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人权法学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1年09月17日 ~ 2021年12月29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397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7)
spContent=本课程通过线上课程(慕课)和线下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国际视野并结合中国的特殊历史与社会条件,彰显中国立场、中国问题意识,显示出时代特色。特别注重以下两方面: 第一,研讨分析国际人权标准的国内法实施等问题。课程展示国际人权法与国内法的对接、国际标准的转化和纳入等问题,完善国内保障人权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机构机制的设置。与此同时,课程也要深度阐释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承诺并践行了诸多人权理念及标准,并以适当方式将其引入国内法律体系乃至社会机制之中。 第二,研究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全球人权治理机制的完善,人权保障与国际法治的构建,人权的国际保护机制研究等问题。研究兼具全球思维、国际视野和中国立场、中国问题意识,既要吸收世界人权理论的优秀成分,又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制度、话语并提供人权保障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本课程通过线上课程(慕课)和线下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国际视野并结合中国的特殊历史与社会条件,彰显中国立场、中国问题意识,显示出时代特色。特别注重以下两方面: 第一,研讨分析国际人权标准的国内法实施等问题。课程展示国际人权法与国内法的对接、国际标准的转化和纳入等问题,完善国内保障人权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机构机制的设置。与此同时,课程也要深度阐释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在国际社会中承诺并践行了诸多人权理念及标准,并以适当方式将其引入国内法律体系乃至社会机制之中。 第二,研究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与全球人权治理机制的完善,人权保障与国际法治的构建,人权的国际保护机制研究等问题。研究兼具全球思维、国际视野和中国立场、中国问题意识,既要吸收世界人权理论的优秀成分,又要从中国国情出发,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理论、制度、话语并提供人权保障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人权研究和教育是中国走向国际社会舞台中央,扮演更重要国际领导角色,履行一个负责任大国使命,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重要环节。开设人权法课程,对于传播人权思想、介绍人权哲学理念、锻造中国人权话语有着非常意义。


本课程从人权法律制度的思想起源、哲学基础入手,旨在为学生提供人权法律制度发展脉络的清晰历史进程和现实制度框架的全景式知识。其具体内容包括,人权思想由来、人权制度发展、人权理论探索、人权具体表现、人权制度运行、中国人权发展、国际人权法律体系、人权与社会发展几个部分。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从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出发,对“人权”这一理念的历史流变,学说演进,制度发展,实践进步有明确把握,认识到人权并非“机械降神”,而是根植于各国、各社会的历史文化传统之中的;学生能够从西方各国人权理论、制度艰难坎坷的发展路程中,理解人权思想如“自然权利论”“天赋人权论”“实证主义学派”等学说的社会基础,把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亚非拉解放运动的人权意义;能够从权利场域和类别中掌握权利具体表现及其作用路径;探究中国古代人权思想的路程,认识到人权绝非西方文明的独有产物;学习中国近现代社会的人权发展,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不同阶段的人权保障努力及其成果,对中西方人权论争、中国人权话语有基本认识;最后,在国际视野下,对国际人权法律制度的体系有基本掌握。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学生深入地认识到人权的积极意义和复杂的社会背景,形成正确的人权观念,为中国人权事业发展进步作出贡献。


课程大纲

第一章 人权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人权的定义 

第二节 人权的基本属性 

一、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二、人权的政治性与超政治性 

三、人权的相互依赖性 

四、人权的基础性与相对性 

第三节 人权的主体 

一、人权主体的类别 

二、个人主体的表现形态 

第四节 人权的内容 

一、人权内容与分类的传统观点 

(一)前近代人权:以正义为基础的人权观念 

(二)近代人权:以自由为核心的第一代人权 

(三)现代人权:以平等为核心的第二代人权 

(四)当代人权:以博爱为核心的第三代人权 

二、人权内容与分类的不同争论 

三、国家义务层次理论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的可诉性 

四、开放的人权体系 

五、人权的等级 

六、人权的形态 

第五节 人权的历史地位与世界影响 

第二章 人权实践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人权实践的历史遗迹 

一、西方社会人权实践的遗迹 

二、东方社会人权实践的遗迹 

第二节 近代西方的人权努力 

一、英国的人权探索 

二、美国的人权探索 

三、法国的人权探索 

第三节 中国人权的实践的发展 

一、民国时期的人权探索 

二、革命根据地的人权建设 

三、新中国的人权成就 

第四节 人权的国际化 

一、禁止奴隶贸易和保护劳工人权的国际条约 

二、国际人道法 

三、少数者权利保护 

四、国际劳工组织与劳工保护制度 

五、外交保护 

六、联合国与人权 

七、人权区域化进程 

八、非政府组织与国际人权 

第三章 人权理论的产生与演进 

第一节 传统的人权理论 

一、习惯权利说 

二、自然权利说【道德权利说;古典人权论】 

三、法定人权论和功利人权论 

四、社会人权论 

五、多元人权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运动与人权理论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权理论 

二、列宁的人权理论 

三、民主社会主义的人权纲领 

第三节 中国的人权思想发展历程 

一、中国人权思想的萌生 

二、中国人权思想的初步发展 

三、新中国人权思想的发展 

四、当代中国的主流人权思想【人权的历史维度与社会维度】 

第四节 中国同西方国家的人权思想差异 

第四章 现代人权谱系 

第一节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 

一、生存权与生命权 

(一)生存权、生命权的概念 

(二)生存权的性质与内容 

(三)国家保障生存权、生命权的义务【死刑、安乐死】 

二、人格权 

(一)人格权的概念 

(二)人身自由和安全的保障原则 

(三)个人尊严与隐私权 

三、迁徙自由和择居自由 

(一)迁徙自由的概念和意义 

(二)我国迁徙自由权的立法变迁 

(三)国家保障迁徙自由权的义务 

四、免受酷刑的权利 

(一)酷刑与免受酷刑权的概念 

(二)我国对免受酷刑权的保障 

(三)我国刑法与酷刑罪 

五、公正审判权 

(一)无罪推定原则 

(二)罪刑法定原则 

(三)禁止双重危险原则 

(四)司法独立 

六、主张、表达和意见自由 

(一)见解和表达自由权的概念与意义 

(二)国家保障公民表达和意见自由的义务 

(三)禁止鼓吹战争和仇恨 

七、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 

(一)思想自由 

(二)良心自由 

(三)宗教和信仰自由 

八、参与公共事务、选举与被选举及接受公共服务的权利【民主权】 

(一)参与公共事务、本国公务权 

(二)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三)知情权 

(四)政治监督权 

(五)请愿权 

第二节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 

一、工作权 

(一)工作权产生的背景及其价值 

(二)工作权的法律渊源 

(三)工作权的内容【就业自由、就业保护、失业保障、工作条件、劳动报酬、禁止歧视】

(四)国家保障工作权的义务 

二、适当生活水准权 

(一)适当生活水准权的法律渊源 

(二)适当生活水准权的主要内容【食物权、衣着权、住房权】 

(三)国家保障适当生活水准权的义务 

(四)社会保障的具体措施 

三、受教育权 

(一)受教育权的目的和价值、历史和属性 

(二)受教育权的国际法渊源 

(三)受教育权的内容及与其相关的权利【学习机会权、学习条件权、学习成果评价权】

(四)国家保障受教育权的义务与责任 

四、健康权 

(一)健康权的历史发展和国际法渊源 

(二)健康权的内容 

(三)国家保障健康权的义务和责任 

第三节 特殊群体的人权:少数人的人权 

一、妇女权利 

(一)概述 

(二)妇女人权的主要方面 

(三)妇女人权的保护方式 

二、儿童、老年人权利 

(一)概述 

(二)儿童权利的主要内容 

(三)儿童权利保护的主要方式 

(四)老年人权利保障的基础和依据 

(五)老年人权利保障的主要方式 

三、残疾人权利 

(一)概述 

(二)残疾人权利的主要内容 

(三)残疾人权利的保护方式 

第四节 集体人权 

一、集体人权概述 

二、自决权【全民公决】 

三、发展权 

四、和平权 

五、环境权 

第五章 人权的国家保护 

第一节 国家保护人权的领域 

一、人权与政治合法性 

二、人权与思想文化 

(一)平等和不歧视【歧视与合理差别】 

(二)宽容 

三、人权与经济发展 

四、人权与社会福利 

第二节 人权的法律化 

一、人权的法律化的架构 

二、人权的法律渊源 

(一)国家的人权立法【宪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知识产权法】 

(二)国际人权公约的国内适用 

三、人权的法律限制 

第三节 人权保护的主体与依据 

一、人权保护的主体 

二、人权保护的依据 

三、人权保护的环节【立法、行政、司法】 

第四节 国家人权机构 

一、《巴黎原则》 

二、国家人权机构的种类 

三、国家人权机构的特点 

第六章 人权的国际保护 

第一节 人权国际保护的法律规则 

一、《联合国宪章》与人权 

(一)《联合国宪章》中的人权条款 

(二)《联合国宪章》人权条款的意义 

二、国际人权法案 

(一)《世界人权宣言》 

(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三)人权两公约评述 

三、专门性国际人权公约 

(一)《消除一切形式种族歧视国际公约》 

(二)《禁止酷刑或其他残忍、不人道或有辱人格的待遇或处罚公约》 

(三)《保护所有移徙工人及其家庭成员权利公约》 

(四)《保护所有人免遭强迫失踪国际公约》 

(五)其他的专门性国际人权公约和文件 

第二节 联合国人权保护机制 

一、人权理事会 

二、其他联合国人权机构 

三、国际人权条约机构 

第三节 区域性人权保护机制 

一、欧洲人权保护机制 

二、美洲人权保护机制 

三、非洲人权保护机制 

四、亚洲人权保护机制的孕育 

第四节 与人权保护相关的国际法庭和法院 

一、纽伦堡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 

二、前南和卢旺达国际刑事法庭 

三、国际刑事法院 

第五节 人权非政府组织与人权保护 

一、全球治理中的非政府组织 

二、人权非政府组织在国际人权保护中的作用

展开全部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吉林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何志鹏

何志鹏

教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68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79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