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科举与中国文化
第1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4年09月16日 ~ 2025年01月15日
学时安排: 3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611 人参加
认证学习
认证成绩和证书
智能问答和解析
视频学习辅助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99)
spContent=科举制与科举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政治品格、普通大众的价值观念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仅如此,科举文化至今依然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可以为各种考试改革提供理论支撑。本课程非常适合考试工作者、文博工作人员和文史爱好者学习。
科举制与科举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政治品格、普通大众的价值观念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不仅如此,科举文化至今依然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人的思维方式,可以为各种考试改革提供理论支撑。本课程非常适合考试工作者、文博工作人员和文史爱好者学习。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科举是中国及部分东亚国家在古代设科考试,选拔知识分子任官的制度。科举在唐宋以来的政治生活和社会结构中占有中心地位,是帝制中国后期的制度支柱和文化主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作为一种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科举不但吸引了外国知识分子踊跃应试,而且为东亚国家的科举制和西方国家的文官考试制度所借鉴,这是中国在精神文明领域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完全可以与物质文明领域中四大发明相媲美,因此有学者称科举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本课程通过讲述历代科举的发展历程和制度建设,将科举制度的公开考试、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合理内核呈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分别讲解了科举对中国政治、教育、文学艺术、社会习俗、学术、科学和东亚、西方的影响。为能将千年科举直观地表现出来,本课程选用了数百幅珍贵的科举老照片、老图片和科举文物照片,以及课程主讲人在电视台开设的科举讲座,作为课程内容素材,使得本课程既有知识性和学术性,又有一定的观赏性。

课程大纲
绪论:褒贬不一 追本溯源
课时目标:对科举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1.1.“误会”科举
1.2.“好评”科举
1.3.科举的历史渊源
1.4.科举创立是历史的进步
唐代科举:发展奠基 英雄入彀
课时目标:对唐代科举的发展有较为清楚的掌握。
2.1.科举科目的嬗变
2.2.报考与“二李纷争”
2.3.通榜与行卷
2.4.行卷的影响
2.5.放榜后的庆祝活动
2.6.武举制度
2.7.唐代科举的影响
宋代科举:至公之制 科举社会
课时目标:掌握宋代科举的历史。
3.1.宋太祖的科举改革
3.2.宋太宗的科举制度健身
3.3.宋真宗的科举改革
3.4.实施糊名誊录的影响
3.5.北宋中叶的制度建设
3.6.德行取士与考试取士之争
3.7.考试公平与区域公平之争
3.8.科举对宋代社会的影响
辽金元科举:科举魔力 影响外族
课时目标:对辽金元的科举史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4.1. 辽朝科举的特点
4.2. 金朝科举的特点
4.3. 元初科举的中断与恢复
4.4. 元朝科举程式
明代科举:科举永制 八股取士
课时目标:掌握明代科举的历史以及八股文的评价。
5.1. 明初荐举与科举的反复
5.2. 南北榜案
5.3. 会试分区录取
5.4. 乡试分省录取
5.5. 八股文及其演变
5.6. 八股文的功用
5.7. 八股文的弊端
5.8. 科举对明代的影响
清代科举:程式缜密 盛极而衰
课时目标:掌握清代科举的历史和制度建设。
6.1. 报考者的身份限制
6.2. 报考的性别限制
6.3. 报考无年龄限制
6.4. 童试
6.5. 乡试考官的选派
6.6. 贡院建筑的基本结构
6.7. 贡院号舍
6.8. 考试后的试卷处理
6.9. 乡试试卷评阅
6.10. 乡试录取放榜
6.11. 举人的地位
6.12. 会试与会试程序
6.13. 殿试的程序
6.14. 皇帝不能随意定状元
6.15. 进士及第的荣耀
科场案:舞弊多样,大案频发
课时目标:对科场案有比较清楚的了解,进而对科举舞弊有正确的认识。
7.1. 唐伯虎会试舞弊疑案(上)
7.2.唐伯虎会试舞弊疑案(下)
7.3. 顺治十四年顺天乡试卖关节舞弊案(上)
7.4. 顺治十四年顺天乡试卖关节舞弊案(下)
7.5. 乾隆朝八旗子弟舞弊案(上)
7.6. 乾隆朝八旗子弟舞弊案(中)
7.7. 乾隆朝八旗子弟舞弊案(下)
7.8. 广西土司儿子乡试舞弊案(上)
7.9. 广西土司儿子乡试舞弊案(下)
7.10.嘉庆三年湖南乡试舞弊案(上)
7.11.嘉庆三年湖南乡试舞弊案(下)
7.12. 鲁迅祖父周福清贿赂考官案(上)
7.13. 鲁迅祖父周福清贿赂考官案(下)
7.14. 正确认识科举舞弊的影响
清末:科举革废 价值犹存
课时目标:对于清末科举的革废有正确的认识。
8.1. 鸦片战争前后对科举的批评
8.2. 戊戌维新前后的科举改革
8.3.清末立废科举
8.4. 废科举的积极意义
8.5. 废科举后的反思
8.6. 科举长期存在的合法性
科举: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课时目标:掌握科举对政治、教育、社会、文学和东亚、西方的影响。
9.1. 科举对政治的影响
9.2. 科举的控制功能
9.3. 科举对教育的影响
9.4. 科举对古代文学的影响
9.5. 科举对古代戏曲的影响
9.6. 科举对明清小说的影响
9.7. 科举对社会流动的影响
9.8. 科举对社会习俗的影响
9.9. 科举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9.10. 科举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影响
9.11. 日、韩、越南三国仿效中国实行科举
9.12. 科举对西方文官政治的影响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掌握中国历史的一般知识即可。

参考资料

1.李兵、刘海峰:《科举:不只是考试》,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

2. 刘海峰、李兵:《中国科举史》,东方出版中心2021年版。

3.李兵:《会待功名就,扁舟寄化身——李兵谈科举与考试文化》,湖南教育出版社2018年3月版。

4.李兵:《血榜——中国科举舞弊案》,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年版。

5.李兵:《血榜——中国科举疑案》,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年版。

湖南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李兵

李兵

教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40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69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