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食用菌生产技术
第1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17日 ~ 2025年06月29日
学时安排: 4
进行至第7周,共19周 已有 273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75)
spContent=课程面向食用菌生产管理的“菌种培育工”、“食用菌生产工”等职业岗位需求和创业需求为导向,通过食用菌种类识别、菌种生产、栽培管理、产品保鲜加工等内容学习,培养食用菌菌种生产、栽培管理和保鲜加工等操作技术能力,具备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导生产、管理生产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成为食用菌行业、相关生产企业、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领域培养高素质的具有职业知识、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
课程面向食用菌生产管理的“菌种培育工”、“食用菌生产工”等职业岗位需求和创业需求为导向,通过食用菌种类识别、菌种生产、栽培管理、产品保鲜加工等内容学习,培养食用菌菌种生产、栽培管理和保鲜加工等操作技术能力,具备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导生产、管理生产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成为食用菌行业、相关生产企业、区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等领域培养高素质的具有职业知识、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型人才。​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食用菌生产技术》是农业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随着人们对菌类食品营养保健功能认识的提高,食用菌产业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成为振兴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

    课程主要围绕学生对食用菌种类识别、菌种生产、栽培管理、产品保鲜加工等技术能力培养的需要,力求通俗易懂,突出实用性、针对性、简明性和实效性。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视频,使学员对现代食用菌产业化生产技术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在今后的生产实践中灵活运用,以达到提高学员生产操作技术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

    对接食用菌生产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可报考与以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食用菌生产工:主考机构是本地劳动局。适合使用设施、 设备和工具, 制作菌种、 菌袋, 培植、 采收食用菌产品的人员。(2)菌类园艺工:主考机构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从事食、药用菌等菌类的菌种培养、保藏,栽培场所的建造,培养料的准备以及菌类的栽培管理、采收、加工、贮藏的人员。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3)食用菌检验员:主考机构是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从事食用菌等菌类的分类、生长环境控制、品质评价、常见污染检验以及食品安全等。

    课程特色和亮点:(1)打造三元四融教学样板,提升协同育人成效 坚持以食用菌产业人才需求为导向,校行企共同组建学校教师+行业工匠+乡企技师三元结构化教学团队,通过平台共搭、技术共研、课程共建、人才共育四融方式,实现产教深度融合,提升校企协同育人成效。(2)构建点、兴、精、入思政路径,培养产业领人 以食用菌岗位职业素养为核心,提炼成金、力兴农、品求精、入人心思政主线,构建点、兴、精、入思政路径,致力于培养食用菌产业领人。(3)创设双线六步教学方法,实现沉浸式高效课堂 依托中国大学MOOC、虚拟仿真等教学平台与资源,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依据行动导向六步法创设本课程的导(任务)-列(计划)-研(方案)-练(实操)-析(问题)-评(效果)六步教学方法,促进知识、技能、素养三维目标高度达成,实现高效课堂。

授课目标

    知识目标:能说出菌种生产方法、栽培管理控制关键因素、产品保鲜与加工方法等。

    能力目标:会操作食用菌生产设备、制作菌种、不同类型食用菌栽培管理与保鲜加工。

    素质目标:培养具备健康食品意识、匠心精神的有技能、有创新、有担当的食用菌技术人才。

课程大纲
食用菌基础
课时目标:1. 掌握食用菌分类地位、类型和生长发育的要求;2. 会食用菌形态结构识别观察操作,能食用菌的分类鉴定技能;3. 培养科学严谨、实事求事的态度。
1.1 食用菌的形态识别与分类鉴定
1.2 食用菌营养和环境条件认知
1.3 消毒灭菌
食用菌菌种生产
课时目标:1. 掌握食用菌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质的配制、分离、扩繁和保藏方法;2. 能进行食用菌菌种繁育,并正确进行无菌技术操作;3. 培养无菌操作意识、团结协作。
2.1 食用菌菌种认知
2.2 食用菌母种生产
2.3 食用菌原种和栽培种生产
2.4 菌种繁育
食用菌栽培
课时目标:1. 掌握常见食用菌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和栽培生产流程;2. 能计算设计食用菌栽培配方并能进行某种食用菌菌棒生产,能对不同栽培类型、不同温度类型进行发菌期和出菇期的条件控制和管理,能分析并解决生产中的常见问题;3. 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环境保护与资源生态利用的社会责任,以及服务“三农”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1 秀珍菇栽培
3.2 金针菇栽培
3.3 猴头菇栽培
3.4 灵芝栽培
3.5 草菇栽培
3.6 蛹虫草的栽培
3.7 羊肚菌栽培
3.8 海鲜菇栽培
食用菌病虫害防治
课时目标:1. 掌握食用菌主要病害和害虫的种类;2. 能进行食用菌主要病害、害虫的种类识别,并能进行综合防治;3. 培养学生防大于治的责任意识,食品安全的社会责任意识。
4.1 食用菌病害识别和防治
4.2 食用菌虫害识别和防治
食用菌的检验、保鲜及加工
课时目标:1. 掌握食用菌的检验、保鲜和加工基本方法;2. 能进行食用菌保鲜、干制与加工以及产品的感官品定、理化检测操作;3. 培养使用食品级原料在食用菌栽培中重要性的责任意识,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与职业素养。
5.1 食用菌的检验
5.2 食用菌的保鲜与加工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该课程的先修课程有微生物基础、发酵生产技术、植物与植物生理、仪器分析等,是具备微生物识别、分类、培养能力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实践的课程。

参考资料

1.《食用菌生产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陈俏彪,2019年10月

2.《现代食用菌生产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王德芝,2012年08月

3.《食用菌生产与加工》,中国农业出版社,杨桂梅,2021年02月

4.《食用菌栽培》,中国农业出版社,常明昌,2009年07月

5.《图解食用菌栽培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谢春芹,2018年07月

常见问题

Q : 学习了这门课程,是所有的食用菌都能栽培了吗?

A : 大家首先要根据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食用菌栽培品种,再弄清楚该食用菌的类型和生物学特性,选择合适栽培方式和模式尝试栽培。本门课程选取有代表性的木腐菌(秀珍菇、金针菇、海鲜菇)、草腐菌(草菇)、兼性寄生菌(蛹虫草);低温菇(金针菇、羊肚菌)、中温菇(猴头菇)、高温菇(灵芝、草菇),基本涵盖了不同的栽培方式和模式。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10 位授课老师
谢春芹

谢春芹

教授

凡军民

凡军民

副教授

曹正

曹正

研究员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