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车辆工程技术发展迅速,尤其在学科交叉融合方面出现了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等新的发展方向。汽车作为新兴交叉学科的载体,汽车基本性能依然是汽车产品的最重要性能,也是汽车产品最重要的市场竞争力。汽车理论作为车辆工程领域的基础专业课,系统讲解汽车的主要性能: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因此,汽车理论不仅是车辆工程专业的必修课,也能够为从事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等汽车、机械行业的相关从业人员更深入地理解汽车提供理论基础。
本课程主要介绍汽车的五大基本性能,包括汽车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汽车设计所需的基本理论。具体包括两个方面:1)能够分析作用于汽车上的外力,掌握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等性能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2)掌握影响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等性能的影响因素,能够综合分析某一影响因素对汽车综合性能的影响,并能够提出解决或提升汽车性能的方案或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本课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汽车的基本性能,力求使学生深入理解汽车的主要性能。本课程虽然主要针对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但只要具备一定的力学基础,即使没有先修汽车构造、发动机原理等前序课程,也可以选择学习。
1、能够分析作用于汽车上的外力,掌握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等性能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
2、掌握影响汽车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和平顺性等性能的影响因素,能够综合分析某一影响因素对汽车综合性能的影响,并能够提出解决或提升汽车性能的方案或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3、具备综合分析某一(些)影响因素对汽车综合性能的影响,并能够提出解决或提升汽车性能的方案或论证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01 绪论
1.1 绪论
02 汽车的动力性
2.1 汽车的动力性指标
2.2 汽车的驱动力
2.3 汽车的滚动阻力
2.4 汽车的行驶阻力与行驶方程式
2.5 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
2.6 汽车的动力特性图
2.7 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
2.8 地面的法向反作用力
2.9 驱动轮上的地面切向反作用力
2.10 附着率
2.11 汽车的功率平衡
2-汽车动力性-单元作业
2-汽车动力性单元测试
03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3.1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
3.2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
3.3 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
3-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单元测试
3-汽车的燃油经济性-单元作业
04 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
4.1 发动机功率的选择
4.2 最小和最大传动比的选择
4.3 传动系档数与各档传动比的选择
4.4 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动力装置参数
4-动力装置参数选定-单元作业
4-动力装置参数选定-单元测试
05 汽车的制动性
5.1 制动性的评价指标
5.2 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5.3 制动距离与制动减速度
5.4 制动距离分析
5.5 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5.6 汽车的制动跑偏
5.7 制动时后轴侧滑与前轴转向能力的丧失
5.8 制动时地面对前、后轮的法向反作用力
5.9 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
5.10 具有固定比值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同步附着系数
5.11 f线组与r线组
5.12 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具有固定比值的汽车的制动过程分析
5.13 利用附着系数与制动效率
5-汽车制动性-单元测试
5-汽车制动性-单元作业
06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6.1 汽车操纵稳定性及其包含的内容
6.2 车辆坐标系与方向盘角阶跃输入下的时域响应
6.3 轮胎的坐标系与侧偏现象
6.4 影响侧偏特性的因素
6.5 回正力矩-绕OZ轴的力矩
6.6 有外倾时轮胎的滚动
6.7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的运动微分方程
6.8 前轮角阶跃输入下进入的汽车稳态响应
6.9 几个表征稳态响应的参数
6.10 前轮角阶跃输入下的瞬态响应
6.11 横摆角速度频率响应特性
6.12 悬架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6.13 汽车的侧倾轴线
6.14 汽车的侧倾角刚度
6.15 汽车的侧倾角
6.16 侧倾时左右侧车轮垂直载荷的变化及其对稳态响应的影响
6.17 侧倾外倾
6.18 侧倾转向
6.19 变形转向
6.20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转向系的关系
6.21 地面切向反作用力与操纵稳定性的关系
6.22 地面切向反作用力控制转向特性简介
6.23 汽车的侧翻
6-汽车操纵稳定性-单元测试
6-汽车操纵稳定性-单元作业
07 汽车的平顺性
7.1 汽车的平顺性及其评价指标
7.2 人体对振动的反应
7.3 平顺性的评价方法
7.4 路面不平度的功率谱密度
7.5 空间功率谱密度化为时间功率谱密度
7.6 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
7.7 单质量系统的自由振动
7.8 单质量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7.9 振动响应量的计算及其概率
7.10 悬架参数对振动响应量的影响
7.11 双质量系统的运动方程与振型分析
7.12 双质量系统的幅频特性
7.13 系统参数对振动响应均方根值的影响
7.14 人体座椅系统的振动
7-汽车平顺性-单元测试
7-汽车平顺性-单元作业
理论力学、汽车构造、控制工程基础、振动学等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1、余志生 主编, 汽车理论(第六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9
2、余志生 主编, 汽车理论(第五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
3、吴光强 主编,汽车理论,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2
4、Gillespie T. D. 著,赵六奇、金达锋 译,车辆动力学基础,2006.12
(本课程的部分素材来源于清华大学余志生主编的《 汽车理论(第五版)》的配套光盘,在此一并致谢)
课程PDF格式的课件已上传。
需要PPT格式课件的老师请私信我zgjhuda@hnu.edu.cn
(PPT格式的课件仅对教师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