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课程,是河南省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将带你一起走进红红火火、热热闹闹的中国节。在二十四节气的律动中,在多彩多姿的节日文化里,让我们感悟时间里的中国智慧,领略生活中的民族精神;让我们感悟中国人怎样踏着时令的节拍在生活中舞蹈,把道法自然的生存之理,尊老爱幼的家国情怀、人伦之道,化为中国节日的文化符号。中国节日富有诗意,充满情趣,蕴含哲理,薪火相传。来吧!让我们一起领略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讲好中国故事,让我们继续把生活过成诗! ————课程团队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这门课程,将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和中国“年”文化为专题,系统地介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及相关研究成果,赏析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遗产,探讨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发展问题,并组织相关学术问题探讨。

授课目标

授课目标


   本课程以讲授为主,兼及课堂讨论。由于时间上的限制,将采取选讲精华的方式分专题进行授课,以便同学依类追寻,自行研究。本课程重心在于讲授中国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内容,引导学生对我们的节日,知之深,爱之切!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文化自信,也涉及最新研究成果及前沿学术问题讨论。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大学生等青年和社会各界文史爱好者。

参考资料

主要参考文献

一、古籍文献

1.(汉)应劭:《风俗通仪》,天津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汉)崔寔:《四民月令》, 《钦定四库全书》,子部《说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文渊阁版本。

3.(汉)许慎:《说文解字》,中华书局1963年版。

4.(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钦定四库全书》,子部《说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文渊阁版本。

5.(晋)周处:《风土记》,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6.(唐)孙思邈:《千金月令》,《钦定四库全书》,子部《说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文渊阁版本。

7.(唐)佚名:《四时宝鉴》,《钦定四库全书》, 子部《说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文渊阁版本。

8.(唐)佚名:《影灯记》,《钦定四库全书》,子部《说郛》,上海古籍出版,1987年影印本文渊阁版本。

9.(唐)韩鄂:《岁华纪丽》,《钦定四库全书》,子部《说郛》,上海古籍出版,1987年影印本文渊阁版本。

10.(唐)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版。

11.(唐)颜之推著,王利器注释:《颜氏家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印行。

12.(唐)李淖:《秦中岁时记》,文学古籍刊行社影印本1956年版。

13.(唐)佚名:《辇下岁时记》,《钦定四库全书》,子部《说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文渊阁版本。

14.(唐)李淖:《秦中岁时记》,《钦定四库全书》,子部《说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文渊阁版本。

15.(唐)佚名:《玉烛宝典》,《钦定四库全书》,子部《说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影印本文渊阁版本。

16.(后周)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二,商务出版社1936年版。

17.(宋)郑樵:《通志略·图谱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18. (宋)陈元靓:《岁时杂记》,《丛书集成初编》第3册,中华书局,1985年版。

19. (宋)吕元明:《岁时杂记》,《钦定四库全书》,子部《说郛》上海古籍出版,1987年影印本文渊阁版本。

20. (宋)孟元老著、邓之诚注:《东京梦华录注》,中华书局1982年版。

21. (南宋)朱辅:《溪蛮丛笑》,《丛书集成初编》,《荆楚岁时记》(及其他七种),中华书局1991年版。

22. (宋)方凤:《夷俗考》,《丛书集成初编》,《荆楚岁时记》(及其他七种),中华书局1991年版。

23. (宋)吴自牧:《梦粱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24. (宋)金盈之:《醉翁谈录》,乌程张氏,民国五年。

25. (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26. (宋)范致明:《岳阳风土记》,中华书局1991年版。

27.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博古斋民国十一年版。

28. (宋)无名氏:《西湖老人繁胜录》,商务印书馆1926年版。

29. (宋)郑樵:《通志·图谱略》,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

30. (宋)周密:《武林旧事》,中华书局2007年版。

31. (元)周达观:《真腊风土记》,《丛书集成初编》,《荆楚岁时记》(及其他七种),中华书局1991年版。

32. (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商务印书馆1919年版。

33. (元)费著:《岁华纪丽谱》,《丛书集成初编》,《荆楚岁时记》(及其他七种),中华书局1991年版。

34. (明)王穉登:《吴社编》,《丛书集成初编》,《荆楚岁时记》(及其他七种),中华书局1991年版。

35. (明)黄省曾:《吴风录》,《丛书集成初编》,《荆楚岁时记》(及其他七种),中华书局1991年版。

36. (明)萧大亨:《夷俗记》,《丛书集成初编》,《荆楚岁时记》(及其他七种),中华书局1991年版。

37.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38.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39. (明)刘若愚:《酌中记》,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0. (明]李维桢修:《山西通志》卷三十,明万历年(1573年-1620年)刻本。

41. (明)张国经篡:《广州府志》,明崇祯十年(1637年)刻本。

42. (明)陈甘雨:《嘉靖莱芜县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63年影印本。

43. (明)胡汝砺:《嘉靖宁夏新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 上海古籍书店1963年影印本。

44. (明)曾嘉浩、汪心纂修:《嘉靖尉氏县志》、《天一阁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63年影印。

45. (明)李锦:《新乡县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46. (明)王训等编,王崇庆校正:《嘉靖内黄县志》,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

47.(明)高廷愉:《嘉靖普安州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61年影印本。

48. (明)吴潜:《正德夔州府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61年影印本。

49. (明)胡居安:《嘉靖仁化县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63年影印本。

50. (明)陈霖:《正德南康府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 上海古籍书店1964年影印本。

51. (明)杨珮:《嘉靖衡州府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63年影印本。

52. (明)沈应文:《顺天府志》,1959年8月北京中国书店据明万历二十一年刻本影印。

53. (明)王尚用:《嘉靖寻甸府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63年影印本。

54.(明)刘天授,林魁:《嘉靖龙溪县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65年影印本。

55. (明)王崇校勘:《嘉靖池州府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62年影印本。

56.(明)《永乐乐清县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64年影印本。

57.(明)方鹏:《嘉靖昆山县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63年影印本。

58. (明)崔桐:《海门县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 上海古籍书店1964年影印本。

59. (明)张衮:《江阴县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61年影印本。

60. (明)沈榜篡:《宛署杂记》,明万历年(1573-1620年)刻本。

61. (明)栗祁修,唐枢编,忘道隆等校勘:《万历湖州府志》、《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古籍书店1963年影印本。

62.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北京出版社1961年版。

63.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北京出版社1961年版。

64. (清)王有光著,石继昌点校:《吴下谚联》,中华书局1982年版。

65. (清)佚名撰,杨力生、杨大健校点:《佛道斗法》,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

66. (清)屈大均撰:《广东新语》,中华书局1985年版。

67. (清)秦味芸:《月令粹编》,江都秦氏琳琅仙馆清嘉庆十七年。

68. (清)元奇书:《盂兰盆经略疏》,涵芬楼出版社1923年版。

69. (清)吴友如:《吴友如画宝》,喀什维吾尔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70. (清)蒋廷锡等编:《岁时荟萃》,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71. (清)吴若烺:《中牟县志》,清同治九年刊本。

72. (清)徐品山修、陆元鏸纂:《介休县志》,嘉庆二十四年刻本。

73. (清)李贤书:《东阿县志》,清道光九年刊本。

74. (清)张耀璧:《潍县志》,清乾隆二十五年刊本,民国二十年潍县县志局重印本。

75 .(清)王全臣:《康熙河州志》,1981年北京民族文化宫补印本。

76. (清)沈青崖:《陕西通志》,清雍正年间刊本。

77. (清)乔德秀:《南金乡土志》,1914年石印。

78. (清)冯光宿:《黔西州志》,1966年贵州省图书馆据清乾隆抄本油印。

79. (清)黄遵宪:《日本国志》,光绪十六年羊城国文斋刊本。

80. (清)林豪:《澎湖府志》,1958年南京古旧书店根据抄本石印。

81. (清)孙尔准修,陈寿祺编篡:《福建通志》,同治七年正宜书店重刊本。

82. (清)邓钟玉:《光绪金华府志》,浙江师范学院历史系、金华文管会1983年根据清光绪本影印。

83. (清)宋如林:《苏州府志》,清道光四年刊本。

84. (清)瑭珠修,朱景英、郭瑷凌纂《沅州府志》,清乾隆(1736-1796)刻本。

85. (清)朱衣点修、吴标纂:《重修崇明县志》,清康熙(1661-1722年)刻本。

86. (清)董维祺修,冯懋柱篡:《重庆涪州志》,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刻本。

87. (清)袁枚:《江宁新志》,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刻本。

88. (清)高国盈修、沈光曾等:《嘉兴府志》,清乾隆十年(1745年)刻本。

89. (清)陆文焕篡修:《林安县志》,清康熙十四年(1664年)刻二十二年(1683年增修本)。

90. (清)雷应元篡修《扬州府志》,清康熙三年(1664年)刻本。

91. (清)于敏中等编:《钦定日下旧闻考》,北京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92. (清)李光庭:《乡言解颐》,中华书局出版社1982年版。

93. (清)顾禄:《清嘉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94. (民国)曹允源:《吴县志》,民国二十二年苏州文新公司铅印。

95. (民国)曹炳麟:《崇明县志》,民国15年刊本,上海古籍书店1964年重印。

96. (民国)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河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97. (民国)张镇芳:《项城县志》,清宣统三年刻本。

98.(民国)姚营:《东槎纪略》,上海申报馆铅印。

99.中国科学院图书馆选编:《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中国书店1992年版。

100.江受宽:《十三经译注·孝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二 今人论著

1.司马云杰:《 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2.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信立祥:《汉代画像石综合研究 》,文物出版社2000年版。

4.宋兆麟:《巫覡——人鬼之间》,学苑出版社2001年版。

5.宋兆麟:《会说话的巫图》,学苑出版社2004年版。

6.张爱萍:《中日古代文化源流》,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7.韩养民、郭兴文等著:《中国古代节日风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8.李德柱、李寅宇:《传说不等于事实》,中国城市出版社2003年版。

9.童蒙正:《人类与文化》,重庆出版社1998年版。

10.周积明主编、吴成国著:《中国人的礼仪生活》,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1.乔继堂:《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内涵》,九州出版社2007年版。

12.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13.宋兆麟、李露露:《中国古代节日文化》,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

14.李露露:《中国节》,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15.孙瑞海:《中西方节日文化渊源》,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6.张海英:《中国传统节日与文化》,书海出版社2006年版。

17.李露露:《妈祖神韵》,学苑出版社2003年版。

18.姚瀛艇:《宋代文化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9.海上:《中国人的岁时文化》,岳麓书社2005年版。

20.金元浦、谭好哲、陆学明:《中国文化概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1.文史知识编辑部编:《佛教与中国文化》,中华书局1988年版。

22.萧放:《岁时:传统中国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华书局2002年版。

23.伊冷编:《历代岁时风俗诗选》,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年版。

24.乔继堂:《中国岁时礼俗》,天津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5.李长信等选注:《日本岁时记》,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26.程裕祯著:《中国文化要略》,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年版。

27.黄伯沧:《节日的传说》,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28.金宏图、李萍主编:《传统节日与文化空间》,中国民俗学会、中国民俗博物馆,“东岳论坛”国际学术研讨会专辑,学苑出版社2007年版。

29.邢如春、刘心莲、李穆南:《传统节日》,辽海出版社2007年版。

30.张晓华主编:《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版。

31.中国民俗学会,北京民俗博物馆:《节日文化论文集》,学苑出版社2007年版。

32.宋兆麟、李露露:《图说中国传统节日》,世界图书出版2000年版。

33.丁山:《中国古代宗教与神话考》,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影印本。

34.朱天顺:《中国古代宗教初探》,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35.宋兆麟:《中国原始社会史》,文物出版社1983年版。

36.江绍原:《发须爪:关于它们的风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根据开明书店1928年初版本影印。

37.任骋:《中国民间禁忌》,作家出版社1991年版。

38.何大齐:《老北京民俗风情画》,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年版。

39.乌丙安:《中国民间神谱》,辽宁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40.陈来生:《风俗流变》,长春出版社2004年版。

41.王青煜:《护身符》,万卷出版公司2005年版。

42.李乔:《中国行业神崇拜》,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年版。

43.宗力、刘群主编:《中国民间诸神》,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4.万建中:《禁忌》,中国旅游出版社2004年版。

45.中国国家图书馆考古部编著:《垣曲盆地聚落考古研究》,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46.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共同编著:《早期秦文化系列考古报告之一:西汉水上游考古调查报告》,文物出版社2008年版。

47.李振宏:《历史与思想》,中华书局2006年版。

48.程民生:《神人同居的世界》,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9.李少兵、齐丽华、郭艳梅著《节日节庆》,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版。

50.沈弘:《寻找逝去的年画:朱仙镇年画之旅》,中国画报出版社2006年版。

51.白庚胜、向云驹主编,冯骥才名誉主编,冯敏著:《中国木版年画:新春吉祥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52.郑慧生:《山海经注说》,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3.李茂增著,叶朗审定:《宋元明清的版画艺术》,大象出版社2000年版。

54.山曼 、柳红伟编著:《山东剪纸民俗》,济南出版社2002年版。

55.纪德裕:《汉字拾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6.郭玉洁、刘颖:《中华楹联》,中国世界语出版社2002年版。

57.彭国梁、 杨里昂:《中国传统节日系列之:我们的端午节》,岳麓书社2004年版。

58.马福贞:《中国传统文化专题研究》,线装书局2004年版。

59.袁珂:《中国神话通论》,巴蜀书社1993年版。

60.萧放:《荆楚岁时记研究:兼论传统中国民众生活中的时间观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1.魏华仙:《宋真宗与宋代节日》,《中华文化论坛》2007年第2期

62.罗树杰:《传统节日的生命力——以广西白彝为例》(博士论文)2007年,万建中指导。

63.乌丙安:《论俗信》,《民俗研究》2001年第2期。

64.李露露:《关于妈祖的几个问题》,《东南文化》 2008年第8期。

65.李露露:《稻作民族的谷神祭祀——从苗族的谷神信仰谈起》,《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4年第2期。

66.李露露:《我国民间的灵石信仰》,《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95年第21期。

67.马福贞: 《“七月望”节俗的历史渊源与形态特征》,《郑州大学学报》,2008第3期。

68.马福贞:《消失的媒介:农耕时代民间年画的功能和作用》,《河南大学学报》,2007第3期(《新华文摘》,2007年第17期卡片转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4摘要转载。)

69.马福贞:《从中国民间年画的色彩艺术透视中国民俗中颜色的文化内涵》,《产业与科技论坛》《综合性理论与实践月刊》2006年第11期。

70.黄鹏:《论民间俗信的教育功能》,《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年第9期。

71.陶思炎、何燕生:《迷信与俗信》,《开放时代》1998年第3期。

72.薛葆:《<民间俗信与科学文化>一书出版》,《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

73.宋抵:《民俗性迷信的文化功能及其心理特征浅释》,《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6期。

74.杨琳:《扫帚的俗信及其膜拜》,《民族艺术》2006年第3期。

75.孟修祥:《荆楚语言禁忌与俗信文化的心理初探》,《长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5 期。

76.吴盛枝、陈彦:《中越生殖崇拜俗信文化阐释》,《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77.万建中:《论民间禁忌的功能》,《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3期。

78.张弓:《中古盂兰盆节的民族化演变》,《历史研究》1991年第1期。

79.王耿红、谭正伟:《广西壮族中元节与祖先崇拜》科教文汇2007年第9期。

80.裘锡圭:《寒食与改火——介子推焚死传说研究》,《古代文化研究新探》,江西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81.罗红卫:《从东西方“鬼节”看东西方文化》,《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第10期。

82.张望:《“鬼节”看烧纸》,《科学与无神论》2004年第3期。

83.吴真:《民间信仰研究三十年》,《民俗研究》2008年第4期。

84.[台湾]刘惠萍:《战后台湾民间俗信研究的回顾与反思》,《东亚文化研究》第8辑,2006年。

85.张明远著:《节日礼仪与农事信仰》(博士论文)1994年,张紫辰指导。

86.朱红:《唐代节日民俗与文学研究》(博士论文)2002年,陈尚君指导。

87.廖冬梅:《节日的教育功能探析:以云南纳西族的2·8节为例》(博士论文),2006年,张师亚指导。

88 马福贞 《中国节日风情论》(博士论文)2013年12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