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从china到China:中国陶瓷文化三十讲
第1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17日 ~ 2025年07月10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11周,共21周 已有 1859 人参加
认证学习
认证成绩和证书
智能问答和解析
视频学习辅助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765)
spContent=陶瓷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HINA小写指瓷器,大写指中国,可见陶瓷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不仅可以了解到陶瓷与中国食、酒、茶等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且可以认识到中国陶瓷文化对世界的陶瓷制作、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陶瓷文化是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CHINA小写指瓷器,大写指中国,可见陶瓷在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不仅可以了解到陶瓷与中国食、酒、茶等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而且可以认识到中国陶瓷文化对世界的陶瓷制作、文化发展和文明进步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更是瓷器的母国。中国陶瓷不但蕴含着历史、社会、政治、经济的背景,而且包容着科学、技术、工艺、美学的内涵,在中国文化史和中外文化交流研究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陶瓷以精湛的技艺、丰富的产品、广阔的市场、频繁的交流,自立于世界文化之林,与国内外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息息相关。

  中国陶瓷文化作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其物质载体——陶瓷诞生以来,就与中国的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音乐文化、体育文化、宗教文化、诗词文化、丧葬文化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伴随着古代丝路贸易的发展,中国陶瓷远销海外,成为世界各国竞相追逐和崇尚的对象,并在西方掀起了一股“中国风潮”,对世界的陶瓷制作、生活习俗、文化艺术、宗教信仰等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世界的文化交流和文明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课程共有30讲,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是第1讲和第2讲,主要介绍陶器的出现、从陶到瓷的演变过程等内容。第二单元至第四单元是第3讲至第23讲,是在中国陶瓷史和中国文化史的基础上,介绍以陶瓷为载体反映我国历史上有关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内容。第五单元是第24讲至第30讲,主要介绍中国陶瓷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与影响,横向比较分析中外陶瓷文化的交流、互通和融合,进而彰显出中国陶瓷在世界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可显示出中国陶瓷在世界文化交流和文明进步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本课程教学内容富有特色,各讲之间安排紧凑,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知识点讲解生动详实。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陶瓷,认识陶瓷,学习陶瓷知识,品赏陶瓷文化,传播匠人精神,提高人文素养,并由此进一步提升中国陶瓷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了解到陶瓷是怎么出现的,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出现的;全面地认识中国陶瓷与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音乐文化、体育文化、诗词文化、佛道文化、丧葬文化等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密切联系,提高其人文素养;系统地了解中国陶瓷文化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深切体会到中国陶瓷文化的重大国际影响力,增强其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课程大纲

第一单元 陶瓷的诞生

第一讲 陶器的诞生

第二讲 从陶到瓷的演变

第一单元单元测试

第一单元单元作业

第二单元 陶瓷与中国文化(上)

第三讲 什么是陶瓷文化

第四讲 陶瓷与中国食文化(上)

第五讲 陶瓷与中国食文化(下)

第六讲 陶瓷与中国酒文化(上)

第七讲 陶瓷与中国酒文化(下)

第八讲 陶瓷与中国茶文化(上)

第九讲 陶瓷与中国茶文化(下)

第二单元单元测验

第二单元单元作业

第三单元 陶瓷与中国文化(中)

第十二讲 陶瓷与中国服饰文化(上)

第十三讲 陶瓷与中国服饰文化(下)

第十四讲 陶瓷与中国音乐文化(上)

第十五讲 陶瓷与中国音乐文化(下)

第十六讲 陶瓷与中国体育文化(上)

第十七讲 陶瓷与中国体育文化(下)

第十讲 陶瓷与中国建筑文化(上)

第十一讲 陶瓷与中国建筑文化(下)

第三单元单元测验

第三单元单元作业

第四单元 陶瓷与中国文化(下)

第十八讲 陶瓷与中国诗词文化(上)

第十九讲 陶瓷与中国诗词文化(下)

第二十讲 陶瓷与中国佛道文化(上)

第二十一讲 陶瓷与中国佛道文化(下)

第二十二讲 陶瓷与中国丧葬文化(上)

第二十三讲 陶瓷与中国丧葬文化(下)

第四单元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单元作业

第五单元 中国陶瓷文化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影响

第二十四讲 中国陶瓷文化对外传播交流概述

第二十五讲 中国陶瓷文化对朝鲜半岛的影响

第二十六讲 中国陶瓷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第二十七讲 中国陶瓷文化对东南亚的影响

第二十八讲 中国陶瓷文化对西亚、北非的影响

第二十九讲 中国陶瓷文化对欧洲的影响(上)

第三十讲 中国陶瓷文化对欧洲的影响(下)

第五单元单元测验

第五单元单元作业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不作特别要求。当然,如果能够具备一定的陶瓷基础知识,了解陶瓷行业的一些专业术语(如坯、釉、釉上彩、釉下彩等),还能够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知识,就更好了。

参考资料

[1] 陈宁主编.从china到China:中国陶瓷文化三十讲[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20年

[2] 中国硅酸盐学会编.中国陶瓷史[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2

[3] 叶喆民著.中国陶瓷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4] 冯先铭主编.中国古陶瓷图典[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5] 石奎济,石玮编.景德镇陶瓷词典[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6] 詹嘉著.中外陶瓷文化交流[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

[7] 赵宏著.中国陶瓷文化史[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6

[8] 邹丽娜著.中国瓷文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7

[9] 陈雨前,郑乃章,李兴华著.景德镇陶瓷文化概论[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10] 朱顺龙,李建军编著.陶瓷与中国文化[M].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

[11] 漆德三著.陶瓷与音乐[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17

[12] 朱培初著.明清陶瓷和世界文化的交流[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4



除了上述著作和教材之外,参考资料还包括一些相关的期刊论文和网络视频资源,在此对这些资源的制作者和提供者表示由衷的感谢!

常见问题

该课程属于文化普及通识类课程,对于那些不太了解陶瓷甚或完全不懂陶瓷的初学者来说,如何学好这门课程,如何领会到博大精深的中国陶瓷文化,是该课程学生学习过程中常会遇到的问题。

建议:这类学生最好能够结合日常所见的陶瓷器物,对所讲课程视频的内容进行一些思考,然后再到当地的博物馆、文物馆甚或古达陶瓷烧造的窑口等进行一些考察了解,熟悉当地馆藏的陶瓷器物和陶瓷烧制工艺,通过进一步认识当地的陶瓷文化来强化认识中国的陶瓷文化,并由此认识到中国陶瓷文化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影响,这样可以更快更好地理解本课程的相关知识内容。

景德镇陶瓷大学
7 位授课老师
陈宁

陈宁

研究员

胡思琪

胡思琪

讲师

邵校

邵校

讲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59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75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