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运输包装
第7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25日 ~ 2025年06月20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5周,共17周 已有 344 人参加
认证学习
认证成绩和证书
智能问答和解析
视频学习辅助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200)
spContent=《运输包装》课程是包装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课程围绕物流中产品防护技术主题,以培养学习者给出运输包装系统完整解决方案为主要目标,以设计为主线,系统介绍运输包装的原理、分析、设计和评价方法。 该课程由校级、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和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发展而来,由暨南大学王志伟教授全程主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已同步出版配套教材《运输包装》。
《运输包装》课程是包装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课程围绕物流中产品防护技术主题,以培养学习者给出运输包装系统完整解决方案为主要目标,以设计为主线,系统介绍运输包装的原理、分析、设计和评价方法。 该课程由校级、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和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发展而来,由暨南大学王志伟教授全程主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已同步出版配套教材《运输包装》。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产品运输包装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变革、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逐渐发展的,运输包装发展史就是人类科技发展史的一个缩影。

    现代材料技术、运输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产品运输包装的绿色、安全、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拓展了无限空间。

    《运输包装》课程是包装工程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课程围绕物流中产品防护技术主题,系统地介绍运输包装的原理、分析、设计和评价方法。

    课程以设计为主线,从单元到系统分物流环境条件、脆值及其评价方法、缓冲包装材料、缓冲包装设计、运输包装系统设计、运输包装试验评价等六大方面组织专题展开,兼顾理论、分析、设计、材料与工艺、试验评价、综合训练等多个方面,工程性强、涉及知识面广;课程按轻工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包装工程专业规范的要求组织知识体系,按运输包装系统设计要求优化各专题模块,突出运输包装设计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突出系统设计思想和包装标准化、集装化、绿色化、安全化和智能化的系统要求;课程广泛使用有限元仿真、动画、实验录像、虚拟仿真实验等现代教学技术资源,辅助教学;通过讲深讲透基本概念、设计方法和试验评价技术,适度引入最新运输包装技术和科研前沿成果,使课程内容体现先进性和创新性。

    该课程由校级、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级线下一流本科课程和国家级线上一流本科课程发展而来,由暨南大学王志伟教授全程主讲,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同步出版配套教材《运输包装》。

    主讲人王志伟教授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轻工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和包装工程专业指导组组长,先后在江南大学和暨南大学主持建立了包装工程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我国培养了第一批包装工程专业博士。

    让我们一同走进《运输包装》课堂,感受运输包装设计的无穷魅力!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达到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

(1)掌握运输包装的知识、原理、分析、设计和评价方法,了解相关国际、国内标准和技术前沿;

(2)具备给出产品运输包装系统解决方案的能力,具备运输包装设计和实验评价能力,具有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具有工程设计素质和创新意识,在产品运输包装方面具有国际化视野。

课程大纲

绪论

绪论

单元测验一绪论

第一专题:物流环境条件

1.1 物流环境

1.2 流通环境条件—冲击

1.3 流通环境条件—振动

1.4 中国珠三角公路运输振动环境调研

1.5 流通环境条件—压力

1.6 流通环境条件—气象

1.7 环境条件标准化

单元测验一第一专题

第二专题:脆值及其评价方法

2.1 产品破损与脆值定义

2.2 产品冲击响应谱

2.3 产品破损边界

2.4 破损边界和脆值测定

2.5 包装件破损边界

单元测验一第二专题

第三专题:缓冲包装材料

3.1 缓冲材料分类与性能要求

3.2 缓冲材料的力学模型

3.3 缓冲材料组合

3.4 材料吸能表征--应力-应变曲线(上)

3.5 材料吸能表征--应力-应变曲线(下)

3.6 材料吸能表征--能量吸收图

3.7 缓冲系数

3.8 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

单元测验一第三专题

第四专题:缓冲包装设计

4.1 缓冲包装设计要求与步骤

4.2 缓冲包装结构设计(上)

4.3 缓冲包装结构设计(下)

4.4 缓冲垫设计-缓冲系数设计法

4.5 缓冲垫设计-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设计法

4.6 防振包装设计(上)

4.7 防振包装设计(下)

单元测验一第四专题

第五专题:运输包装系统设计

5.1 设计要求与物流运输包装技术

5.2 冷链运输包装技术

5.3 智能运输包装技术

5.4 外包装容器设计—瓦楞纸箱

5.5 外包装容器设计—木包装箱

5.6 外包装容器设计—塑料运输包装容器

5.7 外包装容器设计—金属运输包装容器

5.8 集装单元设计—托盘

5.9 集装单元设计—集装箱

5.10 运输包装件尺寸标准化与运输包装标志

5.11 全球统一标识系统GS1

5.12 条码技术—条码概念与EAN码

5.13 条码技术—GS1-128码

5.14 运输包装条码技术

单元测验一第五专题(5.8-5.14)

单元测验一第五专题(5.1-5.7)

第六专题:运输包装试验评价

6.1 运输包装试验评价概述

6.2 气候环境试验评价

6.3 振动试验评价

6.4 冲击试验评价

6.5 压力试验评价和机械搬运试验评价

单元测验一第六专题

运输包装实验视频

实验一:缓冲材料冲击实验

实验二:瓦楞纸板弯曲疲劳实验

实验三:货物集装单元随机振动实验

实验四:运输包装跌落实验-面跌落

实验五:运输包装跌落实验-棱跌落

实验六:运输包装跌落实验-角跌落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包装材料

包装结构设计

包装技术

振动基础

随机过程基础

参考资料

教材:

王志伟编著. 《运输包装》.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0年第一版第一次印刷,2023年第一版第二次印刷,ISBN 978-7-5184-3229-5

王志伟. 运输包装讲义. 暨南大学包装工程研究所

专业杂志:

<Packaging Technology & Science> (PTS) ,Wiley出版社

<包装工程>,重庆五九期刊社

常见问题

本课程采用百分制计分。

MOOC平台教学成绩:单元测验成绩占45%,期末考试成绩占50%,课程讨论占5%(仅限课堂交流区内按回复数量得分)。60分及以上为合格,90分及以上为优秀。

MOOC/SPOC平台上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绩:建议线上成绩占60%(其中,线上单元测验成绩占27%,线上期末考试成绩占30%,课程讨论成绩占3%),线下成绩占40%(其中,课程综合设计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17%,线下讨论成绩3%)。60分及以上为合格,90分及以上为优秀。

暨南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王志伟

王志伟

教授

推荐课程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