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信息安全》是高等学校本科物联网工程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它既有自身的理论体系,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是培养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云计算和物联网时代的到来,感知层设备将物理世界和现实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延伸了人类的听、视、感等感知能力,物联网技术可实现各行各业的智能化,各行各业应用物联网技术提升效率和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物联网技术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安全因素也随之增加,特别是美国2016年10月的“网络911事故”出现,物联网信息安全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每个国家都在为之付出努力,进行物联网信息安全人才的培养,该课程在物联网工程专业本科教育中对安全意识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物联网信息安全》较为全面系统阐述物联网信息安全所涉及的理论、技术、方法,涵盖信息安全基础方面的理论、原理到物联网安全体系,包括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及应用层安全的理论、原理和方法,物联网安全技术应用案例。本课程教学主要是理论课教学,主要讲解:物联网信息安全的一些基本理论,技术实现方式、方法,以及一些常用安全协议的工作原理,如:物联网安全需求分析、物联网安全技术框架、信息加密技术、物理安全威胁与防范、物联网感知层安全威胁、安全技术及安全防护主要手段、物联网网络层安全威胁、安全技术及安全策略、物联网应用层安全威胁、安全技术(包括云计算安全)等。结合实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应用中所需到的安全问题能力。
通过《物联网信息安全》课程的学习,学生对目前物联网信息安全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掌握物联网信息安全领域中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了解物联网信息安全领域中的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注重所学内容与实际联系进行实例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应用中遇到安全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运用所学的安全技术知识解决实际应用中所遇到的简单安全问题的能力,掌握应用仿真软件进行相关的安全设置的能力;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安全习惯。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该课程是网络编程、终端开发技术、物联网识别技术及物联网工程实践等相关专业课程的重要应用基础。
目前,物联网信息安全课程所涉及的理论和技术应用十分广泛,发展迅速,并且日益渗透到其他学科领域,促进其发展,在我国“智能制造2025”和物联网广泛应用推广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习者应:
①掌握物联网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和理论、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物联网各层信息安全的主要因素;
②能认识到物联网信息安全与应用相关性的特点,并能通过查阅资料,分析研究,寻找物联网工程具体应用中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
③掌握物理安全威胁与防范常用方法,理解常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了解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及应用层安全威胁和防范措施,运用所学习的技术和防范措施,能够针对常见的物联网安全问题,应用安全工具保障基本安全,在团队合作情况下,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④了解物联网信息安全常用工具,提高遵守网络安全法等法制意识,尊重工程伦理和专业伦理,并能团队合作中,选择使用恰当的安全技术、资源和工具,解决较为复杂的物联网信息安全相关的实际问题。
物联网信息安全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应前期学习了如下课程的知识:
计算机基础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
程序设计基础
关于数据加密所需要的数学基础知识
[1] 张凯. 物联网安全教程.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
[2] 李联宁. 物联网安全导论(第2版).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年.
[3] 桂小林. 物联网信息安全(第2版).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社, 2021年.
[4] 李永忠. 物联网信息安全.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年.
[5] 杨奎武 等.物联网安全理论与技术.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年.
[6] [美]布莱恩.罗素,德鲁.范.杜伦著,李伟,沈鑫,候敬宜等译. 物联网安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
[7] 智能安全的物联网平台(中英文版).IoT2020.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7年.
[8] [美]泰森.T.布鲁克斯编著,李永忠,俞小霞 等译. 物联网安全与网络保障.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
[9] [美]克里斯.桑德斯, 杰森.斯密斯 著, 李柏松,李燕洪 译. 网络安全监控——收集、监测和分析.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
[10] 李华峰,商艳红,高伟 等著. Kali Linux2网络渗透测试实践指南.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年.
[11] 林美玉,韩海庭,龙承念 编著. 物联网安全理论、实践与创新.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21年.
声明:
1.本课程部分图片、视频来自网络及书籍,为教学需要在此借鉴。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xunan@jit.edu.cn联系。
2.不在平台内发布非法、违禁信息。
3.学习场所,彼此尊重,多交流,相互促进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