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为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学专业必修课程,也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学生受益面大的通识教育课程。《宏观经济学》是一门理论经济学,它以整个国民经济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规律, 该课程通过对国民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宏观经济变化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通过经济总量的分析以期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它是经济学类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经济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基本能力的养成和训练,以及运用基本理论解释现实宏观经济问题等方面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后习题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学习过程,要求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程基本原理与方法,同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知识与方法的现实应用,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去理解分析现实的宏观经济问题,了解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基本问题和政府的宏观经济目标及政策。同时,提高学生借鉴、参考、择取、利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发掘学习者的科学研究能力与批判性思维。课程目标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如下:
课程目标1:掌握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知识、理论框架和分析范式,了解学科发展前沿。
课程目标2:掌握宏观经济学基本理论、方法与具体分析工具。
课程目标3:能够运用基本原理和方法去理解分析现实的宏观经济问题。
课程目标4:掌握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宏观经济政策。
课程目标5:能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知识、理论与方法的现实应用,准确分析表达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的研究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一章 导论
1.1 导论
1.1 导论
单元作业
第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2.11 GDP概念
2.12 GDP核算方法——支出法
2.13 GDP核算方法——生产法及收入法
2.14 名义GDP与实际GDP
2.15 从GDP到DPI
2.16 GDP指标的局限性
2.17 投资-储蓄恒等式
2.21 均衡产出
2.22 消费函数
2.23 储蓄函数
2.24 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
2.25 乘数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2.11 GDP概念
2.12 GDP核算方法——支出法
2.13 GDP的核算方法——生产法及收入法
2.14 名义GDP与实际GDP
2.15 其他国民收入衡量指标
2.17 投资-储蓄恒等式
2.21 均衡产出
2.22 消费函数
2.23 储蓄函数
2.24 两部门、三部门、四部门的国民收入决定
2.25 乘数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第三章 IS-LM曲线
3.11 投资的决定与投资需求曲线
3.12 IS曲线推导与经济含义
3.13 IS曲线的斜率与平移
3.21 利率的决定
3.22 LM曲线的推导与经济含义
3.3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与IS-LM模型的分析框架
3.41 宏观经济目标与政策工具概述
3.4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混合使用
3.43 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3.51 财政政策的实践
3.52 存款创造的机制与货币供给
3.53 货币政策的基本工具
3.11 投资的决定与投资需求曲线
3.12 IS曲线推导与经济含义
3.13 IS曲线的斜率与平移
3.21 利率的决定
3.22 LM曲线的推导与经济含义
3.31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与IS-LM模型的分析框架
3.41 宏观经济目标与政策工具概述
3.4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混合使用
3.43 财政政策效果分析
3.51 财政政策的实践
3.52 存款创造的机制与货币供给
3.53 货币政策的基本工具
第四章 AD-AS模型
4.11 总需求曲线
4.12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4.21 总供给曲线的一般说明
4.22 供给曲线
4.23 供给曲线的移动
4.3 AD-AS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4.22 供给曲线
4.11 总需求曲线
4.12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4.21 总供给曲线的一般说明
4.23 供给曲线的移动
4.3 AD-AS模型对现实的解释
第五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5.11 失业的描述与影响
5.12 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5.21 通货膨胀的描述
5.22 通货膨胀的影响
5.23 通货膨胀的原因与治理
5.3 菲利普斯曲线
5.11 失业的描述与影响
5.12 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5.21 通货膨胀的描述
5.23 通货膨胀的原因与治理
5.3 菲利普斯曲线
第六章 开放条件下的一般均衡
6.11 汇率与汇率制度
6.12 汇率的决定
6.13 汇率与净出口
6.21 国际收支平衡表
6.22 国际收支平衡的条件与BP曲线推导
6.23 BP曲线的经济含义与平移
6.31 IS-LM-BP模型
6.32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6.33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6.11 汇率与汇率制度
6.12 汇率的决定
6.13 汇率与净出口
6.21 国际收支平衡表
6.23 BP曲线的经济含义与平移
6.31 IS-LM-BP模型
6.32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第七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理论
7.1 经济增长
7.21 新古典增长模型
7.22 经济稳态及其条件
7.23 新古典增长模型的应用
7.3 经济周期的解释
7.1 经济增长
7.21 新古典增长模型
7.22 经济稳态及其条件
7.3 经济周期的解释
微观经济学、微积分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