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等新技术给互联网注入了新内容,也给政府治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网络环境下,政府如何把握“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新要求,实现实体一站式服务、网上一站式服务和移动服务平台的有机整合,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数据治理,构建智慧政府,是本课程尽力回答和所要探讨的内容。《网络环境下的政府形态》将为您讲述电子政府与信息化的关系,电子政府的概念体系,电子政府的概念演进,电子政府一站式服务,电子政务文化建设,数据治理,“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府数据开放,政府信息安全风险应对,以及“武汉交警”政务微信平台和丹麦电子政府实践两个案例,助您应对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行政环境深刻变化所带来的新要求,正确地把握好知与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学完《网络环境下的政府形态》这门课程,你将了解和掌握:(1)电子政府从办公自动化到政府上网,从推行电子政务到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发展脉络;(2)从虚拟政府到智慧政府的演进逻辑;(3)从实体一站式服务、网上一站式服务到移动服务平台的一站式服务的进展情况;(4)从政府开放数据到数据治理理念的转变机理;(5)从保护公民隐私、商业秘密、国家机密到实现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国家安全的应对策略……
第一章 中国政务信息化
1.1 信息革命
1.2 信息化
1.3 信息基础设施
1.4 全球信息化发展现状
1.5 中国政务信息化阶段划分
1.6 中国政务信息化目标分类
第一章 中国政务信息化 单元测试
第二章 电子政府的概念体系
2.1.1 办公自动化
2.1.2 政府上网
2.1.3 电子政务
2.2.1 电子政府的内涵
2.2.2 电子政府的外延
2.3.1 虚拟政府
2.3.2 信息政府
2.3.3 电视政府
2.3.4 移动政府
2.3.5 智慧政府
第二章 电子政府的概念体系 单元测试
第三章 电子政府的一站式服务
3.1 前言
3.2 电子政府的概念阐释
3.3 电子政府一站式服务的演进发展(上)
3.4 电子政府一站式服务的演进发展(下)
3.5 电子政府一站式服务的逻辑框架
3.6 电子政府一站式服务的运行模式
3.7 我国电子政府一站式服务建设
第三章 电子政府的一站式服务 单元测试
第四章 电子政务文化建设
4.1 到底是谁在制造信息孤岛
4.2.1 电子政务文化界定与特征
4.2.2 电子政务文化生成背景
4.2.3 电子政务文化建设的意义(上)
4.2.4 电子政务文化建设的意义(下)
4.3.1 电子政务文化宏观结构——基于文化图谱的定位
4.3.2 行政文化是电子政务文化方廓
4.3.3 技术文化是电子政务文化根脉
4.3.4 网络文化是电子政务文化神经
4.3.5 电子政务文化全文化图谱结构定位
4.3.6 电子政务文化微观结构——基于文化树状的定位
4.3.7 电子政务文化的内容与价值
4.3.8 电子政务文化建设的环境
4.4.1 电子政务文化建设状况
4.4.2 电子政务文化建设中困境
4.4.3 电子政务文化治理
第四章 电子政务文化建设 单元测试
第五章 数据治理
5.1 万物互联与数据爆炸的时代
5.2 信息时代驱动力的变革
5.3 全局数据的构成要素及特点
5.4 全局数据的能力与缺陷
第五章 数据治理 单元测试
第六章 “互联网+政务服务”
6.1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解释
6.2 政府事务与政务服务
6.3 “互联网+政务服务”创新的类型
6.4 “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创新途径
6.5 以过程管理为代表的政务服务流程创新
6.6 以虚拟政府为代表的政务服务部门创新
6.7 政府数据开放有两个必要维度
6.8 政务通道冲突与政务多通道管理
6.9 政务多通道管理的实例
第六章 “互联网+政务服务” 单元测试
第七章 政府数据开放
7.1 什么是政府数据开放?
7.2 为什么要开放政府数据?
7.3 开放政府数据的意义和价值
7.4 什么不是真正的开放数据?
7.5 什么是真正的开放数据?
7.6 开放政府数据的问题与挑战
第七章 政府数据开放 单元检测
第八章 政府信息安全风险应对
8.1.1 安全的定义
8.1.2 安全的基本特征
8.1.3 安全的认识阶段
8.2.1 什么是信息?
8.2.2 信息的特征
8.2.3 信息安全的定义
8.2.4 信息安全的属性及重要性
8.2.5 信息安全发展阶段
8.3.1 什么是非传统安全威胁
8.3.2 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主要特征
8.4.1 信息安全威胁的概念
8.4.2 物理安全威胁
8.4.3 网络安全威胁
8.4.4 系统&应用安全威胁
8.4.5 管理方面的威胁
8.5 信息安全威胁的非传统安全特征
8.6 信息安全体系-信息安全工程框架
8.7 电子政府信息安全体系
第八章 政府信息安全风险应对 单元测试
第九章 “武汉交警”政务微信服务平台案例
9.1 “武汉交警”政务微信服务平台案例(上)
9.2 “武汉交警”政务微信服务平台案例(下)
第九章 “武汉交警”政务微信服务平台案例 单元检测
第十章 丹麦电子政府理论与实践
10.1 丹麦现代化改革与电子政府发展历程
10.2 电子政府的管理制度与协调机制式
10.3 丹麦电子政府总体架构(OIO EA)
10.4 丹麦电子政府发展的未来取向
第十章 丹麦电子政府理论与实践 单元检测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热爱国家,关心社会发展,对电子政府建设具有较大的热情即可参与。
2.能够及时完成学习任务,参与课程讨论,做到对热点资料有一定的掌握和了解。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著作类:
1.张锐昕.网络时代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研究[M].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2.张锐昕.电子政府与电子政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孟庆国,樊博.电子政务理论与实践[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4.张锐昕.电子政府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张锐昕.政府上网与行政管理[M].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3.
6.张锐昕,张玉春.办公自动化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期刊类:
1.张锐昕,王玉荣.中国政府上网20年:发展历程、成就及反思[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5):43-50+168
2.刘新萍,袁佳蕾,郑磊.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准备度研究:框架与发现[J].电子政务,2019(09):2-11
3.温祖卿,郑磊.地方政府开放数据的利用与产出研究[J].电子政务,2019(09):23-31
4.郑磊,韩笑,朱晓婷.地方政府数据开放平台研究:功能与体验[J].电子政务,2019(09):12-22
5.林梦瑶,李重照,黄璜.英国数字政府:战略、工具与治理结构[J].电子政务,2019(08):91-102
6.李重照,黄璜.中国地方政府数据共享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9(08):47-54
7.黄璜,成照根.“互联网+监管”:政策演变与模式划分[J].电子政务,2019(07):68-78
8.张聪丛,郜颍颍,徐晓林.智慧城市政策试点效果评价——基于电子政务发展角度[J].现代情报,2019,39(06):120-131+167
9.张聪丛,王娟,徐晓林,刘旭.社区信息化治理形态研究——从数字社区到智慧社区[J].现代情报,2019,39(05):143-155
10.汪玉凯.数字政府的到来与智慧政务发展新趋势——5G时代政务信息化前瞻[J].人民论坛,2019(11):33-35
11.汪玉凯.“一网通办”,政务服务新境界[J].中国信息安全,2019(03):59-61
12.汪玉凯.智慧社会建设背景下的社会治理转型[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9(02):17-19
13.王翔,郑磊.面向数据开放的地方政府数据治理:问题与路径[J].电子政务,2019(02):27-33
14.黄璜,孙学智.中国地方政府数据治理机构的初步研究:现状与模式[J].中国行政管理,2018(12):31-36
15.郑磊,吕文增.地方政府开放数据的评估框架与发现[J].图书情报工作,2018,62(22):32-44
16.李健,张锐昕.从电子政务到电子治理:分歧与趋同[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8,19(06):12-20
17.胡税根,莫锦江,李倩.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公共文化科技服务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行政论坛,2018,25(05):99-105
18.郑磊.开放不等于公开、共享和交易:政府数据开放与相近概念的界定与辨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8(09):83-91
19.郭喜,李政蓉.新一代信息技术驱动下的政府转型——从网络政府到数据政府、智慧政府[J].行政论坛,2018,25(04):56-60
20.赵畅,徐晓林,王君泽,张聪丛.智慧城市信息共享与使用中的非传统安全分析——以“新型网络政治广告”为例[J].电子政务,2018(07):9-19
21.陈涛,马敏,徐晓林.区块链在智慧城市信息共享与使用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政务,2018(07):28-37
22.张聪丛,郜颍颍,徐晓林,杜洪涛.全球“电子政府”研究的发展与演化:知识基础、时空分布与科学图谱[J].电子政务,2018(08):88-98
23.李卫东,余奕昊,徐晓林.智慧城市数据开放机制研究——以上海市政府数据服务网为例[J].企业经济,2018,37(06):163-172
24.黄璜.对“数据流动”的治理——论政府数据治理的理论嬗变与框架[J].南京社会科学,2018(02):53-62
25.汪玉凯.智慧社会与国家治理现代化[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8,20(02):62-65
26.贾哲敏.网络政府与政治专题[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1(01):18
27.明承瀚,徐晓林,陈涛.政务服务数据共享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电子政务,2018(01):14-21
28.郑磊.基于开放数据和众创协作的智慧城市建设[J].智慧城市评论,2017(02):4
29.李卫东,徐晓林.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国家安全隐患及安全保障机制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1(06):90-97
30.张锐昕,伏强.电子行政审批运行保障体系:基本涵义和构成要件[J].电子政务,2017(10):54-61
31.郑磊,吕文增.公共数据开放的产出与效果研究——以上海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为例[J].电子政务,2017(09):2-10
32.刘新萍,孙文平,郑磊.政府数据开放的潜在风险与对策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电子政务,2017(09):22-29
33.汪玉凯.放管服改革如何深化——社会各界对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评价[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7(09):47-50
34.胡税根,王汇宇.智慧政府治理的概念、性质与功能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03):99-106
35.杨国栋,吴江.电子治理的概念特征、价值定位与发展趋向[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7,18(03):64-70
36.汪玉凯.智能化治理与智慧化服务:打造政务服务新模式[J].信息化建设,2017(01):15-18
37.黄璜,赵倩,张锐昕.论政府数据开放与信息公开——对现有观点的反思与重构[J].中国行政管理,2016(11):13-18
38.郑磊.把数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还之于民[J].中国经贸导刊,2016(16):38
39.张毅,何庆,李梅,马翼春.政府部门采纳社交媒体过程模型——以“武汉交警”政务微信为例[J].电子政务,2016(05):99-109
40.张锐昕,阎宇,谢微,李汝鹏.“互联网+”对政府治理的挑战[J].电子政务,2016(03):44-50
41.汪玉凯.互联网+与政府管理现代化[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6(05):56-59
42.于施洋,王建冬,童楠楠.大数据环境下的政府信息服务创新: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J].电子政务,2016(01):26-32
43.谭海波,孟庆国.政府2.0:欧洲战略与实践[J].电子政务,2016(01):115-121
44.汪玉凯.“互联网+政务”:政府治理历史性变革[N].文汇报,2015-11-24(005)
45.郑磊.开放政府数据研究:概念辨析、关键因素及其互动关系[J].中国行政管理,2015(11):13-18
46.郑磊.开放政府数据的价值创造机理:生态系统的视角[J].电子政务,2015(07):2-7
47.胡税根,单立栋,徐靖芮.基于大数据的智慧公共决策特征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5(03):5-15
48.娄成武,阎峰,陈德权.我国电子政务文化建设研究初探[J].社会科学辑刊,2015(02):64-67
49.郑磊,吕文增,王栋.上海市政务微信发展报告:从发布走向服务[J].电子政务,2015(02):2-22
50.张锐昕,董丽.公共服务质量:特质属性和评估策略[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4(06):8-14
51.张钟文,张楠,孟庆国.大数据、评估与变革:2013年国际电子政务研究的主题与趋势[J].电子政务,2014(09):70-76
52.蔺豆豆,张锐昕.电子行政审批系统的多元需求及其满足——以吉林省气象局为例[J].电子政务,2014(09):77-83
53.陈德权,黄萌萌,王爱茹.中国电子政务文化治理的实施路径研究[J].电子政务,2014(08):46-51
54.王玥,郑磊.中国政务微信研究:特性、内容与互动[J].电子政务,2014(01):66-77
55.张锐昕,刘红波.电子政务反腐败的效力表现与提升策略[J].行政与法,2013(10):1-4
56.徐慧娜,郑磊,TheresaPardo.国外政府数据开放研究综述:公共管理的视角[J].电子政务,2013(06):2-7
57.陆健英,郑磊,SharonS.Dawes.美国的政府数据开放:历史、进展与启示[J].电子政务,2013(06):26-32
58.李晓方,张楠,孟庆国.关注互动、质量与广泛影响:2012年国际电子政务研究的主题与趋势——基于SSCI文献的分析[J].电子政务,2013(06):94-101
59.于施洋,杨道玲,王璟璇,张勇进,王建冬.基于大数据的智慧政府门户:从理念到实践[J].电子政务,2013(05):65-74
60.张锐昕,张乔.电子政务的技术应用前沿[J].行政论坛,2013,20(02):39-42+2
61.杨国栋,张锐昕.电子政府的发展趋势、实施模型与构建战略——一个文献综述[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3,15(02):65-71
62.陈德权,毕雪娟.电子政务文化:内涵与框架初探[J].电子政务,2012(12):15-21
63.李健,王紫薇,张锐昕.政府电子公共服务供给的实践技术基础解析[J].电子政务,2012(12):39-46
64.孟庆国.政府2.0——电子政务服务创新的趋势[J].电子政务,2012(11):2-7
65.丁利,吴江.浅析电子政务强化社会问责的作用及实现路径[J].电子政务,2012(11):23-29
66.徐晓林,李卫东.论云计算对电子政务的革命性影响[J].电子政务,2012(10):18-25
67.刘红波.一站式政府的概念解析与角色定位[J].电子政务,2012(08):67-78
68.徐彩晶,何晓霖.吉林省政府政务大厅:服务发展服务民生[J].信息化建设,2012(07):14-16
69.袁文蔚,郑磊.中国智慧城市战略规划比较研究[J].电子政务,2012(04):54-63
70.汪玉凯.中国现代行政管理体系的属性与结构研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2(02):61-64
71.汪玉凯.网络社会与公民参与[J].传承,2012(07):76-77
72.张锐昕,杨国栋.电子政务与政府职能转变的逻辑关联[J].甘肃社会科学,2012(02):220-223
73.宋刚,孟庆国.政府2.0:创新2.0视野下的政府创新[J].电子政务,2012(Z1):53-61
74.汪玉凯.“网络问政”如何制度化[J].理论参考,2012(02):20
75.张锐昕,杨国栋.论电子政府的政府基础:起始条件与构建策略[J].求索,2012(01):43-45
76.汪玉凯.电子政务需要政务云——2012年中国电子政务展望[J].信息化建设,2012(01):6-8
77.王璟璇,于施洋,杨道玲,张勇进.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国外实践评述[J].电子政务,2011(08):8-18
78.于施洋,王璟璇,杨道玲,张勇进.电子政务顶层设计:基本概念阐释[J].电子政务,2011(08):2-7
79.于施洋,王璟璇,杨道玲,张勇进.电子政务顶层设计:中国实践进展[J].电子政务,2011(08):30-37
80.张勇进,孟庆国.国家电子政务统一网络空间:内涵、框架及建构[J].中国行政管理,2011(08):27-32
81.陈德权,毕雪娟,闫丽.电子政务法规政策建设:国外启示与中国状况[J].电子政务,2011(05):18-25
82.刘红波.一站式政府研究[D].吉林大学,2011
83.谭海波,蔡立辉.基于电子政务的政府业务流程再造与实施[J].电子政务,2009(06):46-50
84.樊博,孟庆国.顶层设计视角下的政府信息资源共享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01):3-5
85.齐冬梅.电子政务:服务型政府的基础支撑[J].理论界,2008(04):38-39
86.邓崧,孟庆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方法技术论[J].社会科学,2008(04):24-39+187
87.张锐昕.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的理论思考[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构建和谐社会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7:5
88.张锐昕,杨国栋.网络时代西方国家政府职能转变:动因、对策及启示[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3):108-114
89.陈蓉,孟庆国.电子政务流程再造的必然性和选择性[J].情报杂志,2006(05):112-115+118
90.张锐昕,吴江,杨国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制度建设的目标和重点[J].中国行政管理,2006(04):26-30
91.蔡立辉.当代中国电子政务:反思与走向[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3):7-13+123
92.吴江,徐波,顾平安,张锐昕,江源富,卢平,苗燕民,周苏岳,钱军,戚鲁,梁志坚,柳进军.中国电子政务--进行中的对策管理创新——电子政务与政府创新的互动关系[J].电子政务,2004(Z2):68-73+132-133
Q : 对课程有疑问或者建议除了在讨论区提出,还有什么途径吗?
A : 有,可以联系助教邮箱:1350730234@qq.com,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做出回答。
Q : 请问哪里获取相关学习资料?
A : 可以联系助教邮箱:1350730234@qq.com。
Q : 关于课程的证书获取条件?
A : 70分-84(不含)分可获得合格证书,84分及以上可获得优秀证书。
具体条件,请关注课程公告或联系助教获知。
Q : 相关讨论有没有固定回答格式?
A : 没有统一要求,请尽量有逻辑有条理作答。
如:信息化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可这样作答:
信息化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在:
第一,鼓励创新。信息技术使信息与知识的共享越来越方便,促进了经济与社会交流活动的新形式的出现;第二,促进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与传统发展相比,信息化不需要太多自然资源的支持,因而信息技术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后工业时代服务经济的发展;第三,提高生产率并由此提高国际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技术创新是核心的竞争要素,而一个国家的信息战略,能够帮助技术创新,营造有利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