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文学是一门审美的课程,也是培养学生讲品格、讲格调、讲责任的课程。作为文学理论基本原理及其基本知识的课程,文学导论课是文学理论的基础,它与“文学史”、“文学作品选”等课程构成互补而又互相推进的知识体系。《俄罗斯文学导论》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系统掌握和理解文学欣赏与批评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俄罗斯文学发展各历史阶段、重要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家作品;培养并提高分析俄罗斯文学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具体文学经典的阅读和分析,帮助同学们逐步形成一种开放的或反思的思维能力。
文学是一门审美的课程,也是培养学生讲品格、讲格调、讲责任的课程。作为文学理论基本原理及其基本知识的课程,文学导论课是文学理论的基础,它与“文学史”、“文学作品选”等课程构成互补而又互相推进的知识体系。《俄罗斯文学导论》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系统掌握和理解文学欣赏与批评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俄罗斯文学发展各历史阶段、重要文学流派及代表作家作品;培养并提高分析俄罗斯文学现象的能力;通过对具体文学经典的阅读和分析,帮助同学们逐步形成一种开放的或反思的思维能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文学是一门审美的课程,也是培养学生讲品格、讲格调、讲责任的课程。在国内俄语专业的本科教学中,文学类课程一直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课程。但大部分高校为俄语专业生开设的是《俄罗斯文学史》与《俄罗斯文学作品选读》等课程,单独开设《俄罗斯文学导论》的高校较少。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
(1)让学生了解文学的基本性质和功能,掌握文学作品的内在构成要素,熟悉文类特征及俄罗斯文学中的三大体裁:小说、诗歌、戏剧,知晓俄罗斯文学发展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家作品;
(2)通过对文学要素的介绍与文学文本的分析,帮助其更好地理解作品,掌握文学欣赏与批评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主题与主旨、故事与情节、人物与人物塑造、叙事话语与艺术言语等。
授课目标
1. 了解和掌握文学欣赏与批评的基本理论知识;
2. 掌握俄罗斯文学发展的主要流派及代表作家作品;
3. 为有志于参与文学批评实践的学员提供评价的范例和具体步骤;
4. 通过对具体俄罗斯文学经典的阅读和分析,帮助学员逐步形成一种开放的或反思的思维能力。
课程大纲
文学的本质
课时目标:千百年来,人们对文学本质的追问一直没有停歇。随着时代的更迭,文学在当代的形态和特征都有新的变化,因此重新思考文学的含义、文学的性质、文学的功能等问题就十分必要。
1.1我们需要文学吗
1.2文学是什么
1.3文学的性质是什么
1.4文学的功能是什么
文学作品
课时目标:文学作品是由一些层面、要素、视角等构成的。换句话说,它具有复杂的内在组成。文学作品的构成不仅复杂,而且有一定的规律性。文学作品有如一切事物一样,也是内容和形式的有机构成。文学作品的内容指通过塑造形象,生动地反映在作品中的现实生活及其所包含和体现的作家的思想感情,主要由题材、主题、思想世界等要素构成。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指作品的内部结构、表现手段和外部形态的有机组合,主要由人物、情节、时空、叙事话语、艺术言语等要素构成。
2.1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
2.2文学作品的题材、主题和思想世界
2.3 文学作品的情致及其类型
2.4文学作品的人物及其体系
2.5情节与本事、布局
2.6时间与空间
2.7叙事话语
2.8艺术言语与风格
文学类别与文学体裁
课时目标:西方文学主要包括叙事、抒情、戏剧等类别。在文学分类理论里,也曾出现一些重要的术语,如“史诗性”、“戏剧性”和“抒情性”。重要的是,一方面要区分作为文学类别的叙事类、戏剧类、抒情类,另一方面也要区分作为作品的思想情感倾向的史诗性、戏剧性、抒情性。
文学进程
课时目标:文学进程被用来指称:其一,一定的国家和时代的文学生活(其现象和事实的全部总和);其二,全球性的,世界规模上的文学之千百年来的发展。这第二个涵义上的文学进程乃是历史一比较文学学的对象。文学进程的诸阶段习惯上被看作是相应于人类历史的那些阶段,可以划分出古典主义、感伤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4.1文学流派的含义与形成
4.2古典主义和感伤主义
4.3浪漫主义
4.4现实主义
4.5现代主义
4.6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4.7 后现代主义美学特征及代表作家
4.8 大众文学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