网+”时代教学要素的重构
第二周单元测试
第三周 教师信息化教学知识(一)
3.3周周主题论——笔记技巧分享
3.1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利用
3.2 如何进行有效的个人知识管理
第三周单元测试
第三周单元作业
第四周 教师信息化教学知识(二)
4.1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
4.2 如何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4.3 周周主题论——在线教学/学习感悟分享
第四周单元测试
第四周单元作业
第五周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一)
5.1 构建技术支持下的高效互动课堂
5.2 开展面向智慧教育的多元化评价
5.3 实施数据支持下的教学决策与管理
5.4 周周主题论——在线教学/学习工具分享
第五周单元测验
第六周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二)
6.1 “进化课程”理念解析
6.2 “进化课程”在高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6.3 周周主题论——教与学前沿热点观点分享
第六周单元测验
第七周 教师信息化教学道德
7.1 导入
7.2 认知-教师信息化教学道德的内涵
7.3 内化-教师信息化教学道德价值体系的内化
7.4 践行-如何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道德水平
7.5 周周主题论——对教师道德修养和道德责任的认识
第七周单元测试
学员需具备基本的教学理论知识,掌握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基本活动设计,了解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
本课程资源来自前沿课题,相关资源以系列微课形式进行展示,以下是重点参考的专著文献。
[1]杨剑飞.“互联网+教育”:新学期革命[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6.
[2]张一春.信息化教学技术与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杨现民.互联网+教育:中国基础教育大数据[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4]高朝邦,梁华,周强.互联网+教育教学软件课堂应用与评价[M].科学出版社.2017.
[5]柯清超.信息化教学设计与教学工具[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李凤岐.互联网+教育:技术创新[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7]唐毅谦,高朝邦,李霞.互联网+教育教学软件资源获取与制作[M].科学出版社,2017.
[8]郑勤华.互联网+教育:中国MOOCs建设与发展[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9]吕森林.玩转互联网教育:平台搭建+课程制作+运营推广+行业案例[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
[10]杨晓哲.五维突破:互联网+教育[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①“讨论区哪些纳入课程评分标准?”——讨论区分为“老师答疑区”、“课堂交流区”和“综合讨论区”,其中,仅有“课堂交流区”的回帖数量纳入计算量。不过,课程结束后,将根据学员在整个讨论区中的参与频次和发(回)帖质量,在期末进行权值的加分以及由授课团队提供的奖品。
②“课程QQ群的讨论是否纳入考核?”——课程QQ群旨在为各位朋友提供一个类似第二课堂的交流学习空间,朋友们可以依托该QQ群探讨更加广泛的问题,因此不纳入统计。同时从本周开始,助教将定期通过QQ群共享与课程相关的,或者各位感兴趣的学习资料。
③“单元作业字数是否有要求?”——单元作业为简答题(10分每题),主要围绕课程内容出题,对字数不作要求。答出基本概要可得到4-5分,在此基础上能举出案例具体阐述可得6-8分,若在此基础上能提出自己见解可得9-10分。
④ 单元作业在截止日期前,可重复提交,以最后提交版本为准。
⑤“课程设置的课件比赛是否纳入考核?”--竞赛作为本课程任务驱动教学的有效载体,是强化学习者实践能力的重要抓手,授课团队除了为获奖学员提供奖品,将依据所有成功提交作品的评分成绩对期末成绩进行加分,敬请各位学员重视。
⑥ 其他疑问,可参考“帮助中心”的有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