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与旅游
第7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4年09月03日 ~ 2024年11月30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255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2)
spContent=那是曾经的日常,像阳光、空气、水一样不可或缺,却又令人熟视无睹;这是现代生活的他者,聚族而居的村落、纺织刺绣的衣裳、人神相娱的仪节......似是故人来,一边是记忆里的亲切,一边是经年不见的新鲜。它吸引着人们蜂拥而至,全球化与地方性彼此碰撞、滋养,交织出奇异的图景。
那是曾经的日常,像阳光、空气、水一样不可或缺,却又令人熟视无睹;这是现代生活的他者,聚族而居的村落、纺织刺绣的衣裳、人神相娱的仪节......似是故人来,一边是记忆里的亲切,一边是经年不见的新鲜。它吸引着人们蜂拥而至,全球化与地方性彼此碰撞、滋养,交织出奇异的图景。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各种各样的民俗旅游产品接连问世,既满足了旅游者日益增长的文化旅游需要,又为旅游业的发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近40年来,我国的民俗旅游规模逐渐壮大,已经发展成为旅游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文旅产业融合政策的推进,民俗旅游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本课程将为大家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民俗世界,走进千变万化的民俗旅游产品,系统探讨民俗旅游规划、开发、管理的方法,揭示民俗旅游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与以往同类课程相比,本课程虽然名为“民俗与旅游”,但却跳出了“民俗+旅游”的框架,以“民俗旅游”作为研究对象,把民俗作为旅游资源,面向旅游市场。希望本课程既能够成为同学们未来从事民俗旅游研究的引路人,又能够为同学们的民俗旅游实践提供知识和技能基础。

授课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习者应:

课程目标1:熟悉民俗学和民俗旅游学的理论知识结构,掌握民俗学、民俗旅游学相关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民俗旅游产业实践中的基本业务内容和规范,建立起科学系统的民俗旅游认知框架。

课程目标2:能够在民俗旅游实践中发现问题,能够运用相关理论,通过独立综合分析,厘清问题本质,提出解决方案;熟悉民俗旅游资源保护的相关要求、程序和方法,具备民俗旅游实践、就业、创业能力;有民俗旅游职业生涯规划意识,能够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

课程目标3:激发文化认同与身份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文化遗产保护、文旅融合发展、可持续发展等价值理念,适应民俗旅游发展和文化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培养稳定的专业认同感、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课程大纲
民俗概述
1.1民俗及其相关概念
1.2民俗的类型
1.3民俗的特征
1.4民俗的功能
民俗旅游
2.1民俗旅游的内涵及分类
2.2民俗旅游的特征
2.3民俗旅游的社会影响
民俗旅游规划
3.1民俗旅游规划的内涵及分类、理论基础、内容和程序
3.2民俗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
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4.1民俗旅游资源的内涵及分类
4.2开发对象和原则
4.3开发模式
4.4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民俗旅游者与民俗旅游心理
5.1民俗旅游者及其特征、民俗旅游者的类型
5.2民俗旅游者的心理特点、民俗旅游与跨文化交流
民俗旅游管理
6.1民俗旅游管理的内涵及分类、原则与目标
6.2民俗旅游管理的体制与过程
6.3民俗旅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
7.1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主体和原则、保护模式
7.2民俗旅游资源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7.3民俗旅游资源保护的作用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1. 旅游学概论知识;
  2. 文化旅游基础知识。
参考资料
  1. 邱扶东著. 民俗旅游学[M].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6.12.
  2. 周作明编. 中国民俗旅游学新论[M].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2011.07.
  3. 陈保霞著. 文化传承与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开发[M].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8.12.
  4. 赵明著. 民俗旅游文化本真性的多维度思考[M]. 北京:九州出版社, 2018.05.
  5. 成国良. 民俗文化与旅游工艺品设计[M].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2018.04.
  6. 张小红著. 中国民俗文化旅游的系统性研究[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7.04.
金陵科技学院
1 位授课老师
戴欣佚

戴欣佚

副教授

推荐课程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