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选读》的框架结构与传统的美国文学选读不同,整个课程加上课程导论共20讲,从文学的本质出发,分为四章,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选读的内容跨越美国文学发展的各个阶段,既有传统的作家作品,如霍桑、艾略特等,也有当代作家的作品,如当代诗人施耐德等。所选的文类也十分全面,诗歌、小说、戏剧、散文都有所涵盖。本课程除了强调文本阅读之外,也着重介绍了美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基本的文学常识和文学理论、中西文化文学之间的关系等。
课程导论主要探讨文学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美国文学的发展脉络,以及该课程的具体设置和安排。
第一章包括三讲,主要探讨美国文学中所关注的人和自然的关系。这章将会对西方文学文化中的自然观的变化和发展做出脉络的梳理,分析美国文学中对自然的再现,以及超验主义和深层生态学。
第二章六讲,主要探讨美国文学中所关注的人和社会的关系。这章将会采取不同的切入点和批评方法,从不同的历史时期探讨由文学作品所反映出来的时代变迁。文学与历史的关系,消费主义,美国梦在文学中的体现以及美国族裔文学的发展都将有所涵盖。
第三章五讲,主要探讨美国文学中所关注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章将会从不同的人际关系如夫妻、父子、母女、父女、兄弟等探讨在美国文学中所呈现的不同形式。男性凝视、悲剧的概念和美国的戏剧发展、成长小说等将是观照的重点。
第四章五讲,主要探讨美国文学中所关注的人内心的矛盾和欲望。这章将会从不同的文本中解读美国文学中所表现的人内心的纠结和欲望,恶与善、嫉妒、仇恨、后悔、伪善荒诞等。重点探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哥特式文学,原型批评、反成长小说、荒诞派戏剧等。
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美国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对美国十八、十九世界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和鉴赏,了解西方文艺理论,把握艺术特色并掌握文学作品的评鉴方法及视角,将文学理论运用于文学批评实践,从而提高语言能力、阅读能力、鉴赏水平,同时提升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同时通过课堂思政,使学生对文学、文本、话语的关系建立清晰的认识,能够树立文化自信,将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融入日常的文学审美之中。
class orientation
class orientation
Chapter One Man Vs. Nature
1-1 Transcendentalism & Walden
1-2 Imagism: the Beauty of Nature
1-3 Gary Snyder: Deep Ecology
Chapter Two Man Vs. Society
2-1 Puritanism and Colonial Expansion
2-2 “Rip Van Winkle”:Literature vs. History
2-3 Consumerism in "A Pair of Silk Stockings"
2-4 The Wasteland: Spiritual Crisis
2-5 The Death of a Salesman: Collapse of American Dream
2-6 Invisible Man and black music
Chapter Three Man Vs.Man
3-1 Male Gaze in'The Birthmark"
3-2 Misunderstanding in "A Day's Wait"
3-3 Desire Under the Elms and Tragedy
3-4 The Kite Runner and Initiation Novel
3-5 "Everyday Use" and Cultural Conflict
Chapter Four Man vs. Himself
4-1 A Psychoanalytical Reading of "Young Goodman Brown"
4-3 Dilemma in "The Road Not Taken"
4-2 Gothicism in "The Cask of Amontillado"
4-4 The Catcher in the Rye: An Anti-Initiation Story
4-5 The Theatre of the Absurd
陶洁主编,《美国文学选读》,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杨金才主编:文学导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刘海平,王守仁主编:新编美国文学史,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董衡巽:美国文学简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金莉,张剑:文学原理教程,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