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是面向高职财经商贸类专业一年级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旨在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核心课和方向课提供必要的理论和方法基础。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具有对社会经济现象的基本思考、分析和判断能力,为日后从事财经商贸类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课程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经济学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描述了市场机制条件下的经济运行状态以及政府、厂商和消费者各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目的、行为方式和衡量标准,概括了国家经济活动规律和特点,并提出了一些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管理方法。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员可在熟悉、理解经济学基本原理、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经济学的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用经济学理论来解释生活中的经济现象,预测经济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成长为能够知晓市场经济运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知识目标:
能够说出资源稀缺性、机会成本、边际效用、市场结构、市场失灵、公共产品的概念,及需求供给、需求价格弹性、消费者均衡、生产、成本、厂商均衡、国民收入、货币市场均衡、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通货膨胀基本原理;能说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等收入陷阱等经济学热点问题研究现状。
能力目标:
能够利用机会成本、边际效用、消费者行为、厂商理论等原理分析各经济主体参与经济活动的目的、行为方式;经过宏微观经济分析的实践训练,有能力干独立分析学生消费、厂商促销、政府刺激就业等经济行为。
素质目标:
能够形成经济学思维、意识和精神,成长为能够知晓市场经济运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单元一:认识经济学
1.1 所谓经济学
1.2 经济学思维
1.3 经济学的基本假设
单元一:单元测试
导论:课程概述
课程概述
单元二:商品价格的决定-供求及弹性理论
2.1 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2.2 供给及其影响因素
2.3 均衡价格
2.4 需求价格弹性
单元二:单元测试
单元二:单元作业
单元三:生活中的理性选择-消费者均衡
3.1 效用的概念
3.2 基数效用分析
3.3 序数效用分析
单元三:单元测试
单元四:商品产量的决定-生产理论
4.1 生产函数
4.2 短期生产理论
单元四:单元测试
单元五:商品的生产成本-成本理论
5.1 短期生产成本
5.2 长期生产成本
5.3 长期利润最大化
单元五:单元测试
单元六:企业的理性选择-厂商均衡理论
6.1 完全竞争厂商
6.2 完全竞争厂商均衡
单元六:单元作业
单元六:单元测试
单元七: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7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单元七:单元测试
单元八:国民经济核算
8.1 GDP的概念
8.2 GDP的核算方法
8.3 GDP的相关指标
单元八:单元测试
单元九:国民经济决定
9.1 均衡国民收入
9.2 消费储蓄函数
9.3 乘数
单元九:单元测试
单元九:单元作业
单元十:IS-LM模型
10.1 IS曲线
10.2 LM曲线
10.3 IS-LM模型
单元十:单元测试
单元十一: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11.1 总需求
11.2 总供给
11.3 AD-AS模型
单元十一:单元测试
单元十一:单元作业
单元十二: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12.1 失业
12.2 通货膨胀
12.3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单元十二:单元测试
单元十三:宏观经济政策
13 宏观经济政策
单元十三:单元测试
最好掌握高等数学基础的微积分知识。
[1]胡田田.经济学基础与应用(第三版)【978-7-309-15175-6】.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M], 2020.
(“十四五”职业教育江苏省规划教材)
[2]华桂宏.经济学基础(第三版)【978-7-300-27683-0】.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M], 2019.
(“十四五”职业教育江苏省规划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