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基础
分享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
spContent=本课程是所有高等学校工科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是研究机械中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研究的具体内容有:1)从运动学观点出发,重点分析各种常用机构的结构、工作特点、运动和动力特性及其关系和设计计算方法。2)从机械零件工作能力(强度、刚度、寿命、耐磨性等)出发,研究通用机械零件及部件的设计计算方法。该课程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科技创新的思维。课程与教学改革围绕此目标开展。在教学理念与方法改革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着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增强创新意识;侧重课程多元教学,提升创新能力,重视生产实践,进一步激发创新潜能。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基于国家社会教育发展需求、行业及职业发展需求、学校定位发展目标下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而制定的。服务于工程教育的专业认证,与国际接轨。

本课程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它为学生以后学习各专业课程中有关机械部分或各有关专业机械设备课程打下一定的基础。在教学中实现以下目标:

1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各种常用机构的运动特点,了解机构的结构特点对机构的运动的影响,从而对如何实现机械设备的预期运动具有初步认识;

2)掌握各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结构以及使用维护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对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和原因具有初步的了解;

3)掌握通用零件的设计计算方法,并初步学好查选和使用有关规范、国家标准,具备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

本课程包含机械原理和机械设计两部分内容,机械原理部分从运动学的观点出发,着重分析各种常用机构的运动特点以及机构的运动特点与机构结构特点间的关系。此外,还简要介绍机械的调速与平衡等基本知识。本课程机械设计部分则是从零件的工作能力出发,研究各种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构造、维护使用和工作能力计算,并扼要介绍国家标准和有关规范。

课程特色与亮点:

1、构建思政背景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新的教学体系

以全国样板党支部为依托,以全国党建工作“育人号”平台为载体,开展思政课堂教育,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即贯彻“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教学理念,落实立德树人。

创建“现象-问题-理论-方法-创新意识”五环相扣的创新教学法,从身边机械入手,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对工程技术现象和问题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构建《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新体系。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注重跟踪新材料、新装备驱动下相关新技术的发展,丰富教学内容,并将立德树人的教学理念和 “灌输性与启发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三个统一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该课程之中,提升教学效果;

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多媒体、虚拟仿真平台等多种手段,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和创新的能力。采用启发式与讨论式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模式,由学生自主开放地进行创造,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向“问题发掘”与“自主创新”两个方向延伸。

课程大纲
预备知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力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金属工艺学、大学物理

参考资料

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杨现卿主编,《机械设计基础》,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2]薛铜龙主编,《机械设计基础》,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3]杨可祯主编, 《机械设计基础》(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4]冯中鉴、中乐年、范珍良合编,《机械设计基础》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9

[5]秦菱昌主编, 《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5

[6](美)安东尼埃斯波西托著,何元庚编译,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6

[7] 大连理工大学编, 《机械设计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8] 黄锡恺、郑文纬主编, 《机械原理》 (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9]孙桓主编, 《机械原理教程》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87

[10]濮良贵主编, 《机械设计》(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9

[11]“常见机构的原理及应用”编写组编, 《常见机构的原理及应用》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7

[12]田维铎编, 《机械零件及建筑机械》上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