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智能网联汽车概论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2年04月06日 ~ 2022年07月01日
学时安排: 3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524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3)
spContent=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影响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而形成的发展方向,是汽车的未来;智能网联汽车承载着科技,更承载着我们未来的生活。智能网联汽车开启了中国汽车的新时代,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 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通过本课程我们将带您走进智能网联汽车的世界,深入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来龙去脉,揭开智能网联汽车的神秘面纱,探索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感受智能网联汽车的科技力量,畅想智能网联汽车的美好未来!
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影响下,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而形成的发展方向,是汽车的未来;智能网联汽车承载着科技,更承载着我们未来的生活。智能网联汽车开启了中国汽车的新时代,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 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求。通过本课程我们将带您走进智能网联汽车的世界,深入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来龙去脉,揭开智能网联汽车的神秘面纱,探索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感受智能网联汽车的科技力量,畅想智能网联汽车的美好未来!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目前,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经成型,面对新业态、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人才极度匮乏,为满足智能网联汽车市场服务,促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及其专业健康发展,加快国内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职业教育教学体系,特推出《智能网联汽车概论》课程。本课程对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进行了系统性的概述,从智能网联汽车的历史发展、关键技术、硬软件系统、通信技术等多方面对智能网联汽车进行介绍,能帮助同学们快速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相关知识。为了使同学们更容易去理解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技术与知识,授课讲师尽量用最通俗的语言讲解,并在课程中加入了很多有针对性的微课视频,相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对智能网联汽车有深刻的了解。

授课目标

1)能够掌握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基础知识;

2)能够全面了解智能网联汽车的关键技术;

3)熟悉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

4)能够叙述智能网联汽车的功能及应用;

5)培养学生技承天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6)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7)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8)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9)传播和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大纲
智能网联汽车认知
课时目标: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事故频发等现象日益突出,成为汽车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限制因素。目前,我国汽车技术提出了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网联化的“四化”发展方向,这给予汽车工业的发展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本章主要介绍汽车发展历程及趋势,智能网联汽车认知以及国内外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现状。
1.1 智能网联汽车认知
环境感知与控制执行技术
课时目标: 自动驾驶四大核心技术分别是环境感知、精确定位、路径规划、线控执行,其中环境感知被研究的最多,车辆环境感知技术是智能网联汽车关键技术之一,其主要是通过安装在智能网联汽车上的传感器或自组织网络,对道路、车辆位置、行人、交通标志、交通信号灯、驾驶员状态等进行检测和识别,并将这些信息进行融合处理,从而实现对车辆行驶环境的整体感知,最终保证车辆良好的通过性、安全性、平顺性和经济性。 本章主要介绍汽车环境感知技术的认知、车辆环境感知技术、控制执行技术。
2.1 车辆环境感知技术
2.2 控制执行技术
智能决策技术
课时目标: 决策规划系统是保障无人驾驶汽车整体性能尤其是行驶安全性的关键系统。它首先是融合多传感器信息,然后根据驾驶需求进行任务决策,接着能够在避开存在的障碍物前提之下,通过一些特定的约束条件,规划出两点之间多条可以选择的安全路径,并在这些路径当中选择一条最优的路径,作为车辆行驶轨迹。 本章主要介绍决策规划系统类型、决策规划技术、智能决策技术典型应用。
3.1 决策规划系统类型
3.2 决策规划技术
3.3 智能决策技术典型应用
车联网技术
课时目标: 随着汽车的普及,用户在汽车上的时间逐渐增多,汽车这个高价值移动互联网入口,成为商家必争之地。车联网能够实现智能化交通管理、智能动态信息服务和车辆控制的一体化网络,是物联网技术在交通系统领域的典型应用,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向业务实质和纵深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未来信息通信、环保、节能、安全等发展的融合性技术。 本章主要介绍车联网概述、汽车总线技术、无线通信技术、车载移动互联网、车载自组织网络技术。
4.1 车联网概述
4.2 汽车总线技术
4.3 无线通信技术
4.4 车载移动互联网
4.5 车载自组织网络技术
车辆定位与导航技术
课时目标: 要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自动驾驶功能,离不开车辆的高精度定位和导航。所谓车辆定位与导航,即通过车辆定位导航系统对车辆进行实时定位,显示车辆的地理位置,优化路径选择,并提供实时导航信息。 本课程主要介绍车辆定位导航系统概述、车辆定位技术、路径规划技术、高精度地图技术。
5.1 车辆定位导航系统概述
5.2 车辆定位技术
5.3 路径规划技术
5.4 高精度地图技术
车载终端与信息服务技术
课时目标: 车载终端是车辆监控管理系统的前端设备,也可以叫做车辆调度监控终端(TCU终端)。车载终端一般隐秘地安装在各种车辆内,车载终端设备主要由车载视频服务器、LCD触摸屏、外接摄像机、通话手柄、汽车防盗器等各种外接设备组成。车载终端具有强大的业务调度功能和数据处理能力,集成了定位,通信、汽车行驶记录仪等多项功能。 本章主要介绍车载终端与信息服务技术概述、车载终端与信息服务技术的应用、车载终端与信息服务平台。
6.1 车载终端与信息服务技术概述
6.2 车载终端与信息服务技术的应用
6.3 车载终端与信息服务平台
标准法规与测试评价技术
课时目标: 全球汽车正迎来“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共享化”时代,给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旨在推动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合理布局。在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方面,国家相继发布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智能网联汽车)》、《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发布了《智能网联汽车公共道路适应性验证管理规范(试行)》等文件。 本章主要介绍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标准和法规、智能网联相关测试技术。
7.1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标准和法规
7.2 智能网联相关测试技术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智能网联汽车概论课程是一门课时投入较多、综合性较强、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重要课程,该课程与汽车传感器技术汽车构造”、“导航定位与信号处理”、“车联网技术”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等课程的知识紧密相连。

参考资料

[1] 崔胜民,俞天一,王赵辉.智能网联汽车先进驾驶辅助系统关键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2]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天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研究院.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8)[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

[3] 阿奇姆·伊斯坎达里安.智能车辆手册[M].李克强,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4] 刘少山,唐洁,吴双,等.第一本无人驾驶技术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5] 王科,李霖.智能汽车关键技术与设计方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6]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车联网网络安全白皮书(2017)[M].2.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7] 王世峰,赵馨,孟颖等.基于人工智能的无人驾驶车辆路面识别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8] 黄志坚.智能交通与无人驾驶[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9] 王泉.从车辆网到自动驾驶[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8.

[10] 王左勋.无人驾驶导航控制系统的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8.

[11] 王平,王超,刘富强,等.车辆网权威指南、标准、技术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12] 工业和信息化部人才交流中心.智能互联汽车的网络安全技术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13] 王云鹏,田大新,沃天宇.车辆联网感知与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

[14] 李妙然,邹德伟.智能网联汽车技术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

[15]孙慧芝,张潇月.智能网联汽车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20.


常见问题

Q :  《智能网联汽车概论》是仅仅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或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的课程吗?

A :   《智能网联汽车概论》不仅仅针对智能网联汽车专业或汽车智能技术专业的学生开设,所有汽车专业的同学都可以来学习,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来拓宽自己的汽车未来技术的认知,同时也欢迎各位同学将本课程作为选修课!


Q :  智能网联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A:  当前,以万物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技术的新一轮变革方兴未艾,正在引领全球制造业的全面转型升级,并引发产业格局和生态的重构。面对这变局,世界各工业强国都制定了相应的应对策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前沿技术发展,欲抢先建立智能制造体系,占得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战略先机。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日本的“机器人革命”等。在这些发展战略中,汽车产业和技术都占据了至关重要的位置,各国纷纷选择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整体升级的突破口,依托汽车产业的基础性、关联性和带动性,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这一战略指向带动全球汽车技术进入了加速进步和融合发展的新时期,并呈现出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三大发展趋势。


江西职业技术大学
4 位授课老师
黄经元

黄经元

教授

于文林

于文林

工程师

卢泓坤

卢泓坤

讲师

推荐课程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