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仪器分析
第7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16日 ~ 2025年06月21日
学时安排: 2-3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7周,共18周 已有 282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51)
spContent=《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形态分析。该课程由长期在教学科研一线工作的教师团队设计和讲授。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仪器分析方法的来龙去脉;体悟科学家发明仪器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深谙常用仪器获取有效数据的方法和数据解读技巧;具有选择合适的仪器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和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对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结构形态分析。该课程由长期在教学科研一线工作的教师团队设计和讲授。通过学习该课程,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仪器分析方法的来龙去脉;体悟科学家发明仪器时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深谙常用仪器获取有效数据的方法和数据解读技巧;具有选择合适的仪器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仪器分析》是医药卫生、化学化工、环境工程、食品科学等学科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和不可或缺的工具。《仪器分析》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同时又注重实践教学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在掌握仪器分析基础理论和基本实验技能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作风,使学生初步具备科学研究的综合素质。

授课目标

本课程的授课目标是通过视频和课件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分离分析方法的基础理论和技能,了解分析测定结构的一般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熟悉仪器分析方法的类型;了解仪器分析方法验证的内容。
仪器分析概论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课时目标: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及其应用;光吸收基本定律和应用用于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条件及其偏离因素。熟悉分子吸收光谱的产生及特征;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显色反应反应条件和测量条件的选择。了解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及其类型。
1.1 紫外课件光谱的产生及原理
1.2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有关概念
1.3 吸收带与分子结构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1.4 Lambert-Beer定律
1.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6 紫外课件吸收光谱法的应用
红外分光光度法
课时目标:掌握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与分子振动能级;吸收峰位置与分子振动能级基频跃迁的关系;振动频率与化学键力常数和折合质量的关系,影响吸收峰的位置、峰数和峰强的主要因素;主要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吸收光谱特征。熟悉红外吸收光谱法的定性方法以及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解析。了解红外光谱仪的构造与红外制样技术。
1.1 分子振动能级和振动形式
1.2 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和吸收峰强度
1.3 吸收峰的位置及其影响因素
1.4 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光谱-脂肪烃类、芳香烃类化合物
1.5 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光谱-醇酚醚类、羰基类和含氮类化合物
1.6 红外光谱仪及红外光谱法中样品的制备
1.7 红外光谱解析方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课时目标:掌握原子吸收光谱的产生、特征和分析对象;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定量分析方法;熟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组成和功能;了解原子吸收光谱法的有关实验技术。
1.1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1.2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1.3 实验方法
核磁共振波谱法
课时目标:掌握核磁共振的概念及产生条件;掌握核磁共振中影响化学位移的因素及影响规律;掌握偶合作用的一般规则;掌握化合物氢谱一级谱图特征和解析方法。熟悉不同类型质子的典型化学位移范围。了解原子核的基本性质、磁性核在外磁场中的行为;了解化学位移的产生和意义。
1.1 核磁共振波谱法的基本原理
1.2 化学位移
1.3 自旋偶合与偶合常数
1.4 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
质谱法
课时目标:掌握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同位素离子和亚稳离子的产生、特点和作用;掌握离子裂解规律和利用给出的质谱图分析和推导化合物的结构式;熟悉烃类、醇类、醛类、酮类、酸和酯类等化合物的裂解方式与特征;了解质谱仪构造及工作原理。
1.1 基本原理及仪器简介
1.2 质谱仪的主要性能指标与质谱的表示方式
1.3 质谱中的主要离子
1.4 离子的裂解类型
1.5 常见有机化合物的质谱
1.6 质谱的解析
气相色谱法
课时目标:掌握气相色谱法原理及分析条件选择;掌握气相色谱仪检测器种类和特点;掌握色谱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熟悉气相常用色谱柱技术、仪器组成及结构特点。了解气相色谱法最新进展。
1.1 气相色谱法的分类和气相色谱仪
1.2 气相色谱法的固定相和载气
1.3 气相色谱检测器
1.4 气相色谱速率理论和分离条件的选择
1.5 毛细管气相色谱法
1.6 定性和定量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法
课时目标:掌握高效液相色谱的检测器类型、原理和检测对象;掌握高效液相色谱法的类型、原理和特点。熟悉高效液相色谱仪的组成和分析条件的选择。了解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最新进展和在药学研究中的应用。
1.1 高相液相色谱法的固定相和流动相
1.2 高效液相色谱速率理论和分离方法的选择
1.3 高效液相色谱仪
1.4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介
1.5 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应具备无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相关知识。

参考资料

1. 容 蓉 等. 仪器分析[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3

2. 邸欣 等. 分析化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3. 尹华 等. 仪器分析[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

4. 白银娟 等. 波谱原理及解析[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

5. 苏明武 等. 仪器分析[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常见问题

学分如何获得?

A : 按照要求学习最终分数达到60分者可以直接获得学分,请需要学分者标明学校、学号和姓名。

河南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张春丽

张春丽

教授

推荐课程

内科护理学

罗健

51459人参加

中医内科学选讲

赵进喜

50975人参加

女性生殖健康

张丹

32419人参加

小穴位 大健康

黄泳

39495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