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中国古代礼法文化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2年03月02日 ~ 2022年06月16日
学时安排: 待定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44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3)
spContent=《中国古代礼法文化》是面向广大高校本科学生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旨在提升广大大学本科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通过《中国古代礼法文化》,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法律制度与法律文化的发展变化与内在规律,形成全面系统的法学理论基础,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形成辩证分析能力,提升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
《中国古代礼法文化》是面向广大高校本科学生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旨在提升广大大学本科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通过《中国古代礼法文化》,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法律制度与法律文化的发展变化与内在规律,形成全面系统的法学理论基础,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形成辩证分析能力,提升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中国古代礼法文化》是面向广大高校本科学生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旨在提升广大大学本科学生的文化素质水平。这门课程将为学生介绍中国古代礼法文化的起源、形成、发展、成熟与转型的历史进程,通过《中国古代礼法文化》的学习,学生能够大概了解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法律制度与法律文化的发展变化与内在规律,形成全面系统的法学理论基础。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形成辩证分析能力,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均能得到提升,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亦能有所增强。

    与同类课程相比,本课程尽可能兼具趣味性、知识性与学术性于一身,使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收获知识和乐趣!


课程大纲
绪论:中国古代礼法文化的历史维度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学习意义。
1.1 《中国古代礼法文化的学习意义》
1.2 什么是“中国古代礼法文化”?
“何以中国?”:中国古代礼法文化的起源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中国作为一个国家的形成过程与特征。2.使学生能够说出中国法律起源的基本特征。3.使学生能解释“刑起于兵”和“法生于礼”的内涵。
2.1 中国从哪儿来?
2.2“法生于礼”:法律起源特征之一
2.3“刑起于兵”和“血缘纽带”:法律起源特征之二、三
2.4 “礼”与“法”:礼法文化的起源历程(单元测试)
天命玄鸟:礼法文化的初步形成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夏、商、西周的神权法思想。2.使学生能复述西周“宗法制”的内容。3.使学生理解周公“明德慎罚”的主张。
3.1神权法思想
3.2 西周宗法制
3.3元圣周公与明德慎罚
3.4课程小结与单元测试
儒墨道法 王霸杂之:春秋法制改革家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 使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大变革。2. 使学生能大概说出管仲、子产和邓析的法律观点。
4.1 “大裂变”: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
4.2 管仲
4.3邓析
4.4子产
4.5课程小结与单元作业
儒墨道法 王霸杂之:先秦诸子的法律主张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对先秦重要学派,如道家、墨家和阴阳家的法律主张所有了解,明晰其学说对礼法文化的影响。
5.1 道法自然
5.2 兼爱非攻
5.3 阴阳调和
儒墨道法 王霸杂之:儒家的王道主张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通过对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概括介绍,使学生对儒家的“王道”思想形成印象。
6.1孔子:仁
6.2孟子:仁政
6.3荀子:礼法融合
6.4 课程总结与单元作业
儒墨道法 王霸杂之:法家的霸道之说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使学生对商鞅和韩非的法制思想有所了解。2.使学生能概括法家思想的逻辑脉络。
7.1 前期法家巨擘:商君
7.2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
7.3本章课程总结与单元测验
从缘法而治到德主刑辅:秦汉礼法社会的重构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使学生能说出秦代的法律指导思想。2.使学生对汉初“黄老道家”的内涵有所了解。3.使学生能总结董仲舒礼法思想的逻辑体系。
8.1极端法治主义的破灭:秦的法律思想
8.2西汉的初次尝试:黄老无为
8.3西汉中期大转型:董大师的法律观
8.4课程总结
帝国的发展:魏晋南北朝礼法文化的发展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 学生能说出玄学思潮产生的社会背景。2.学生能总结魏晋时代律学的发展。3.学生能复述魏晋礼法融合的制度表现。
9.1魏晋的玄学思潮
9.2魏晋时代律学的发展
9.3魏晋礼法融合面面观
9.4本章小结与单元作业
德礼为本,刑罚为用:礼法文化的圆熟期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 使学生能够总结唐律所体现的礼法思想。2. 使学生了解白居易的法律主张。3.帮助学生通过血亲复仇认识礼法文化。
10.1隋唐法典中的礼法思想
10.2白居易的法律思想
10.3 从为父报仇说开去
10.4 课程总结与单元测试
因循与变革:宋明礼法文化的哲理化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使学生对宋明儒学哲理化的发展历程有大致了解。2.使学生理解朱熹、王阳明的礼法思想,并能对理学和心学进行区分。
11.1 宋明理学新发展
11.2 理学与朱熹
11.3 心学与王阳明
11.4 课程总结
“启蒙运动”:中国古代礼法文化转型的准备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明朝晚期社会历史的新变革。2.使学生了解黄宗羲、顾炎武与王夫之对中国古代礼法文化的改造。
12.1“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
12.2 明末清初三大家
12.3 课程小结
中国古代礼法文化的近代转型
课时目标:学习目标:使学生了解清末法制改革的历史事件,理解沈家本的礼法主张,并对中华民国时期法律文化的转型有所了解。
13.1 清末法制改革与沈家本
13.2 中华民国的礼法思想的转型
展开全部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朱潇

朱潇

讲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44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70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