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 :随着食品安全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食品毒理学在现代社会中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食品毒理学的教育和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高校争相开设的交叉学科之一。
课程主题:食品毒理学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的专业课、核心课程、必修课程,主要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性质、来源与形成、它们的不良作用与可能的有益作用及其毒作用机制,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和评定食品的安全性的科学。食品毒理学的作用就是从毒理学的角度,研究食品中所含的内源化学物质或可能含有的外源化学物质对食用者的毒作用机理,检验和评价食品(包括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或安全范围,从而确保人类的健康。食品毒理学兼有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双重特性,具有理论性、应用性及科研方法学的学科特点。
课程帮助和应用:
(1)课程定位
以食品毒理学为工具,以食品安全为核心,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培养具有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专业知识、实验技能、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2)课程教学目标
夯实学生的课程基础:让学生了解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性质、来源、毒性作用及其机制,掌握食品安全评价的原理和方法,具备食品安全分析和管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让学生熟悉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和仪器操作,能够独立或合作完成食品安全相关的实验项目,具备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塑造学生的价值理念:让学生树立科学的食品安全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感,关注食品安全领域的前沿动态和社会需求,具备终身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意识。
锻造学生的双创能力:让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领域中的新问题、新方法、新应用、新趋势,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同时,引导学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能力。
课程特色和亮点:
河南农业大学《食品毒理学》课程自从2005年开设以来,逐步积累,在课程思政、课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完成了以下工作:
1、2022年:《食品毒理学》获河南省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
2、2022年:《食品毒理学》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食品毒理学金课研究获河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3、2021年:《食品毒理学》获全国食品学科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三等奖
4、2021年:《食品毒理学》获河南农业大学本科课堂教学质量奖一等奖
5、2021年:《食品毒理学》获河南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立项
6、2020年:《食品毒理学》获河南省首批一流本科课程(教高〔2020〕193号)
7、2020年:《食品毒理学》获河南省本科教育线上教学优秀课程二等奖(教高〔2020〕265号)
8、2020年:《食品毒理学》获河南农业大学课程思政优秀案例
9、2020年:《食品毒理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及其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研究获河南农业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10、2018年:《食品毒理学》获河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教高〔2018〕900号)
11、2018年:《食品毒理学》获全国生态文明信息化教学成果奖C(证书:2018147)
12、2018年:《食品毒理学》获河南省高等学校合格基层教学组织备案
13、2018年:《食品毒理学》获河南农业大学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14、2017年:《食品毒理学》获河南农业大学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立项
1.教学理念:深入挖掘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坚持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授课过程中,体现课程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流本科课程体系,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范式。
2.课程性质:食品毒理学作为食品营养与健康、食品营养与检验教育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的专业课、核心课程、必修课程,主要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性质、来源与形成、它们的不良作用与可能的有益作用及其毒作用机制,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和评定食品的安全性的科学。食品毒理学兼有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双重特性,具有理论性、应用性及科研方法学的学科特点。
3.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可以独立针对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应用急性经口毒性试验及评价、蓄积毒性及评价、亚慢性毒性、慢性毒性及评价,生殖发育毒性及评价、致突变作用及评价、致癌作用及评价等实验技术开展食品安全性评价工作。可阐述食品中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的或潜在有毒有害的因素,并且知道如何消除和预防这些有毒有害因素对人体的影响。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还应该学会本专业基本科研方法,了解学科发展前沿,具备独立开展针对食品中外源性化学物进行风险分析能力。
4.课程任务:以食品毒理学为工具,以食品安全为核心,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导向,培养具有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专业知识、实验技能、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生理学、病理学、实验动物学、生物化学等。
1、张立实.食品毒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2、高金燕.食品毒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3、沈明浩.食品毒理学(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
4、孙志伟.毒理学基础(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一、声明:
1.本课程部分图片、视频来自网络及书籍,为教学需要在此借鉴,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gaoxiaoping76@126.com联系。特别感谢《毒物魅影》(约翰.亨布瑞著 庄胜雄译)。
2.尊重老师与同学,不发表暴力、人身攻击等文字,做到与人为善。
3.不在平台内发布非法、违禁信息。
二、常见问题
1.如何开始本课程的学习?
开始课程学习之前,请先完整阅读本课程介绍页的内容,了解课程的组织形式、主要内容和考核方式。在正式开始学习前,请先在论坛区进行自我介绍,藉此增强课程学习者的凝聚力,学习者之间的深入了解和友好交流将有助于更好地开展课程学习。
2.本课程学习资源有哪些?
现有视频51个,课件25个,拓展知识文档18个,案例资料24个,实验视频20个,国家标准21个,测试题120道。我们会根据课程学习需要,增加一些阅读文本,仅供扩展学习需要。在测验和考试中出现的题目,均可以从视频学习中找到答案。课后作业需要融入自己的思考和进一步学习,希望大家高效完成。此外,我们还罗列了一些参考资料,便于感兴趣的学习者查阅。
3.只要认真学习视频资料就足够了?
学习者在观看视频、了解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对感兴趣的话题自行检索相关学习资料(我们也会适时提供),并积极参与论坛讨论,分享学习收获和学习资料。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是本课程一直倡导的学习理念。
4.本课程的考核方式?
(1)在线学习
在线学习可以通过在线课程资源、拓展资料、讨论互动、在线测试等内容的学习,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运用、情感态度等进行客观或主观的测量和分析。在线测试要求教师根据课程内容和难度,设计合适的题型和数量,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案例分析题等,并设置合理的时间和分值,以及防止作弊的措施,如随机出题、限时答题、查重检测等。通过网络平台,对学生的表现和水平进行综合的评定和总结。在线评价要求教师根据课程目标和标准,采用多元的评价主体和方式,如教师评价、同伴评价、自我评价、互动评价等,并给出及时的反馈和建议,如评语、打分、奖励、指导等;通过网络平台,对课程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在线反思要求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和工具,如日志、报告、讨论等,能够深入、全面、客观地分析和评价教与学的优点和缺点,同时能够根据评价结果和反馈信息,制定和实施改进计划,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可占期末总评成绩30-50%。
(2)成果展示
这是一种较为直观的教学考核方法,主要用于考核学生对食品毒理学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的表现水平,如发现和解决食品安全领域中的新问题、新方法、新应用、新趋势,将创新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参加创新创业比赛或活动等。在展示的安排上,要注意确定合适的展示时间和形式,要注意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要注意观察和记录学生的展示过程和结果,要注意给予及时和公正的评价和奖励。可占期末总评成绩10-30%。
(3)实验报告
这是一种较为灵活的教学考核方法,主要用于考核学生对食品毒理学的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运用水平,如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方法和仪器操作,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案例分析和问题解决等。在报告的要求上,要注意明确报告的内容和格式,要注意检查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要注意评价报告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要注意反馈报告的优缺点和改进建议。可占期末总评成绩10-20%。
(4)期末笔试
这是一种常用的教学考核方法,主要用于考核学生对食品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的掌握程度,如食品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的分类、性质、来源、毒性作用及其机制,食品安全评价的原理和方法,食品安全标准和法规,食品安全分析和管理等。在笔试的设计上,要注意覆盖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要注意设置不同难度和类型的题目,如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要注意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应用等能力。可占期末总评成绩3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