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中国古都文化
第13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16日 ~ 2025年06月15日
学时安排: 1-1.5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8周,共17周 已有 173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79)
spContent=古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承载者。中国有多少古都?它们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古都的文化魅力在哪里?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古都文化》课堂,跟随老师们去了解古都的前世今生,探寻古都的考古奥秘,品味古都的独特意蕴。通过课程学习,可以丰富人文知识,陶冶文化情操,体悟传统文化魅力。
古都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承载者。中国有多少古都?它们经历了怎样的演变?古都的文化魅力在哪里?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古都文化》课堂,跟随老师们去了解古都的前世今生,探寻古都的考古奥秘,品味古都的独特意蕴。通过课程学习,可以丰富人文知识,陶冶文化情操,体悟传统文化魅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中国古都文化》是在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程遂营教授主讲的《六大古都》《黄河上的古都》基础上建设的,目的为了继续传播中国古都的文化精神与内涵。该课程属于通识教育课程,面向社会大众,特别是高等院校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宽广的教育平台和成长环境,促进大学生思想品格、思维方式、人文修养、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及其综合素质的全面持续发展。

  学习这门课程,可以掌握中国古都文化的基础理论知识,开拓文化视野,提升人文素养;增强对中国古都的文化情感,自觉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动古都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助推当前的古都城市文化建设。

  本课程创办人程遂营及其所领导的团队对中国古都文化有深入的研究,团队结构合理,实力较强。程遂营为央视百家讲坛《六大古都》《黄河上的古都》《丝路上的古城》的主讲人,有较高的知名度,讲课风趣,娓娓道来,深受观众欢迎。本课程为河南大学打造的精品名片课程,课程内容与时俱进,对学习、生活体验有较强的实用性。

授课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古都文化的类型、分布、重要考古发现等基础理论知识;理解中国古都文化的成因、变迁;掌握中国主要古都文化的特点及古都文化景观等相关古都文化知识。

2.促进学生灵活运用古都文化理论知识,深入挖掘古都文化的内涵,实现古都文化的知识性转化,助推当前古都城市的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

3.培养学生对中国古都的文化情感,引导学生自觉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进而塑造学生的文化使命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通过解读什么是古都、中国有多少古都、古都的分布情况、大古都划分的标准等有关古都的基础知识,梳理中国古都的基本情况,阐释学习中国古都文化的重要意义,品味中国古都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文化魅力。
0.1 中国古都及其分布
0.2 大古都
0.3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古都文化
第一章 中国古都的成因
课时目标:中国古都的成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经济、自然、军事、地理等等。本章通过解读经济和水环境在古都形成中的作用、区位与军事因素对择都的影响及择都考量的其他因素,分析中国古都形成的主要原因,探讨中国古都形成的偶然因素与必然因素。
1.1 经济与水环境因素
1.2 区位与军事因素
1.3 其他因素
第二章 中国古都的变迁
课时目标:将中国古代社会统一王朝和主要政权统治时期的都城进行梳理,并对统一王朝或政权的都城变迁的状况以及变迁的原因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探索中国古代社会都城变迁的规律。为古都文化保护和开发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现代城市建设提供历史参考。
2.1 先秦的都城
2.2 秦汉的都城
2.3 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城变迁
2.4 隋唐五代时期的都城变迁
2.5 宋、辽、西夏、金都城变迁
2.6 元、明、清都城变迁
第三章 中国古都的重要考古发现
课时目标:通过解读夏代二里头遗址、商代殷墟遗址、西汉长安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北宋东京城遗址、元大都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梳理中国古代都城发展演变的脉络,揭示其背后的语言文字、古代信仰、社会制度、城市布局及社会生活变迁的轨迹。
3.1 二里头:王都气派肇礼乐
3.2 殷墟:三千年前是帝都
3.3 长安:大风起兮云飞扬
3.4 洛阳:若问古今兴废事
3.5 开封:千古之谜城摞城
3.6 大都:大汗居处有斯城
第四章 中国主要古都及其文化特点
课时目标:北京、西安、洛阳、南京、开封、杭州、安阳、郑州、大同和成都是中国的主要古都,这些古都既有悠久的历史,又有灿烂的文化,更有独特的魅力。一都一世界,一城一繁华,在历史的绵延中尽显博大、隽永、沧桑、厚重、雅致、神奇、大气、包容……
4.1 北京
4.2 西安
4.3 洛阳
4.4 南京
4.5 开封
4.6 杭州
4.7 安阳
4.8 郑州
4.9 大同
4.10 成都
第五章 中国古都文化景观
课时目标:古都孕育了文化景观,而文化景观也成就了古都。城墙、粮仓、街巷、园林、佛塔、桥梁等等,无一不留下鲜明的历史印记,并构筑起当代人的文化记忆。透过古都的文化景观,可以寻觅古都的文化基因与精神世界。
5.1 中华门:南京的城墙屏障
5.2 回洛仓:洛阳的运河粮仓
5.3 御 街:古都开封的街巷记忆
5.4 馆娃宫:苏州的园林倩影
5.5 千寻塔:大理的佛教遗产
5.6 黄河铁桥:兰州的天堑通途
第六章 中国古都文化的影响
课时目标:通过梳理中国古都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古都与中外文化交流的互动,解读中国古都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传播及中外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彰显中国古都文化的独特魅力。
6.1 古都与传统文化的形成
6.2 古都与传统文化的传播
6.3 古都与中外文化交流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对历史学、旅游学相关学科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参考资料

1. 程遂营:《中国古都文化》,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22年

2. 史念海:《中国古都和文化》,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

3.  程遂营:《程遂营讲六大古都》,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14年。

4.  程遂营:《黄河上的古都》,北京:中国财经经济出版社,2017年。

5.  苏天钧:《中国古都》,北京:新华出版社,1992年。

6.  王贵祥:《巍巍古都》,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

7.  王贵祥:《古都洛阳》,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8.  贺从容:《古都西安》,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9.  李路珂:《古都开封与杭州》,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10.  王南:《古都北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11. 段智钧:《古都南京》,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

12. 赵永复:《十大古都》,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13. 赵永复:《煌煌古都》,长春:长春出版社,2007年。

14. 韩品峥、杨新华、韩文宁:《古都南京》,杭州:杭州出版社,2010年。

15. 黄强:《消失的南京旧景》,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年。

16. 张松林:《古都郑州》,杭州:杭州出版社,2011年。

17. 李鸿安:《古都(中原历史文化系列丛书)》,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7年。

18. 王立娜:《古都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书系)》,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

19. 杨玉峰:《帝都梦华(中华古都文化撷萃)》,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2014年。

20. 靳文泉:《中华古都文化之旅》,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

21. 桓占伟:《河南旅游古都文化》,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年。

22. 于希贤,于洪:《中国古都历史文化解读》,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9年。

23. 吴晓亮:《中国七大古都名胜与文化》,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0年。

24. 徐君峰:《中国古都嬗变与名胜文化》,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2年。

25. 许成:《古都银川》,杭州:杭州出版社,2010年。

26. 田春涛:《大古都》,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

河南大学
6 位授课老师
程遂营

程遂营

教授

李竞艳

李竞艳

副教授

刘春迎

刘春迎

教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41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69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