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原理Ⅰ》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对该门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更加注重知识整体的衔接与贯通,提出的机械工程原理课程新体系以质点系为基本模型导出普遍理论,直接应用于刚体、流体与变形固体,新体系与后继课程相关内容前后呼应,融会贯通,形成有机整体,即使某些重要概念在后继课程中重复出现,但涉及内容不同,构成了螺旋式上升的知识体系。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将课程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静力学重点在于对平衡物系的分析,去求解约束反力。基本概念通过举一反三、反复强调使学生了解,计算方法通过例题和习题分析使学生掌握。运动学重点在于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以及速度和加速度,通过大量的结构实例分析为后续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打好坚实的基础。动力学重点则是分析力和运动的关系,掌握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动量矩定理等等,通过例题讲解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抽象建立力学模型并应用力学的方法加以解决的能力。
课程引导质疑传统理论,勇于探索科学前沿。在课程讲授时,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最基本的力学原理对某些传统理论的成立条件和推导过程进行再思考、再论证,敢于提出质疑,增添了与机械课程相关的一些内容,故使得改革后的课程更具有实用性,为研究性学习引入机械工程原理教学中提供了广阔的天空。
紧密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需求,优化课程内容,培养高素质机械专业应用型人才。
1、在课程教学中,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踏实的作风、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践行以人为本的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掌握质点、质点系和刚体机械运动(包括平衡)的基本规律和研究方法,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并为将来学习和掌握新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初步学会应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
3、引导大学生了解多种学术观点并开展讨论、追踪本学科领域最新进展,提高自主学习和独立研究的能力。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
课程总成绩由视频观看、平时作业、课程讨论及期末测试等部分组成,其中:
1.视频观看占10%:观看数量超过90%计入成绩;
2.完成每讲课后作业,作业平时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40%;
3.课程讨论占10%:按发布讨论问题数量、讨论质量(发表讨论被点赞次数3次以上得满分)进行综合评分;
4.考试占40%.
1、理论力学第八版,哈尔滨工业大学理论力学教研室,高等教育出版社;
2、理论力学习题全解,孙毅,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