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系统解剖学
第4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13日 ~ 2025年06月30日
学时安排: 4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8周,共20周 已有 93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445)
spContent=本课程为河南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精心打造的《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学生能力培养于一体;注重本学科与临床各学科及其它基础医学学科的相互联系;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充分体现以临床为导向的医学教育体系改革,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医学教育模式,内容融入临床案例,联系临床实践,帮助学生实现临床基础融会贯通,初步建立全新的临床思维。本课程把人体的结构都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直观明确的把相关结构予以展示,并联系最新的科研进展,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如若有问题请加入QQ群:523037909;或者邮件联系:liuzh@henu.edu.cn
本课程为河南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精心打造的《系统解剖学》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融知识传授、学生能力培养于一体;注重本学科与临床各学科及其它基础医学学科的相互联系;在教学内容设计方面充分体现以临床为导向的医学教育体系改革,打破传统的以学科为中心的医学教育模式,内容融入临床案例,联系临床实践,帮助学生实现临床基础融会贯通,初步建立全新的临床思维。本课程把人体的结构都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直观明确的把相关结构予以展示,并联系最新的科研进展,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如若有问题请加入QQ群:523037909;或者邮件联系:liuzh@henu.edu.cn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课程背景

解剖教研室近年来对人体解剖学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神经解剖学》和《系统解剖学》等课程获得河南大学精品在线课程,河南省一流本科课程,河南省线上线下精品课程,河南省精品在线课程。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之时,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方式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保证。按照金课标准,关注课程“两性一度”,打造有深度、有难度、有亮点的系统解剖学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深度思考等高阶能力。

课程目标

要求学生通过系统解剖学的学习,一方面牢固而熟练的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正确使用解剖术语,掌握常用解剖学英文词汇; 另一方面培养自学、观察、综合判断、思维表达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原则

为了打造《系统解剖学》课程“金课”,将学生培养成为“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我们在教学内容上结合临床实际,在教学形式上注重先进性和互动性,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达到具有分析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性的高阶学习目标。本在线课程针对系统解剖学的主要知识点拍摄了180多个视频,阐述系统解剖学的主要知识点并用动画充分展示相关结构,并利用解剖学教研室自制的点击解剖学等课件,使学生建立系统解剖学的必要知识架构。与线下课程的过程性评价、个性化培养项目等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对人体结构的认知并提示自身素养,树立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等理念,为以后临床课如外科学、内科学等奠定深厚的形态学基础。

课程特色

1.本课程的教学包括理论讲授和实验。理论讲授主要通过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介绍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各器官的基本形态、结构特点、位置关系及功能和意义;实验操作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通过观察标本、模型及自学等方式,实践结合理论知识,全面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可通过对标本的观察和触摸、临床病例的讨论来增强对解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2.本课程注重课程思政元素与解剖学知识的紧密联系,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3.本课程针对《系统解剖学》的主要知识点拍摄了180多个视频,阐述《系统解剖学》的主要知识点,并用动画充分展示相关结构,利用解剖学教研室自制的相关课件,使学生建立解剖学必要的知识架构。4.本课程与线下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和个性化培养项目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学生对人体结构的认知、提升自身素养,树立结构决定功能、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等基本理念,为学生以后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深厚的形态学基础。5.本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贴合临床实际,在教学形式上注重先进性和互动性,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培养创造性、分析和应用能力。

课程知识逻辑

《系统解剖学》是一门深入研究人体结构与组织的学科,旨在理解人体内部器官、系统和组织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这门课程的知识逻辑通常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基本概念和术语:首先,学生将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概念,如方向性术语(前、后、上、下)、身体平面(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等。这些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2.器官系统:课程将涵盖人体各个器官系统的解剖学,包括但不限于: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感觉器官等。学生将了解每个系统的组成部分、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3.器官结构与功能:学生将学习每个器官的详细结构,包括组织、细胞类型、血管和神经供应等。他们还将了解每个器官的功能,以及与其他器官系统之间的协调作用。4.解剖学技术:课程可能涵盖一些解剖学技术,如解剖切片、医学成像(如X射线、CT扫描、MRI等)以及实验室解剖学实践。这些技术有助于学生理解人体内部结构,并为医学或生物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奠定基础。5.临床应用:最后,课程可能介绍一些与临床实践相关的内容,如常见疾病的解剖学基础、手术解剖学等。这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临床应用联系起来,为未来医学或生物学工作做好准备。总的来说,《系统解剖学》旨在为学生提供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理解,为他们日后从事医学、生物学或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授课目标

要求学生通过系统解剖学的学习,一方面牢固而熟练的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技能,正确使用解剖术语,掌握常用解剖学英文词汇; 另一方面培养自学、观察、综合判断、思维表达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一、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发展概况与分科。二、掌握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方法。三、掌握常用的解剖学术语。四、了解体型、变异与畸形的概念。
2
第一章 骨学
课时目标:第一节 骨学总论一、掌握骨的形态分类、构造和功能。二、了解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第二节 躯干骨一、躯干骨1.掌握躯干骨的组成。2.掌握椎骨的一般形态和各部椎骨的特征。3.掌握胸骨的形态、分部及胸骨角的临床意义。4.掌握肋的一般形态和分类。了解第1肋、第11~12肋的形态特征。5.掌握躯干骨的体表标志。二、颅骨1.掌握颅的组成、分部。2.掌握脑颅的组成。3.掌握面颅的组成。掌握下颌骨的形态结构。4.了解颅顶面观、后面观、颅盖内面观。5.掌握颅底内面三个颅窝的境界和重要结构。了解颅底外面观。6.了解颅的侧面观。掌握翼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了解颞窝、颞下窝、翼腭窝的位置。7.了解眶的构成、形态及孔裂。掌握眶上切迹、眶下孔的位置。8.掌握骨性鼻腔的构成、鼻旁窦的位置和开口部位。9.了解新生儿颅的特征及生后变化。10.掌握颅的重要体表标志。三、附肢骨一、上肢骨1.掌握上肢骨的组成、分部及排列2.掌握锁骨、肩胛骨、肱骨、尺骨和桡骨的形态结构。3.掌握手骨的组成和腕骨的排列顺序。4.熟悉上肢骨的体表标志。二、下肢骨1.掌握下肢骨的组成、分部及排列。2.掌握髋骨、股骨、胫骨和腓骨的形态结构。3.掌握足骨的组成及跗骨的排列顺序。4.掌握下肢骨的体表标志。
10
第二章 关节学
课时目标:第一节 总论一、了解关节的分类。了解纤维连结、软骨连结和骨性结合的基本结构。二、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和辅助结构。了解关节的运动和分类。第二节 躯干骨的连结一、躯干骨的连结1.掌握椎间盘的形态结构,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的位置和功能。了解椎弓间的连结概况。掌握黄韧带的位置和功能。了解其它韧带的名称和位置。2.掌握脊柱的构成、分部和功能。了解脊柱的整体观。掌握脊柱的生理性弯曲及运动。3.了解肋与胸骨和胸椎的连结。4.掌握胸廓的构成、胸廓上口和胸廓下口的形态及围成。了解骨性胸廓的整体观和运动及年龄变化和性别差异。第三节 附肢骨的连结一、上肢骨的连结1.掌握胸锁关节、肩关节、肘关节、桡腕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2.了解腕掌关节、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二、下肢骨的连结1.掌握骨盆的组成、分部,骨盆上、下口的围成。了解骨盆的性别差异。掌握坐骨大、小孔的围成。2.掌握髋关节、膝关节、距小腿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和运动。3.了解骶髂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趾关节和趾间关节的组成和运动。4.掌握足弓的构成及功能。 第四节 颅的连结一、颅骨的连结了解颅骨连结的主要形式。掌握颞下颌关节的组成、结构特点及运动
8
第三章 肌学
课时目标:第一节 肌学总论1.掌握肌的形态和构造。2.了解肌的起止、配布、作用和命名法。3.了解肌的辅助装置。第二节 躯干肌一、背肌1.了解背肌的分群、各肌群的组成、作用。掌握斜方肌、背阔肌的起止和作用。2.掌握竖脊肌的位置和作用。了解胸腰筋膜的位置及层次。二、胸肌1.掌握胸肌的组成;胸大肌的起止、作用。掌握肋间肌的名称、位置和作用。2.掌握膈的位置、形态、作用、三个裂孔的位置及通过的主要结构。了解膈薄弱区的位置及临床意义。三、膈1.掌握膈的位置、形态、作用、三个裂孔的位置及通过的主要结构。2.了解膈薄弱区的位置及临床意义。四、腹肌1.掌握腹肌的组成;腹肌前外侧群的位置、层次、肌纤维方向、形成结构及作用。2.掌握腹直肌鞘的构成和特点。第三节 头肌和颈肌1.了解面肌的组成、分布特点。2.掌握咀嚼肌的组成,咬肌、颞肌的位置和作用。3.了解颈肌的分群及各群的组成和作用。4.掌握胸锁乳突肌的起止、作用。掌握斜角肌间隙的围成及通过结构。第四节 上肢肌1.掌握上肢带肌的组成;三角肌和大圆肌的起止、作用。2.掌握臂肌的分群、各肌群的组成、作用。掌握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的起止、作用。3.掌握前臂肌的分群、各肌群的组成、作用。掌握旋前圆肌、旋后肌的位置、作用。4.了解手肌的分群、中间群各肌的名称及作用。第五节 下肢肌1.了解髋肌的分群、各肌群的组成、作用。掌握臀大肌、髂腰肌、梨状肌的起止、作用。2.掌握大腿肌的分群、各肌群的组成、作用。掌握股四头肌、缝匠肌的起止、作用。3.掌握小腿肌的分群、各肌群的组成、作用。掌握胫骨前肌、胫骨后肌、小腿三头肌的起止、作用。
8
第四章 内脏学总论
课时目标:1.了解内脏的概念、组成和内脏的一般结构特点。2.掌握胸部的标志线和腹部分区。
1
第五章 消化系统
课时目标:掌握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一、消化管1.口腔1)了解口腔的境界和分部。了解腭的形态。2)掌握咽峡的构成。3)掌握牙的种类和排列(乳牙和恒牙的牙式)、牙的形态和构造、牙组织和牙周组织的组成。4)掌握舌的形态和粘膜特征。了解舌肌的配布和功能。掌握颏舌肌的起止和作用。5)掌握大唾液腺的位置及腺管的开口部位。2.咽1)掌握咽的位置、分部、各部的形态结构和通路。2)掌握腭扁桃体的位置;咽淋巴环的构成。3.食管了解食管的位置和分部。掌握食管三个狭窄部的位置及其临床意义。4.胃 掌握胃的形态、分部和位置。了解胃壁的构造。5.小肠1)掌握小肠的分部。2)掌握十二指肠位置、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特点。掌握十二指肠悬肌的位置。3)掌握空、回肠的位置。了解其形态结构特征。了解Meckel憩室的位置。6. 大肠1)掌握大肠的分部及形态特点。2)掌握盲肠、阑尾的位置;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了解阑尾的常见位置及其临床意义。3)掌握结肠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4)掌握直肠的位置和形态构造。掌握直肠环的构成。5)掌握肛管的位置和形态构造。二、消化腺1.掌握肝的形态、肝门的位置、肝蒂的构成及各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掌握肝的位置、毗邻、上、下界的体表投影。了解肝的分叶和分段。2.掌握肝外胆道的组成。1)掌握胆囊的位置、形态分部;胆囊底的体表投影。掌握胆囊三角的构成及内容。2)掌握输胆管道的组成,胆汁产生部位及排出途径。3.掌握胰的位置、形态分部
7
第六章 呼吸系统
课时目标:掌握呼吸系统组成与功能。1.鼻1)了解外鼻的形态结构。2)掌握鼻腔的分部及各部的形态结构。3)掌握鼻旁窦的位置及开口部位。了解上颌窦的形态特点。2.喉1) 掌握喉的位置。2) 掌握喉软骨的名称、主要体表标志。了解喉软骨的连结及喉肌的组成和作用。3) 掌握喉口的围成、喉腔的分部和各部的形态结构。3.气管与支气管掌握气管的位置和构造特点。掌握左、右主气管的形态差别。4.肺1)掌握肺的位置、形态和分叶。掌握肺根的构成及各结构的排列关系。2)了解肺内支气管和支气管肺段的概念。5.胸膜和胸膜腔1)了解胸腔、胸膜和胸膜腔的概念。2)掌握胸膜的分部和胸膜隐窝的位置。3)掌握胸膜下界与肺下界的体表投影;胸膜顶的体表投影。6.了解纵隔的概念及分部。
4
第七章 泌尿系统
课时目标:掌握泌尿系统的组成。1.肾掌握肾的形态、位置、肾的被膜和内部结构。了解肾段血管、肾段的概念。2.输尿管掌握输尿管的分部、各部的位置和三个狭窄部的位置。3.膀胱掌握膀胱的形态分部、位置、毗邻,膀胱三角的位置及粘膜特点。4.尿道掌握女性尿道的形态特点和开口部位。
4
第八章 男性生殖系统
课时目标:1. 掌握男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掌握睾丸的形态、结构。掌握附睾的形态和位置。3. 掌握输精管的分部及各部的位置。了解输精管结扎的部位。掌握精索的组成和位置。4. 了解精囊腺的位置,射精管的合成及其开口部位。5. 掌握前列腺的位置、形态。了解其分叶。了解尿道球腺的位置及开口部位.6. 了解阴囊的成,睾丸和精索三层被膜与腹前壁各层的延续关系。7. 了解阴茎的分部、构成及皮肤特点。8. 掌握男性尿道的分部,各部形态特点及三个狭窄、三个扩大和两个弯曲。
3
第九章 女性生殖系统
课时目标:1. 掌握女性生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2. 掌握卵巢的形态、位置及固定装置。了解其年龄变化。3. 掌握输卵管的位置、分部和各部的形态特点。了解输卵管结扎的部位。4. 掌握子宫的形态、位置、及子宫的固定装置。5. 掌握阴道的位置、形态;阴道后穹与直肠子宫陷凹的关系,并了解其临床意义。6. 了解前庭大腺的位置。了解女性外生殖器的组成。【附1】1.了解乳房的位置、形态与结构【附2】会阴1.了解会阴的狭义与广义的定义。2.了解尿生殖三角及肛门三角临床意义。
3
第十章 腹膜
课时目标:1.掌握腹膜和腹膜腔的概念。了解腹膜的功能。掌握腹膜与腹、盆腔脏器的关系。2.掌握小网膜的位置与分部,大网膜的位置与构成,网膜囊和网膜孔的位置。3.了解各系膜的名称、位置和附着。了解肝、脾和胃的韧带名称和位置。4.了解腹膜皱襞和隐窝。掌握腹膜陷凹的名称和位置。
2
第十一章 心血管系统
课时目标:第一节 总论一、掌握脉管系统的组成。了解血管吻合及其功能意义。二、掌握心血管系统的组成、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概念。三、了解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的结构特点及配布特点。第二节 心1.掌握心的位置与外形。2.掌握心各腔的形态结构。3.了解心的纤维性支架和心壁的构造。掌握房间隔与室间隔的形态结构。了解其常见缺损部位。4.掌握心传导系统的组成、位置和功能。5.掌握左、右冠状动脉的起始、行径、主要分支及分布。了解心的静脉回流途径。掌握冠状窦的位置及其主要属支。了解心的淋巴回流和神经支配。6.掌握心包的构成,心包横窦和心包斜窦的位置及临床意义。7.了解心的体表投影。第三节 动脉了解动脉在人体中的分布规律和器官内血管的配布规律。肺循环的动脉:了解肺动脉干、左、右肺动脉的行径。掌握动脉韧带的位置。体循环的动脉:掌握主动脉的起止。了解其行径及分部。一、主动脉升部:掌握主动脉升部的起止和分支名称。二、主动脉弓:掌握主动脉弓的起止及分支名称。1.颈总动脉:掌握左、右颈总动脉的起止部位,了解体表投影,掌握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位置与功能。颈外动脉主要分支的名称和分布。了解颈内动脉在颈部的行径。2.锁骨下动脉及上肢的动脉:掌握锁骨下动脉、腋动脉、桡动脉、尺动脉的起止。了解其分布及体表投影。掌握掌浅弓、掌深弓的组成。了解锁骨下动脉、腋动脉的主要分支的名称。三、主动脉胸部:掌握主动脉胸部的起止,了解其分支、分布概况。四、主动脉腹部:掌握主动脉腹部的起止、分支名称。腹腔干的分支、分布,肠系膜上、下动脉的分支、分布、肾动脉。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的分布。五、髂总动脉:掌握髂总动脉的起止位置。了解子宫动脉的行径和分布。六、髂外动脉和下肢的动脉1.掌握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的起止,了解各动脉的分布概况。2.了解足底动脉弓的组成。七、了解头、颈、四肢的动脉(颞浅、面、颈总、锁骨下、肱、股动脉和足背动脉)搏动点及常用压迫止血点。第四节 静 脉了解静脉的结构和特点、静脉血回流的因素、几种特殊静脉(硬脑膜窦、板障静脉和导静脉等)的特点。一、了解左、右肺静脉的行径。三、上腔静脉系:1.掌握上腔静脉的组成、起止、收纳范围。2.掌握头臂静脉的组成。3.掌握颈内静脉的起止、主要属支(面静脉、下颌后静脉);掌握颈外静脉的位置。4.掌握头静脉、贵要静脉的起止。掌握肘正中静脉的位置。5.掌握奇静脉的起止、收纳范围。了解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的起止、收纳范围。了解椎静脉丛的位置和交通。三、下腔静脉系:1.掌握下腔静脉系的组成、主要属支及收纳范围。2.掌握肾静脉和睾丸静脉(或卵巢静脉)的行径。3.掌握大、小隐静脉的起始、行径及注入部位。4.掌握肝门静脉的组成、分支和属支。肝门静脉系与上、下腔静脉系间的交通部位。
16
第十二章 淋巴系统
课时目标:1. 掌握淋巴系统的组成。了解淋巴系的结构、配布特点及淋巴回流的因素 2. 掌握全身九条淋巴干的名称、来源、收纳范围 及注流关系。3. 掌握右淋巴导管与胸导管的合成、注入部位及引流范围 。4. 了解头颈部淋巴结的配布。掌握下颌下淋巴结、颈外侧浅淋巴结和颈外侧深淋巴结的位置及引流范围。 5. 了解上肢淋巴结的配布。掌握腋淋巴结的分群、各群的位置及引流范围 。6. 了解胸部淋巴结的配布。掌握支气管肺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的位置及收纳范围。 7. 了解腹部淋巴结的配布。掌握腰淋巴结、腹腔淋巴结、肠系膜上淋巴结、肠系膜下淋巴结的位置及引流范围 8. 了解盆部淋巴结的配布。了解髂内淋巴结、髂外淋巴结和髂总淋巴结的位置及收纳范围 9. 了解下肢淋巴结的配布。掌握腹股沟浅淋巴结的位置及收纳范围 。10.了解全身主要器官的淋巴引流 。11.掌握脾的形态、位置 。
4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具备基础的高中生物学知识。

参考资料
  1. 金东洙等.系统解剖学.第一版.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 于文龙等.系统解剖学.第九班.人民卫生出版社
  3. 张朝佑.人体解剖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4. Susan Standring. Gray·s anatomy. 40th ed. Chunchill Livingstone Elsvier.2008
  5. ANNE M.R. AGUR. MOORE ’ S Essential Clinical. 6th ed. Wolters Kluwer. 2019
河南大学
3 位授课老师
刘中华

刘中华

副教授

崔占军

崔占军

副教授

王云云

王云云

讲师

推荐课程

心理学入门

陈红兵

98649人参加

情商与智慧人生

董宇艳

79668人参加

高等数学

颜文勇

145311人参加

高等数学(下)

朱雯

93196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