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化学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植物化学研究植物中化学成分的结构、性质、提取分离纯化、结构鉴定、合成与结构修饰改造等,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宽专业知识,提升创新能力,掌握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探索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及其变化规律的技能,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深度学习与自主学习能力,为利用植物资源自主开发新产品,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素养。 本课程采用基于SPOC和项目驱动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将小组讨论法、结对分享法、专题报告法、案例法、分钟作文法等教学方法融合贯通,组织有序、有效、有趣的课程教学。将进化的观念、团队协作精神、刻苦钻研、追求卓越等品质贯通于课程思政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能力的能够解决复杂问题的专业人才。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通过本门科的学习,同学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丰富多彩的植物微观世界,探秘植物次生物质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存在状态,并且分析这些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将其从植物体内提取分离出来,并进行结构鉴定和结构改造。

        能够应用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研究植物在中药、保健品、化妆品、生物农药以及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及并进行产品开发。


授课目标

1.分析植物成分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存在状态,推测其提取分离方法;

2.学会溶剂提取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色谱法等提取分离操作技术;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将槐米、银杏、番茄、茶叶、黄连等植物中的主要有效成分提取出来,设计提取分离流程,并对目标成分进行鉴定。

4.建立全面、整体、辩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充分认识植物在人类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保护好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好植物资源。

5.开发自己对植物的认知能力,学会利用植物资源,服务人类,服务社会。

6.学会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自然科学,将自然科学理论应用到生活中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积极阳光,保持学习能力。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学习该课程之前,需要学习植物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等课程。

     通过有机化学、分析化学、植物学等先修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类型、结构、性质,能够对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进行极性、溶解性、酸碱性等性质的分析,能够对常见化合物进行性质鉴定,了解光谱和色谱技术在化学成分结构鉴定和分析中的应用;具备植物分类基本知识,掌握化学成分在不同植物以及植物体内不同部位的分布。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严谨的学习态度,具备一定的创新和综合分析能力。

参考资料

1.教材

1)理论课教材:植物化学(第三版),高锦明编著,科学出版社,2019

2)实验课教材:植物化学实验,赵子剑主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

2.参考书

    (1)植物资源开发研究与应用,张卫明等编,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2)天然药物化学,杨俊杰、吕平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3)植物生物活性物质,唐传核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中药化学,匡海学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1

    (5)天然药物化学,吴立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6)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与设备,宋小妹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3. 课程资源网站

    (1)沈阳药科大学,https://www.syphu.edu.cn/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https://www.sda.gov.cn

    (3)中药研究,https://www.cintcm.com

    (4)医药教育网,https://www.med66.com

    (5)中国科学院化学专业数据库,https://202.127.145.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