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背景
通风技术与绿色建筑、节能减排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密切相关,还与室内病菌传播、建筑防火排烟、人类健康等紧密相连。建筑采用合理的通风形式,是实现良好室内空气质量的有效手段。在创造健康、舒适、安全、方便的人居环境方面,通风工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课程内容
本课程主要介绍控制工业和民用建筑空气中各种有害物的通风方法,重点介绍各种通风方式(包括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多元通风、全面通风、局部通风、置换通风和防排烟通风等)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设计计算及工程应用,各种排风罩的结构与工作原理,各种除尘器的性能与除尘机理。
3.课程任务
本课程旨在使学习者了解空气污染物的卫生毒理学知识,掌握各种工业有害物的通风方法和净化方法,掌握各类污染物捕集及净化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及设计选型方法,具备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进行通风除尘系统设计和分析解决各类复杂工程问题的初步能力;熟悉通风系统的测量方法及相关仪器设备,培养动手能力;培养具备良好的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工程师的责任,为进一步学习及从事通风除尘相关的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4.课程特色
本课程内容涵盖范围广、知识点多、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并且实践性较强。课程配套教材选用本课程原负责人王汉青教授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通风工程》,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强调应用和工程概念,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知识体系能够体现通风除尘领域发展的先进性。本课程是湖南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教学团队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异,努力为本课程学习者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习者应能达到如下目标:
目标1:能基于实际复杂工程问题的特定需求,运用通风除尘技术专业知识和利用系统思维能力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并进行比较与综合,并完成通风工程的设计计算过程;同时能了解通风除尘与净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并能将先进技术体现在方案分析和设计环节。
目标2:能通过复杂通风问题的分析,初步体会工程技术经济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认识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通过广泛查阅通风设计手册、暖通空调设计规范、建筑防排烟技术标准等文献资料,以适当的形式表达自己的设计观点和分析方案,并能够理解不同方案的差异性,形成甄选解决问题最优方案的意识。
目标3:能掌握通风除尘与净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并加以灵活运用,认真研究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等专业资料,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总结和归纳设计过程中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同时能正确应用工程分析和计算方法获得有效的结论。
目标4:能根据工程实际,在进行通风除尘工艺及设备选型和系统方案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技术指标、经济成本、社会效益、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文化需求及生态环境等制约因素对工程实施的影响,并理解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履行设备工程师的责任。
学习本课程前,需要具备《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等专业基础知识,有助于提高本课程的学习效果。
[1]王汉青.通风工程(第二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21
[2]孙一坚,沈恒根.工业通风(第四版 修订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3]王志.工业通风与除尘.中国标准出版社,2015
[4]田冬梅.工业通风与除尘.煤炭工业出版社,2017
[5]GB50019.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
[6]GB50736.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7]GB/T5024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2016
[8]GB5006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
[9]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
[10]GB51251.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中国计划出版社,2018
Q:1.课堂讨论的记分规则是什么?A : 每一章都会在课堂交流区发布若干个讨论题供大家线上讨论,学习者需积极参与讨论发帖,可以对讨论题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也可以回答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以活跃程度积分,获取满分用户参与有效讨论与回帖数不得低于10次。请童鞋们积极参与讨论,特别提醒大家不要讨论与课程内容无关的话题。
Q:2.怎么进行作业互评以及互评的记分规则是什么?A : 每个章节单元都会布置作业,学习者除按时提交作业外,各单元作业均设置有互评环节,互评次数不少于5次,未参与互评的学生得该项成绩的50%,未完成互评的学生得该项成绩的80%,完成全部互评的学生得该项成绩的100%。
Q:3.章节测试和期末考试的题量如何?都有什么题型?A : 每一章一般设置10-20道测试题,均为客观题(单选、多选、判断),题目难度中等。期末考试设置50道测试题,均为客观题(单选、多选、判断),题目难度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