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经成型,面对新业态、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人才极度匮乏,为满足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服务,促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及其专业健康发展,加快国内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特推出《智能网联汽车概论》课程。本课程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概述,从智能网联汽车的历史发展、关键技术、硬软件系统、通信技术等多方面对智能网联汽车进行介绍,能帮助同学们快速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相关知识。为了使同学们更容易去理解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技术与知识,授课讲师尽量用最通俗的语言讲解,并在课程中加入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微课视频,相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对智能网联汽车有深刻的了解。
1)能够掌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基础知识;
2)能够全面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
3)熟悉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4)能够叙述智能网联汽车的功能及应用;
5)培养学生技承天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6)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7)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8)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9)传播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智能网联汽车概论”课程是一门课时投入较多、综合性较强、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重要课程,该课程与“汽车传感器技术”、“汽车构造”、“导航定位与信号处理”、“车联网技术”和“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等课程的知识紧密相连。
[1] 崔胜民,俞天一,王赵辉.智能网联汽车先进驾驶辅助系统关键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2]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天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3] 阿奇姆·伊斯坎达里安.智能车辆手册[M].李克强,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4] 刘少山,唐洁,吴双,等.第一本无人驾驶技术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5] 王科,李霖.智能汽车关键技术与设计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6]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车联网网络安全白皮书(2017)[M].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7] 王世峰,赵馨,孟颖等.基于人工智能的无人驾驶车辆路面识别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8] 黄志坚.智能交通与无人驾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9] 王泉.从车辆网到自动驾驶[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10] 王左勋.无人驾驶导航控制系统的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8.
[11] 王平,王超,刘富强,等.车辆网权威指南、标准、技术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12]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智能互联汽车的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13] 王云鹏,田大新,沃天宇.车辆联网感知与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14] 李妙然,邹德伟.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15]孙慧芝,张潇月.智能网联汽车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Q : 《智能网联汽车概论》是仅仅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或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课程吗?
A : 《智能网联汽车概论》不仅仅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或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所有汽车专业的同学都可以来学习,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来拓宽自己的汽车未来技术的认知,同时也欢迎各位同学将本课程作为选修课!
Q : 智能网联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A: 当前,以万物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技术的新一轮变革方兴未艾,正在引领全球制造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并引发产业格局和生态的重构。面对这变局,世界各工业强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前沿技术发展,欲抢先建立智能制造体系,占得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先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日本的“机器人革命”等。在这些发展战略中,汽车产业和技术都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各国纷纷选择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整体升级的突破口,依托汽车产业的基础性、关联性和带动性,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这一战略指向带动全球汽车技术进入了加速进步和融合发展的新时期,并呈现出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三大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