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中药化学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0年12月30日 ~ 2023年01月15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6663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255)
spContent=中医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药的应用贯穿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新时代,加强中药的基础性科学研究成为主要的任务,而《中药化学》正是中药现代化的前提与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团队由暨南大学二级教授于荣敏博士领衔,团队成员还包括暨南大学高昊教授、朱建华教授、周正群副研究员及南方医科大学朱全红教授、广东药科大学李光喜副教授。团队成员长期从事中药化学及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教学以直观性、趣味性、实用性的三方面角度同时出发讲授课程。
中医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药的应用贯穿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新时代,加强中药的基础性科学研究成为主要的任务,而《中药化学》正是中药现代化的前提与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团队由暨南大学二级教授于荣敏博士领衔,团队成员还包括暨南大学高昊教授、朱建华教授、周正群副研究员及南方医科大学朱全红教授、广东药科大学李光喜副教授。团队成员长期从事中药化学及相关领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教学以直观性、趣味性、实用性的三方面角度同时出发讲授课程。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2016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中提出:“健全中医药协同创新体系,加强中医药科学研究”。《中药化学》作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是中药学科中承上启下的一门重要学科。此外,《中药化学》与其它学科的融汇贯穿,可为阐明中药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理奠定重要基础。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要求各位同学能够掌握中药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的基本理论和操作要点,了解中药各类化学成分结构特征和分类,以及外界条件对这些成分含量的影响等基本理论。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各位同学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中药化学的基本只是和基本技能;为各位同学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课程大纲
绪论
1.1 中药化学的概念与内涵学科发展
1.2 中药化学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1.3 中药及天然药物有效成分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
2.1 中药成分的结构与分类
2.2.1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1
2.2.2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2
2.3.1 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1
2.3.2 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2
糖和苷类化合物
3.1.1 糖类化合物
3.1.2 糖的立体化学
3.2 苷类化合物
3.3 糖和苷类的提取与分离
3.4 糖和苷类的检识
3.5 苷类的结构研究
醌类化合物
4.1 概述、结构与分类
4.2 理化性质
4.3 提取、分离与检识
4.4 结构研究及中药实例
苯丙素类化合物
5.1 苯丙素类化合物
5.2.1 香豆素类化合物-1
5.2.2 香豆素类化合物-2
5.3 木脂素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
6.1 概述
6.2 结构分类
6.3 理化性质
6.4 提取分离
6.5 检识
6.6.1 波谱解析-1
6.6.2 波谱解析-2
6.6.3 波谱解析-3
6.7 研究实例
萜类和挥发油
7.1 概述
7.2 结构与分类
7.3 理化性质及挥发油
三萜化合物
8.1 概述
8.2 结构与分类
8.3 理化性质
8.4 提取与分离
甾体类化合物
9.1 概述
9.2 结构与分类
9.3 提取与分离
9.4 甾体皂苷
生物碱
10.1 概述
10.2 结构与分类
10.3.1 理化性质-1
10.3.2 理化性质-2
10.4.1 生物碱的提取
10.4.2 生物碱的分离
10.5 生物碱的检识
10.6 结构研究
10.7 中药实例
鞣质
11.1 概述
11.2 结构分类、提取与分离
展开全部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暨南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于荣敏

于荣敏

二级教授

推荐课程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