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著作权法
第3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2年02月28日 ~ 2022年05月31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801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7)
spContent=网络游戏、电子地图、“字体”“字库”、抖音短视频,这些互联网环境下出现的新事物,是否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伴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创作的诗歌、绘画及音乐作品,是否应予以保护,权利归属于谁?为用户提供搜索、链接或者信息存储空间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当其用户涉嫌著作权侵权时,其应否承担法律责任? 著作权法如何实现保护作品专有权与公众合理接触作品、利用作品和传播作品的自由之间的平衡?本课程将通过可视化效果再现典型案例,引导您找寻上述问题的答案 。 每周一上午8点新课上线,欢迎参与!
网络游戏、电子地图、“字体”“字库”、抖音短视频,这些互联网环境下出现的新事物,是否属于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伴随着AI(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创作的诗歌、绘画及音乐作品,是否应予以保护,权利归属于谁?为用户提供搜索、链接或者信息存储空间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当其用户涉嫌著作权侵权时,其应否承担法律责任? 著作权法如何实现保护作品专有权与公众合理接触作品、利用作品和传播作品的自由之间的平衡?本课程将通过可视化效果再现典型案例,引导您找寻上述问题的答案 。 每周一上午8点新课上线,欢迎参与!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著作权制度是伴随着印刷出版业的出现而诞生的。十五世纪德国古登堡印刷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作品复制的效率,使大量出版图书获利,在技术上成为可能,从而催生了近代版权制度的产生。1709年,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在英国诞生。三个世纪以来,著作权法一直为各国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传播及利用,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进入20世纪,人类科技突飞猛进,特别是互联网及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不仅使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类型不断扩张,同时也拓宽了作品特别是在互联网上的利用方式。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创作已经不再是少数专业人士的特权,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借助于新技术、通过各种网络平台进行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与此同时,著作权侵权也从传统上的线下侵权,衍生出大量的新型线上侵权行为。在新的技术条件下,如何实现保护作品专有权与公众合理接触作品、利用作品和传播作品的自由之间的平衡?中国著作权法如何做到既保护著作权人的利益、激励作者创作、保护文化产业、提升创新能力,又保障知识和思想的有效传播、提升全社会的科学文化水平呢?

为回答上述问题,通过本课程精心设计、安排及营造的可视化案例教学环境,您不仅将系统地学习到著作权法的基本理论、学说及具体制度,准确掌握著作权概念、著作权所保护的作品类型、著作权归属和具体著作权种类、著作权限制、行使方式,以及著作权侵权救济等内容,更能够经由大量中外相关典型案例,在著作权法和现实生活之间,构建起一座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学习著作权法,可以让您明白著作权保护的边界之所在,懂得在积极保护自身权利的同时,也应尊重并避免侵犯他人著作权。

为了实现上述教学目标,本课程聚焦数字化时代对著作权保护提出的新问题、新挑战,采取在片头以动画形式引入相关案例并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对相关理论和制度的思考,比如,引入“琼瑶诉于正”著作权侵权案来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著作权法只保护“表达”而不保护“思想”;引入“谷歌图书馆项目”侵权案以论证著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的必要性等。这样安排,不仅使学习脱离抽象的说教,也让学习者切身感受到著作权法就在身边。

2004年,暨南大学成立华南第一家知识产权学院,并于次年开始招收知识产权专业本科生,是全国首批少数开设知识产权本科专业的高校之一。本课程两位主讲教师,分别拥有北大、清华、人大等国内顶尖高校的法学博士学位,并先后赴加州大学伯克利攻读学位或访学。多年以来,两位主讲教师一直面向本科生及研究生开设 “著作权法” 课程,他们严谨而深入浅出的授课风格,倍受学生青睐。根据两位教师的研究专长,赵克祥老师将主要承担本课程第1-3章及第8-9章内容的授课,陈贤凯老师授课的内容则主要是第4-7章的部分。

我们相信,无论您是在读学生,还是已经工作的“社会人”;也无论您是否具有法学或知识产权的知识背景,“著作权法”这门课程,一定会帮您打开一扇观察“新时代”、“新生活”的窗口,让您切身感受到当今数字化时代下,“著作权法”离您并不遥远。 接下来,就让我们用十周的时间,进入到“著作权法”的世界,领略一段不一样的人生旅程吧!


授课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掌握著作权制度的基本内容,提升版权保护意识,特别是面对数字化时代版权保护的新挑战,明确在现实生活以及虚拟互联网空间中,个人言论及行动自由的边界,做到既尊重他人著作权,又在自己的著作权受侵犯的时候,懂得如何积极有效地维权。同时,著作权制度与文学、艺术等文化、娱乐产业密切相关,学习著作权法,可以让您的生活变得更加通透而有趣。

课程大纲
著作权制度概述
课时目标:掌握著作权概念在不同法系中的不同意涵;从技术发展梳理著作权制度历史;考察著作权制度在我国的移植、演变进程,反思版权文化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冲突;思考著作权保护的正当性理论基础。
1.1著作权概念
1.2著作权制度发展简史
1.3著作权制度在我国的演进
1.4著作权保护的正当性
著作权客体
课时目标:掌握作为著作权客体的“作品”的属性以及独创性判断标准;以典型案例探讨“思想与表达二分法”的内涵及意义;具体解析文字作品、美术作品等法定作品类型的特征;分析实用艺术品及民间文学艺术作品保护中的具体问题;通过世界范围内的新案例探讨“字体”“字库”、“试题”、“积木块”、“网络游戏”、“音乐喷泉”等新的作品类型是否应受著作权法保护问题。
2.1著作权客体概述
2.2思想与表达的二分法Ⅰ
2.3思想与表达的二分法Ⅱ
2.4著作权客体的种类Ⅰ
2.5著作权客体的种类Ⅱ
2.6著作权客体的种类Ⅲ
2.7著作权客体的扩张Ⅰ
2.8著作权客体的扩张Ⅱ
著作权主体
课时目标:掌握不同作品的著作权的归属,特别是职务作品、法定作品、委托作品及合作作品的著作权归属问题。探讨人工智能创作物及动物创作物的版权保护问题。
3.1作者与著作权主体
3.2著作权归属的具体配置Ⅰ
3.3著作权归属的具体配置Ⅱ
著作人身权
课时目标:了解著作人身权的类型及权利的具体内容;以典型案例说明修改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的区别。
4.1著作人身权概述
4.2发表权
4.3署名权
4.4修改权与保护作品完整权
著作权财产权
课时目标:掌握著作财产权的类型及各项权利的具体内容,特别是聚焦2021新著作权法中关于“广播权”的新规定,以及其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关系。
5.1著作财产权概述
5.2复制权
5.3表演权
5.4 广播权
5.5信息网络传播权
5.6其他著作财产权Ⅰ
5.7其他著作财产权Ⅱ
邻接权
课时目标:掌握邻接权的类型及其具体内容。
6.1邻接权概述
6.2表演者权
6.3录音录像制作者权
6.4广播组织者权
著作权的限制
课时目标:理解著作权限制的正当性,掌握法定的合理使用及法定许可情形,能够运用一般性的合理使用的判断标准。
7.1合理使用概述
7.2合理使用的具体情形Ⅰ
7.3合理使用的具体情形Ⅱ
7.4合理使用的具体情形Ⅲ
7.5法定许可Ⅰ
7.6法定许可Ⅱ
著作权的行使
课时目标:掌握著作权行使的方式,特别是集体管理制度的内容及发展趋势,特别是思考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实现对海量网上作品的授权及使用问题。
8.1著作权行使方式
8.2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
8.3著作权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
著作权侵权行为及救济
课时目标:掌握著作侵权行为的类型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形式;掌握网络服务提供商侵权责任的“避风港原则”的适用条件;明确法定赔偿、惩罚性赔偿的适用条件及考量因素;反思为保护著作权而采取的技术措施和权利管理信息的意义及保护问题。
9.1法定著作权侵权行为
9.2著作权间接侵权行为Ⅰ
9.3著作权间接侵权行为Ⅱ
9.4著作权侵权法律责任
9.5著作权侵权损害赔偿
9.6技术措施和权利管理信息的法律保护
展开全部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暨南大学
2 位授课老师
赵克祥

赵克祥

副教授

陈贤凯

陈贤凯

副教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49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71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