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词从诗歌鼎盛的唐朝走来,走过西蜀“花间”的“香径春风”,走过南唐君臣的酒宴歌席,走进了宋代一切有井水饮用的地方。
《唐宋名家词》系统讲授唐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和词作。刘军政老师将引领你结识一个个诗意的灵魂,孙克强、陈丽丽、郑慧霞老师会陪伴你赏读一篇篇锦绣的词章。
在这里,有李白“西风残照”下的萧瑟,刘禹锡“花萼楼前”的盛衰,白居易“月中寻桂子”的闲适,温庭筠“春梦正关情”的幽思。
在这里,有冯延巳“细雨湿流光”的生命忧患;李后主“朝来寒雨晚来风”的亡国心声。
在这里,还有晏殊“炉香静逐游丝转”的闲雅平淡,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的不舍别离。东坡潇洒,“起舞弄清影”;少游多愁,“飞花轻似梦”。周邦彦的失落,如同“一帘风絮”;李清照的相思,洒满“玉枕纱橱”。辛稼轩硬语盘空,高唱“倚天万里须长剑”;姜白石缱绻深情,轻吟“淮南皓月冷千山”。
欢迎加入《唐宋名家词》!
词从诗歌鼎盛的唐朝走来,走过西蜀“花间”的“香径春风”,走过南唐君臣的酒宴歌席,走进了宋代一切有井水饮用的地方。
《唐宋名家词》系统讲授唐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和词作。刘军政老师将引领你结识一个个诗意的灵魂,孙克强、陈丽丽、郑慧霞老师会陪伴你赏读一篇篇锦绣的词章。
在这里,有李白“西风残照”下的萧瑟,刘禹锡“花萼楼前”的盛衰,白居易“月中寻桂子”的闲适,温庭筠“春梦正关情”的幽思。
在这里,有冯延巳“细雨湿流光”的生命忧患;李后主“朝来寒雨晚来风”的亡国心声。
在这里,还有晏殊“炉香静逐游丝转”的闲雅平淡,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的不舍别离。东坡潇洒,“起舞弄清影”;少游多愁,“飞花轻似梦”。周邦彦的失落,如同“一帘风絮”;李清照的相思,洒满“玉枕纱橱”。辛稼轩硬语盘空,高唱“倚天万里须长剑”;姜白石缱绻深情,轻吟“淮南皓月冷千山”。
欢迎加入《唐宋名家词》!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唐宋名家词》是一门系统讲授唐宋时期著名词人及词作的课程,具有较为浓厚的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色彩,课程的设计以专业提升和文化普及相结合为原则,围绕词人和词作设计教学内容,突出了词人的代表性和词作的典型性。
本课程能够帮助学生全面领略唐宋词学名家多姿多彩的人生和他们各具风格的作品;能够帮助学生通过认识词人了解词的艺术特点,借助解读词作体会词人的创作个性;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解读和分析词作的方法,使学生从对词作的感性欣赏走向理性诠释,激发学生深入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
本课程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培养客观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采用系统的学术研究方法和新媒介的创新手段解读历代名家词,实现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唐宋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词人及其代表作品,能够准确分辨不同词人的创作风格,并且能够把握唐宋词风格演变的总体趋势。
2.使学生掌握不同风格词作的解读方法和鉴赏技巧,从而准确诠释作品,进而能够模仿典范作品进行词的创作,并能够有效向社会进行传统文化传播。
3.使学生能够细致地体察词作中的情感表达方式与审美体验,从而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
本课程具的特色在于:
1.指导思想上,为每一章提炼一个关键词,为每一个知识点提炼出一些关键词,使“章”和“知识点”的教学,以关键词为统摄,始终有明确的核心内容。
2.教学内容上,兼顾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安排教学内容不注重面面俱到,但十分注重突出具体词人的个性和作品的特色。
3.讲授方法上,述论结合,既要体现出讲授内容的生动和趣味,也要以严谨的学术态度适当深化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的探究精神。
本课程的亮点在于:引入“关键词”理论,以之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非常适合在线课程知识点碎片化的教学和学习特点。
授课目标
1.思政目标。通过学习, 使学生提升文化自信,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从而帮助学生掌握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2.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唐宋时期具有重要影响的词人及其代表作品,能够准确分辨不同词人的创作风格,并且能够把握唐宋词风格演变的总体趋势。
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不同风格词作的解读方法和鉴赏技巧,从而准确诠释作品,进而能够模仿典范作品进行词的创作,并能够有效向社会进行传统文化传播。
4.素质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细致地体察词作中的情感表达方式与审美体验,从而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
课程大纲
词体初成唐名家词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起源与诗词创作的不同。2.熟悉唐代三位诗人李白、刘禹锡、白居易的词作。3.了解词的拟情、纵情、寓情三种模式。
3课时
1.0引语
1.1诗词的不同
1.2.1李白的词
1.2.2刘禹锡的词
1.2.3白居易的词
1.3词的创作模式
绮艳幽怨温庭筠词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温庭筠生活的时代对他的人生道路的影响。2.熟悉有助于了解温庭筠的关键词。3.掌握温庭筠词绮艳幽怨特征的主要表现。4.了解温庭筠对促使文人词走向成熟做出的贡献。
3课时
2.1温庭筠的人生
2.2.1用关键词认识温庭筠
2.2.2温庭筠词解读之一
2.2.3温庭筠词解读之二
2.2.4温庭筠词解读之三
2.3温庭筠词的贡献
深俊婉约冯延巳词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冯延巳的人生经历对他的创作的影响。2.熟悉有助于了解冯延巳的关键词。3.掌握冯延巳词深俊婉约、缠绵悱恻的特征。4.了解冯延巳对宋词创作的重要影响。
3课时
3.1冯延巳与南唐
3.2.1用关键词认识冯延巳
3.2.2冯延巳词解读之一
3.2.3冯延巳词解读之二
3.2.4冯延巳词解读之三
率真凄惋李煜词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李煜所处环境的变化对创作的影响。2.熟悉有助于了解李煜关键词。3.掌握李煜词率性真淳、哀艳凄惋的特征。4.了解李煜词创作的重要改变对后世的影响。
3课时
4.1李煜与末代南唐
4.2.1用关键词认识李煜
4.2.2李煜词解读之一
4.2.3李煜词解读之二
4.2.4李煜词解读之三
4.3李煜词的价值与贡献
温润闲雅晏殊词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晏殊人生经历以及晏殊政治生涯中的贡献。2.熟悉有助于了解晏殊的关键词。3.掌握晏殊词风流闲雅、温润秀洁的主要特征。4.了解晏殊词的价值及其对宋词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3课时
5.1晏殊的经历
5.2.1用关键词认识晏殊
5.2.2晏殊词解读之一
5.2.3晏殊词解读之二
5.2.4晏殊词解读之三
5.3晏殊词的价值及影响
浅俚谐婉柳永词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柳永的人生经历与词的创作的关系。2.熟悉有助于了解柳永的关键词。3.掌握柳永词的铺叙细密、浅俚谐婉的主要特征。4.了解柳永词的得失及其对词的发展的影响。
3课时
6.1柳永的人生经历
6.2.1用关键词认识柳永
6.2.2柳永迎合受众的俗词
6.2.3柳词题材的扩展
6.2.4柳永词的特色
6.3柳永词的影响
豪放清旷苏轼词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苏轼人生经历中促进词风改变的原因。2.熟悉有助于了解苏轼的关键词。3.掌握苏轼词豪宕雄旷、清俊超逸的主要特征。4.了解苏轼词的突出成就及其影响。
3课时
7.1苏轼词的创作经历
7.2.1用关键词认识苏轼
7.2.2苏轼词解读之一
7.2.3苏轼词解读之二
7.2.4苏轼词解读之三
7.3苏轼词的贡献与成就
清丽凄伤秦观词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秦观的性格对词风的影响。2.熟悉有助于了解秦观的关键词。3.掌握秦观词清丽凄婉、窈眇深微的主要特征。4.了解秦观的词史地位和影响。
3课时
8.1秦观的人生经历
8.2.1用关键词认识秦观
8.2.2秦观词解读之一
8.2.3秦观词解读之二
8.2.4秦观词解读之三
8.3秦观词的地位和影响
富艳精工周邦彦词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周邦彦的经历与词的题材选择之间的关系。2.熟悉有助于了解周邦彦的关键词。3.掌握周邦彦词富力精工的主要特征。4.了解周邦彦的贡献和影响。
3课时
9.1周邦彦及其创作经历
9.2.1用关键词认识周邦彦
9.2.2周邦彦词解读之一
9.2.3周邦彦词解读之二
9.2.4周邦彦词解读之三
9.3周邦彦词的贡献和影响
清新俊逸李清照词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人生经历与词的创作的关系。2.熟悉有助于了解李清照的关键词。3.掌握李清照词婉娈清新、倜傥俊逸的主要特征。4.了解李清照女性词的独特价值。
3课时
10.1李清照的出身经历
10.2.1用关键词认识李清照
10.2.2李清照词解读之一
10.2.3李清照词解读之二
10.2.4李清照词解读之三
10.3李清照词的价值
雄豪刚健辛弃疾词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辛弃疾的人生经历对词的多样性的影响。2.熟悉有助于了解辛弃疾的关键词。3.掌握辛弃疾词磊落清壮的主要特征。4.了解辛弃疾词的突出成就和对词坛的深刻影响。
3课时
11.1辛弃疾的创作经历
11.2.1用关键词认识辛弃疾
11.2.2辛弃疾词解读之一
11.2.3辛弃疾词解读之二
11.2.4辛弃疾词解读之三
11.3辛弃疾词的成就与影响
清空骚雅姜夔词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姜夔的布衣人生对词风的影响。2.熟悉有助于了解姜夔的关键词。3.掌握姜夔词清空骚雅的主要特征。4.了解姜夔的词史地位和影响。
3课时
12.1姜夔的人生经历
12.2.1用关键词认识姜夔
12.2.2姜夔词解读之一
12.2.3姜夔词解读之二
12.2.4姜夔词解读之三
12.3姜夔词的贡献与影响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学生如果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学习本课程将会更有收获。
- 文言基本阅读能力。
- 唐宋文学史。
- 唐宋社会生活文化常识。
参考资料
唐宋词格律.龙榆生编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唐宋词人年谱.夏承焘著.商务印书馆,2017
唐宋词通论.吴熊和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唐宋词史.杨海明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8
唐宋词与唐宋歌妓制度.李剑亮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沈松勤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唐宋词汇评(唐五代卷).王兆鹏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唐宋词汇评(两宋卷)吴熊和主编.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词学研究路径的探索.刘军政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
词与音乐关系研究.施议对著.中华书局,2008
常见问题
声明:
1.本课程教学视频的版权属于课程团队及所属单位,视频中的全部文字、图片、视频均用于教学活动,如涉及版权及其他问题,请发邮件至perin5@126.com进行沟通。
2.欢迎和教学团队交流!如有任何学习心得和学习成果,欢迎向教学团队投稿!联系和投稿信箱:359512538@qq.com。
3.参与本课程的学习者相互尊重平等相处,不使用暴力文字,应负责任地发表观点;严禁恶意灌水刷屏,发表与本课程无关的内容。请不要在平台内发布非法、违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