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第10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14日 ~ 2025年06月14日
学时安排: 3学时/周
进行至第7周,共18周 已有 342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17)
spContent=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是生命科学的核心学科。本课程适合生命科学、医学、农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学生物学教师和相关人员学习。本课程教学团队的5位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如果你想知道遗传和变异的奥秘,请跟本课程和老师一起学习吧!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科学,是生命科学的核心学科。本课程适合生命科学、医学、农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中学生物学教师和相关人员学习。本课程教学团队的5位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念先进。如果你想知道遗传和变异的奥秘,请跟本课程和老师一起学习吧!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一、课程建设背景


    遗传学自1900年诞生以来,学科飞速发展,是自然学科领域发展最快,学术影响较大的学科之一,遗传学的研究内容可以包括基因和基因组的结构、基因在世代之间传递的方式与规律、基因表达调节的规律、利用遗传学知识能动地改造生物的基因或者控制其表达等四个方面。遗传学是生物进化和育种的理论基础,并在人类疾病防治等方面发挥巨大指导作用。

   现代教育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推出遗传学在线开放课程提供了便利条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与信息化课程相融合的形式,实行线上和线下相互结合互动学习,通过资源整合及共享,推动信息技术下的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使学习者的学习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也为社会学习者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和拓展资源。本课程密切联系实际,重视基本知识的教育,提升学术高度。遗传学在线课程的建设,将为学生更好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供学习平台,为学生就业和继续学习、攀登科学高峰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系统学习遗传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一定的分子遗传学基础知识,为更好学习现代遗传学奠定理论基础;学习遗传学的基本的研究方法,分析方法和实验技能,具有初步的独立思考、学习能力,为进一步的学习研究和工作奠定基础。掌握利用遗传学知识,独立思考遗传学的一般问题。初步具有开展遗传学教育和研究的能力。胜任中学、职业教育,科学普及的能力。


 三、设计原则:


    围绕现代遗传学就是基因学的这一个主题,线上和线下相互补充,学生和教师互动,注意讲授内容的科学性、正确性、强调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坚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体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最新科研成果,介绍遗传学的最新进展,培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促进创新能力发展。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学习经典遗传学的基本理论,了解分子遗传学的基础知识,掌握遗传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分析方法和实验技能,形成独立思考、学习和分析遗传学一般问题的能力,能胜任中学、职业教育,具有独立开展遗传学教学、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基本能力。

课程大纲
01 绪论
课时目标: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能通过遗传学发展历程的介绍,了解遗传学的主要内容及其在农业、医学等领域的作用。
1.1 遗传学及其主要内容
1.2 遗传的主要发展历程
02 孟德尔定律
课时目标:通过孟德尔杂交实验所用实验材料的介绍,使学生了解豌豆作为遗传学研究材料的优势;通过一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孟德尔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和实质,进而能推广延伸到多对性状遗传规律的理解分析。
2-1 孟德尔所用的实验材料和研究方法
2-2 分离规律
2-3 自由组合规律
2-4 概率原理在遗传学的应用
03 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课时目标:通过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减数分裂的特点和生物学意义,并能结合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加深对孟德尔定律实质的理解,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奠定理论基础。
3-1 有丝分裂
3-2 减数分裂
04 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课时目标:理解基因型、环境与表型的关系;了解表型模写、外显率与表现度的含义;掌握等位基因和非等位基因相互作用的类型及其与孟德尔定律的关系;
4-1 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表型效应
4-2 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1)
4-3 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2)
4-4 非等位基因的相互作用
05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课时目标:了解性别决定的类型和人类的性别分化与性别畸形;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及伴性遗传、限性遗传和从性遗传的区别;掌握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直接和间接证据
5-1 性染色体与生物的性别决定
5-2 人类的性别分化与性别畸形
5-3 伴性遗传
5-4 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直接证据
06 染色体与连锁群
课时目标:通过连锁现象的发现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掌握连锁交换规律的实质及其与孟德尔定律的关系;通过不发生双交换的三点测交实验的分析,使学生了解基因的直线排列理论和连锁作图的原理;通过发生双交换的三点测交实验的分析,使学生理解交换率、重组率与遗传图距的关系;7
6-1 连锁现象的发现
6-2 连锁交换规律
6-3 基因的直线排列理论
6-4 交换值、重组值、遗传图距的关系
6-5 真菌类的遗传分析
07 细菌和病毒的遗传分析
课时目标:通过细菌和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的介绍,启发学生了解细菌和病毒遗传分析的方法。结合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细菌和病毒遗传重组的主要方式及其区别;掌握细菌转化作图、重组作图和中断杂交作图的原理,启发学生对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遗传重组的方式和特点进行比较分析。
7-1 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分析
7-2 细菌的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分析方法
7-3 细菌的转化、转导与遗传作图
7-4 细菌的接合及中断杂交作图
08 数量性状遗传
课时目标:了解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和多基因假说的内容与发展;理解遗传率的含义和广义遗传率、狭义遗传率的估算方法及其在数量性状遗传分析中的应用;了解杂种优势的含义、可能机制及其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了解常用的分子标记和 QTLs定位的原理和方法
8-1 数量性状的遗传特点
8-2 多基因假说
8-3 遗传率及其估算方法
8-4杂种优势
8-5分子标记
8-6 QTLs定位的原理和方法
09 染色体变异
课时目标:了解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的类型与特点;掌握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量变异的细胞学和遗传学效应;
9-1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类型
9-2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细胞学及遗传学效应
9-3 染色体整倍性变异
9-4 染色体非整倍性变异
10 基因突变
课时目标:了解基因突变的类型,区分自发突变与诱发突变;掌握突变的特点与性质及突变的分子基础;
10-1 基因突变概述
10-2 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及突变的诱发
11 遗传的分子基础
课时目标:了解基因的分子基础和基因的化学本质;理解经典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基因概念的主要区别;掌握分子遗传学的发展对经典基因概念的三次重要修正;
11-1 经典遗传学的基因概念
11-2 基因的分子基础
11-3 分子遗传学的基因概念的演变与发展
12 遗传重组
课时目标:了解遗传重组的主要类型及同源重组的主要机制;结合基因转变现象、holiday模型和DNA重组修复机制,理解同源重组的分子基础;了解异常重组——转座因子的结构、功能和转座的遗传效应;
12-1 遗传重组的主要类型和机制
12-2 基因转变与同源重组的分子基础
12-3 异常重组——转座因子的结构和功能
13 细胞质遗传
课时目标:通过细胞质遗传现象发现的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细胞质遗传的特点和实质。了解叶绿体、线粒体遗传的分子基础和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控制性状的遗传特点;结合核质互作型植物雄性不育原理的介绍,引导学生理解两区三系的育种原理;通过麦粉娥颜色和椎实螺螺旋方向的遗传分析,了解母性影响的特点及其与细胞质遗传的区别;
13-1 细胞质遗传的发现及特点
13-2 细胞质遗传的分子基础及核质互作性状的遗传分析
13-3 植物雄性不育及其育种应用
13-4 母性影响
14 .群体的遗传与进化
课时目标:了解群体的遗传组成和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的概念及计算; 掌握群体遗传平衡定律的内容、实质和遗传学意义; 结合遗传平衡定律的条件使学生掌握影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因素和群体遗传进化的实质;了解主要的生物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
14-1 群体的遗传组成
14-2 群体遗传平衡定律
14-3 影响基因频率的因素
14-4 主要的进化理论和物种形成
15 基因工程
课时目标:了解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概要;掌握基因工程技术的原理、发展和应用领域正确理解基因工程产品的安全性
15-1 基因工程的内容概要
15-2 基因工程技术原理
15-3 基因工程的发展与应用
15-4 基因工程产品安全性评价
16 表观遗传学
课时目标:了解表观遗传学的定义和特点;了解表观遗传调控的主要机制和研究方法;
16-1 表观遗传学概述
16-2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方法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本课程需要具备一定的普通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生物统计学等专业基础。


参考资料


1. 刘祖洞,乔守怡,吴燕华,赵寿元.《遗传学》第4版,2021年,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于军主译. 《遗传学:从基因到基因组》(原书第6版),2020年,科学出版社


3. 徐晋麟、徐沁、陈淳主编,《现代遗传学原理》第3版第4次印刷, 2021年,科学出版社


4. 刘庆昌.《遗传学》第4版. 2020,科学出版社


5. 朱军,《遗传学》第4版. 2018,中国农业出版社


5. 朱冰、孙方林主译. 《表观遗传学》第1版第7次印刷,2021,科学出版社


6. William S. Klug,et al.《Essentials of Genetics》(9th edition ),2017


7. William S. Klug, et al . 《Concepts of Genetics》(11th edition ),2016


8. Peter Snustad & Michael Simmons,《Principles of Genetics》(6th edition)

河南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李锁平

李锁平

教授

推荐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快速入门与提高

吕春利

92066人参加

沟通心理学

裴秋宇

155036人参加

数据结构

李春葆

220929人参加

电控期末冲刺-4小时突击电气控制与PLC

欧若拉老师

51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