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刑事诉讼法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0年02月10日 ~ 2020年06月19日
学时安排: 4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3687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66)
spContent=以马克思主义的刑事诉讼观为指引,比较全面系统地把握刑事诉讼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各项诉讼程序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树立程序法治理念,提高人权保障意识,能正确处理程序与实体二者之间的关系;突出教学为司法实践服务,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刑事诉讼问题的能力。
以马克思主义的刑事诉讼观为指引,比较全面系统地把握刑事诉讼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各项诉讼程序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树立程序法治理念,提高人权保障意识,能正确处理程序与实体二者之间的关系;突出教学为司法实践服务,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刑事诉讼问题的能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该课程主要讲授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法的概念、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管辖、回避、辩护与代理、附带民事诉讼、期间、送达、刑事证据、强制措施、立案、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特别程序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求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把握刑事诉讼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各项诉讼程序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树立程序法治理念,提高人权保障意识,能正确处理程序与实体二者之间的关系。熟悉刑事诉讼法律条文,培养和提高分析、解决刑事诉讼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以及运用证据审理案件的基本技能,以适应将来司法实践工作的需要。

授课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系统把握刑事诉讼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夯实刑事程序法基础知识,培养法律实务综合能力,提高运用刑事诉讼法学知识解决刑事司法实务问题的能力。

1.知识要求;熟悉刑事诉讼法律条文、解释,把握刑事诉讼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诉讼程序。

2.能力要求;具备熟练掌握公安机关对刑事案件的立案、侦查以及运用证据审理案件的基本技能,具备解决刑事诉讼实践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公安工作的需要。

       3.素质要求;树立马克思、恩格斯的刑事诉讼观,运用马克思、恩格斯的刑事诉讼观指导刑事司法工作;树立程序法治理念,提高人权保障意识,正确处理程序与实体的关系。


课程大纲

第一单元  刑事诉讼法基础理论

第一章   刑事诉讼法概述

第三章刑事诉讼构造

第二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

刑事诉讼法基础理论

单元作业

第二单元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一)

第五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之管辖

第六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之回避

第四章  刑事事诉讼的基本原则

单元测验

第三单元  刑事诉讼基本制度(二)

第七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之辩护与代理

单元测验

第四单元  证据与证明(一)

第八章  证据与证明

第五单元 证据与证明(二)

第八章 证据与证明(二)

单元测验

第六单元  附带民事诉讼、期间与送达

第十章  期间和送达

第九章  附带民事诉讼

单元测验

第七单元  刑事强制措施

第十一章  刑事强制措施(一)

单元测验

第七单元  刑事强制措施

第十一章 刑事强制措施(二)

单元测验

第八单元  立案与侦查

第十二章  立案

第十三章  侦查

单元测验

第九单元  审查起诉

第十四章  审查起诉

单元测验

第十单元  审判程序之第一审、第二审程序

第十六章 第二审程序

第十五章 第一审程序

单元测验

第十单元  审判程序之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

第十七章 死刑复核程序

第十八章  审判监督程序

单元测验

第十一单元  刑事诉讼特别程序

第十九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第二十章   刑事和解程序

单元测验

展开全部
参考资料

[1]张军、陈卫东主编:《刑事诉讼法新制度讲义》,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年版。

[2][英]朱利安·罗伯茨、麦克·豪夫著:《解读社会公众对刑事司法的态度》,李明琪等译,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张军姜伟田文昌著:《新控辩审三人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4]陈瑞华著:《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林钰雄著:《刑事诉讼法》(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6][德]克劳思·罗科信著:《刑事诉讼法》(第24版),吴丽琪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7][日]田口守一著:《刑事诉讼法》(第五版),张凌、于秀峰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

[8][美]克雷格·布拉德利著:《刑事诉讼革命的失败》,郑旭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9]季卫东著:《法治秩序的建构》,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0] [美]约翰·V·奥尔特著:《正当法律程序简史》,杨明成、陈霜玲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11] [美]本杰明·卡多佐著:《司法过程的性质》,苏力译,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12]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13]陈瑞华著:《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第五版)(上下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14]陈瑞华著:《刑事证据法的理论问题》,法律出版社2015年版。

[15]张建伟著:《刑事诉讼法通义》(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

[16]张建伟著:《证据法要义》(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17]胡世恩主编:《刑事诉讼实务实训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18]陈卫东著:《中国刑事诉讼权能的变革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19] 公安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试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关于实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20]《中国法学》、《法学研究》、《刑事法杂志》、《诉讼法学、司法制度》(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复印中心)等杂志。


江苏警官学院
3 位授课老师
毛建军

毛建军

副教授

乔宗楼

乔宗楼

副教授

江涌

江涌

教授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47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70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