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背景:
本课程秉承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审美情趣”、“科学精神”、“自主学习”等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构建完整的线上学习、讨论、测试、评价,线下实践操作、分析的混合教学模式,使学生掌握服饰配色的基本方法,提升形象色彩搭配能力与场合用色技巧。
课程目标:
课程历经几个阶段的建设改革,从早期的色彩构成内容占主导,发展至现在以情感色彩为主导,以配色的方法原则为核心,以拓展应用为目标的教学思路。课程内容紧跟时代发展趋势,课程教学知识点更细化,内容建设更注重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以及对色调的把控能力。
1.加深学生对色彩的理性认识
2.强化学生对色彩的感受与体验
3.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色彩文化
4.让学生在服装中灵活运用色彩,自由表现色彩
设计原则:
1.以情景范例为先导,引出色彩学理论
2.以理论为载体,分析现实中的着装现象
3.结合色彩情感、个人形象特征及着装场合,展开配色技巧的介绍及演示
4.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学生能轻松而趣味地把握配色要点,配合线上学习、讨论,线下练习,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服饰色彩搭配的基本技巧,提升审美认识能力。
《穿出时尚——服饰的色彩搭配艺术》教学大纲
第一章 色彩概述
1.1感受色彩
1.2人类对色彩发展的认识
1.3色彩的本质
1.4 服装色彩的特性(上)
1.5 服装色彩的特性(下)
第二章 色彩的基本原理及色调
2.1色彩的三要素
2.2色彩的体系
2.3色调
2.4 色调的个性差异
第三章 服饰色彩的视觉心理
3.1 色彩的象征意义(上)
3.2色彩的象征意义(下)
3.3色彩的心理联想(上)
3.4色彩的心理联想 (下)
3.5 视觉心理与色彩
第四章 非纯美学的视觉满足
4.1色彩的三大满足
第五章 服装配色的基本方法与原则
5.1 基于明度的对比搭配
5.2 基于彩度的对比搭配
5.3 基于色相的对比搭配
5.3.1 色相的划分及视觉差异比较
5.3.2 求协调的色相搭配及变化演绎
5.3.3 三角配色法
5.3.4 邻近色加对比色配色法
5.3.5 色彩缓冲法
5.3.6 降低鲜艳度与大面积加小面积配色法
5.4 特定款式的色调变化
5.4.1 特定款式的色调变化(1)
5.4.2 特定款式的色调变化(2)
5.4.3 特定款式的色调变化(3)
5.4.4 特定款式的色调变化(4)
5.5 花色面料配色原则
5.6 服饰色彩的强调与呼应
5.7服饰色彩的分割与平衡
5.8服装色彩搭配的基本原则
第六章 服饰色彩搭配与个人形象设计
6.1服饰色彩风格与个人形象设计概述
6.2服饰色彩“明度特征”解读
6.3服饰色彩“纯度特征”解读
6.4服饰色彩“冷暖特征”解读
6.5个人固有色彩“明度特征”解读
6.6 个人固有色彩“纯度特征”解读
6.7 个人固有色彩“冷暖特征”解读
6.8 个人服饰色彩形象设计案例解读——初入职场篇
6.9 个人服饰色彩形象设计案例解读——大学时尚生活场篇
第七章 流行色
7.1流行色的概念与特点
7.2 流行色的产生与发布形式
7.3流行色的应用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