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康复评定技术
第7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3月08日 ~ 2025年07月10日
学时安排: 3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10周,共18周 已有 547 人参加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43)
spContent=本课程建设立足省内优质康复治疗专业师资力量,共同拍摄制作本套课程资源,教学内容齐备,具有应用性及实用性特点,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与康复治疗师岗位需求对接,强化能力的培养。教学资源以学习者为中心,重构资源体系,内在逻辑系统合理。基本资源覆盖本课程所有知识点及岗位技能点,教学资源丰富,量大面广。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追踪学生的学习行为。
本课程建设立足省内优质康复治疗专业师资力量,共同拍摄制作本套课程资源,教学内容齐备,具有应用性及实用性特点,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与康复治疗师岗位需求对接,强化能力的培养。教学资源以学习者为中心,重构资源体系,内在逻辑系统合理。基本资源覆盖本课程所有知识点及岗位技能点,教学资源丰富,量大面广。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内容、反馈,全面追踪学生的学习行为。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它是制订康复目标及康复治疗计划的依据。康复评定技术是收集评定对象的病史和相关资料,提出假设,实施检查和测量,对结果进行比较、综合、分析、解释,最后形成结论和障碍诊断的过程。

  旨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常用各项康复评定内容和检查方法,对神经系统疾病、骨科疾病、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代谢系统疾病的患者能进行正确的康复评定的能力。为后续的《运动治疗技术》、《疾病康复》、《作业治疗技术》等核心课程奠定基础。

授课目标

课程目标代码

课程目标

权重

能力指标代码

1

理解各项康复评定技术的概念、内容和评定原理

0.10

1.6

2

识记各项康复评定技术的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0.10

1.6

3

能采用有效的问诊和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基本病情

0.10

2.1

4

能熟练规范操作各个评定技术

0.35

2.2

5

具有针对各种疾病选用优化、个体化的康复评定技术能力

0.15

2.2

6

通过康复评定,明确患者康复问题的能力

0.10

2.3

7

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0.10

2.9

合计:

1.00



课程大纲
第一章 认识康复评定技术
课时目标:【掌握】康复计划制订的具体方法和操作过程。整体和局部的康复目标,短期和长期目标。【熟悉】康复评定的概念、康复评定的流程。【了解】临床诊断和康复评定的区别。康复评定常用术语。
1.1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
1.2康复评定的方法
1.3康复评定的流程与实施
第二章 人体形态学测量
课时目标:【掌握】人体形态基本概念、正常的直立姿势、异常姿势评定方法。四肢长度、围度测量,残肢长度、围度测量。【熟悉】常用的人体体表标志。
2.1姿势评定
2.2人体测量
第三章 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课时目标:【掌握】关节活动度的测量方法。【熟悉】正常关节活动度及关节活动范围的测量原则。【了解】关节运动的类型、影响因素、关节活动范围异常的原因。
1.1 概述
1.2 上肢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1.3 下肢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1.4 头颈及躯干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第四章 徒手肌力检查
课时目标:【掌握】徒手肌力检查的Lovett六分级标准。全身主要肌肉的徒手肌力检查方法。【熟悉】肌肉的分类及收缩的类型。【了解】肌力评定的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4.1 概述
4.2 徒手肌力检查方法(上肢)
4.3 徒手肌力检查方法(下肢)
4.4 徒手肌力检查方法(头颈及躯干)
4.5 运用器械测定肌力
第五章 肌张力的评定
课时目标:【掌握】肌张力的异常表现及痉挛的评定方法。【熟悉】肌张力的定义、分类及影响因素。【了解】肌张力评定的目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5.1 概述
5.2 肌张力的检查方法
第六章 感觉功能的评定
课时目标:【掌握】躯体感觉分类,脊髓节段性感觉支配及其体表检查部位 【熟悉】感觉障碍分类,感觉功能评定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感觉评定注意事项。【了解】感觉传导通路
6.1 概述
6.2 感觉功能的评定方法
第七章 平衡功能的评定
课时目标:【掌握】平衡功能的评定方法。Berg平衡量表评定标准及内容。【熟悉】平衡及稳定极限的定义、维持平衡的生理机制。【了解】平衡评定的目的。
7.1 概述
7.2 平衡功能的评定方法
第八章 协调功能的评定
课时目标:【掌握】协调功能评定的方法。【熟悉】协调的定义、常见的协调障碍分类既表现。
8.1 概述
8.2 协调功能的评定方法
第九章 步态分析
课时目标:【掌握】步行周期与步态临床观察要点。【熟悉】自然步态及基本参数、常见的异常步态分析。【了解】自然步态的生物力学因素、运动学特征、动力学特征。
9.1正常步态分析
9.2 异常步态分析
第十章 特殊检查
课时目标:【掌握】臂丛神经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椎动脉压迫试验检查;直腿抬高试验(含加强试验)【熟悉】疼痛弧试验、“网球肘”试验、握拳尺偏试验;“4”字试验、浮髌试验、抽屉试验、研磨试验。
10.1 颈项特殊检查
10.2 肩部特殊检查
10.3 肘部和腕部特殊检查
10.4 腰骶和骨盆特殊检查
10.5 髋关节特殊检查
10.6 膝踝部特殊检查
第十一章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
课时目标:【掌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定义,Barthel指数的特点、内容、详细评定标准。【熟悉】ADL评定的常用方法,FIM评定的分类、内容和原则。【了解】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的意义。
11.1概述
11.2评定的方法
第十二章 运动控制障碍的评定(偏瘫的康复评定)
课时目标:【掌握】Brunnstrom肢体功能恢复六阶段的内容;Brunnstrom偏瘫上肢、手、下肢运动功能评定方法。【熟悉】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内容、评分标准和结果判断。【了解】上田敏偏瘫运动功能评定表。
12.1概述
12.2 Brunnstrom评定法
12.3上田敏评定法
12.4 简化Fugl-Myer运动功能评定法
第十三章 脊髓损伤的康复评定
课时目标:【掌握】脊髓损伤运动平面和感觉平面的评定方法,尤其是28对关键点和10对关键肌,判断损伤程度。【熟悉】脊髓损伤平面与预后关系。【了解】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障碍和评定方法。
13.1概述
13.2康复评定方法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人体发育学、运动学等课程知识。

参考资料

1.《康复疗法评定学》,恽晓平主编,华夏出版社;2014年1月第2版。

2.《康复评定技术》,王玉龙、周菊芝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卫生部“十三五”规划教材;2020年1月第3版。

3.《康复功能评定学》,王玉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国家卫计委“十三五”规划教材;2019年6月第3版。

4.《康复评定技术》,周立峰、杨毅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全国高职高专医药院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十二五”规划教材;2018年3月第3版。

5.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燕铁斌主编,人民卫生出出版社。

6.《康评定学实训指导》本校自编教材(2018年第2版),赵露、汤从智主编。

常见问题

Q : 本课程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有哪些?

A : 大家学习这门课程需要认真学习每一章节下的课件及视频,必要时做好笔记。完成老师每一章节布置的作业及单元测验。以及课程结束后完成老师发布的考试。

Q : 课程学习需要多长时间?每周需要几个小时参加学习。

A : 本课程共计60学时,需要20周,因此大家需要每周完成3-5学时。


Q : 每章的作业和考试,提示需要同学之间互评打分的,一定要参与完成吗?

A : 是的,如果不参与互评,会影响个人最终成绩,请大家认真评价,相互促进。


Q : 讨论版块需要参与吗?

A : 是的,参与讨论次数和完成质量均与最终成绩挂钩,详见具体评分规则。

Q : 作业、测验或其他学习任务没有按时完成怎么办?

A : 请大家仔细关注每章学习任务的时间截点,过期将没有成绩。

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1 位授课老师
赵露

赵露

讲师

推荐课程

基础护理学

洪震

18623人参加

护患沟通

严鑫

2025人参加

妇产科护理学

张蕾

1199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