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创业社团功能与自我发展
第1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24日 ~ 2025年06月09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8周,共16周 已有 3828 人参加
认证学习
认证成绩和证书
智能问答和解析
视频学习辅助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884)
spContent=创业社团是创新创业活动的舞台,是实现创业梦想的平台,创业社团以它独立的功能,引领大学生面对未知的不确定的未来实现自我发展。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创业教育为主题,结合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实现“学生成长线”和“项目成长线”双线并轨。课程打造以创业社团的组建、管理与发展为能力锻炼与项目孵化的重要“创业专区”,为自我发展提供了清晰明确的路径,全国一流教师领航,一起为“创”而生,为“创”而动。
创业社团是创新创业活动的舞台,是实现创业梦想的平台,创业社团以它独立的功能,引领大学生面对未知的不确定的未来实现自我发展。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创业教育为主题,结合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目标,实现“学生成长线”和“项目成长线”双线并轨。课程打造以创业社团的组建、管理与发展为能力锻炼与项目孵化的重要“创业专区”,为自我发展提供了清晰明确的路径,全国一流教师领航,一起为“创”而生,为“创”而动。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一、创业社团、项目导向、自我发展“三位一体”,营造课程生态 

课程率先关注大学生创业社团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教育功能,构建行之有效的创业实践指导体系,通过社团建设与项目驱动,在创业学习中感知创业精神,升华时代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创业实践中锻炼创新思维,增加解决复杂问题的高阶能力;在实现自我发展中体现对社会的担当和贡献,达成生态共赢。

二、社交圈、活动圈、服务圈、学习圈“四圈融合”,丰富课程元素

课程以创业社团社群效应为社交圈、以社团建设为活动圈、以全国创业社团服务联盟组织为服务圈、以中国大学慕课为学习圈,集合了全国100多所高校,千余个创业社团,近3万创业社团学生,体现教育多元素协同,以访谈、讨论、圆桌会议、头脑风暴、情景剧等方式呈现循环发展的四圈融合的课程生态体系,线上线下相结合,理论实践双体验。

三、师资、平台、高校、社团、企业“五素协同”,保障课程服务

课程师资队伍强大,专创融合,从课程顶层设计、思政把关、数据调研、课程推广到专业运行,分工合作,并有全国大学生创业年度人物姚智德等企业家、25个创业社团负责人走进课堂,千余个创业社团的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全国大学生创业社团服务联盟提供项目指导和帮扶,“五素协同”实现政校企联动多赢的课程新格局。  



授课目标

课程面向高校及社会学习者,着眼于创业社团独特的教育实践功能,围绕创业社团的功能和建设,结合大学生职业发展,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新理念、新途径、新模式探索和能力提升。

知识目标:将创业社团研究成果贯穿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八大教学模块,让学生在创业社团建设中辨识“真问题”、探索“新知识”

能力目标:基于创新创业的时代大背景,通过创业社团活动和大学生自我发展的结合,提升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

价值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创新创业的时代价值,强化其对创业精神的认同,升华学生对国家建设的新使命和新担当

 


课程大纲

第一章 大学生创业社团概述

第一节 社团与创业社团的含义

第二节 创业社团的功能

第三节 当代创业社团的功能和历史使命

第四节 创业社团与自我实现

第五节 热爱的起源——对创社服盟创始人的访谈

第一章课件PPT

第一章 单元测验

第二章 大学生创业社团的发展与现状

第一节 大学生创业社团的产生及发展

第二节 美国大学生社团情况简介

第三节 大学生创业社团现状与发展

第四节 大学生创业社团的作用

第五节 大学生创业社团的成长历程

第六节 中国大学生创业社团联盟

第二章课件PPT

第二章 单元测验

第三章 大学生创业社团骨干核心素养

第四节 思维素养

第三章课件PPT

第一节 领袖素养

第二节 职业素养

第三节 创业素养

第三章 单元测验

第四章 大学生创业社团建设

第一节 大学生创业社团团队组建(上)

第二节 大学生创业社团团队组建(下)

第三节 大学生创业社团团队和成员的发展(上)

第四节 大学生创业社团团队和成员的发展(下)

第五节 大学生创业社团的内部管理(上)

第六节 大学生创业社团的内部管理(下)

第四章PPT

第四章 单元测验

第五章 创业社团活动开展与自我发展

第一节 创业社团能成长为创业团队吗?

第二节 创业社团资源 ——日常活动前的灵魂拷问

第三节 开发创业社团资源

第四节 创业社团开发资源开展活动案例

第五节 创业社团活动类型

第六节 如何开展创业社团活动

第七节 全国十佳创业社团活动案例

第八节 创业社团活动的开展和自我发展

第五章PPT

第五章 单元测试

第六章 大学生创业社团文化建设

第一节 创业社团文化的重要性

第二节 创业社团文化的打造

第三节 社团文化打造常见问题及对策

第六章课件PPT

第六章 单元测验

第七章 大学生创业社团的创新发展

第一节 新使命

第二节 新思维

第三节 新模式

第七章课件PPT

第七章 单元测验

第八章 创业社团与自我发展

第一节 为什么要加入创业社团?

第二节 创业社团为什么可以促进自我发展?

第三节 创业社团发展与自我发展路径探析

第八章课件PPT

第八章 单元测验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1. 对创新创业相关的基础概念、名词有一定的掌握;
  2. 参加过相关的社团组织,对社团的组织形式和活动开展情况有大致的了解;
  3. 对当下大学生创业社团的现状具备初步的认识;
  4. 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有过理性的思考。
参考资料


(一)著作类

1.谭菊华著.众创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研究[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20.

2.孙科炎主编.创新创业素养[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3.侯东东著.“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及其支持体系的理论探讨与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9.

4.徐建平、刘东风、徐俊祥主编.新理念 新模式 新使命——大学生创业社团建设与管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8.

5.李悦著.多元视阈下高职专业社团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8.

6.李颖,韩仕军,宋采德主编.职业素养[M].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7.崔岩主编.陕西高职教育创新创业案例汇编[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

8.李瑾著.大学之星 我的社团我做主 遵义师范学院大学生社团活动实践[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7.

9.夏雨,李道康,王苇主编.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 双色版[M].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6.

.10张昕,顾维红编著.从创社到创业 学生创业社团的建设和管理[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5.

11.古典,赵荣生主编.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12.王殿军主编.为领袖人才奠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13.宋天华著.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5.

14.谭一平,王正一主编.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训练[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14.谭维智,赵瑞情.学生社团生活:一种学习的新视野[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

16.王金华等编著.成就人生的精彩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8.

17.温格等著,边婧译.实践社团:学习型组织知识管理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8.欧小松等主编.创新教育学[M].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19.(日)麦岛文夫等编,刘平译.中学生与生活[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

(二)论文类

1.赵欣艳,赖美詹.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与意向影响研究[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

2.郭一凡.高校社团建设助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0(6).

3.游颖异,杨梅.新媒体视域中创新创业型学生社团的发展与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20(3).

4.刘翔.新时代关于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思考[J].现代交际,2020(16).

5.彭锋.“互联网+”高校创业社团的创建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12).

6.鲁怡君.高职社团建设培养创新创业意识能力的策略研究——以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专业社团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20).

7.朱惟其,任健.通过社团建设激发创新创业意识能力的策略研究[J].职业,2019(5).

8.杨帆.高校社团建设与大学生创业能力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3).

9.丁丹.依托专业社团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文化的路径探析[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6).

10.胡曼鑫.探索新时代下创新创业社团的发展[J].教育教学论坛,2018(41).

11.刘磊等.高校双创教育与大学生社团组织发展的耦合机制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8).

12.陶佳等.实践、沉浸与协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大学生创客社团建构[J].电化教育研究,2018(9).

13.蔡亮.高校社团发展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路径分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8(21).

14.李海军,卫彩霞,徐玖丹.依托学生社团提升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现代职业教育,2018(32).

15.赵宁.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社团发展模式构建与运行机制研究[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

16.李晓晓. 基于创新创业背景下大学生社团建设及提升对策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8.

17.叶云峰,李仲男,刘惠芳等.基于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高校社团公益创业实践活动探究——以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人才资源开发,2017(16).

18.杨建云.“互联网+”时代以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生社团建设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7(24).

19.梅士伟,刘春梅,杨萌.大学生创业社团运作机制及其创新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7(10).

20.张家辉,吕元俊. 双创时代背景下创新创业型社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6(10).

21.刘云龙.“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策略[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6).

22.黄福寿.大学学生社团文化的基本功能及其价值提升[J].青年学报,2016(2).

23.陈标金,李胜文.大学生创业思维的内涵与培育途径[J].教育探索,2016(10).

24.周璟.以学生社团为平台开展高校创业实践活动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5(12).

25.高晶、关涛、郎宏文.高校创业社团管理机制创新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26.鲁石,赵强.大学生职业素养调研与职业人教育创新分析[J].校园心理,2014(2).

27.邱雅莉.试述高等学校创业文化建设的载体[J].中国成人教育,2012(10).

28.袁金祥,蒋关军.创业教育视野中的大学生社团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1(17).

29.蒋文海,张绍浩. 试论基于企业的大学生创新社团对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作用——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研究),2010(12).

30.陆张婷.学生社团:培养学生领袖气质的重要渠道[J].上海教育,2009(18).

31.徐茂林.论高校学生社团“领袖人物”的素质与培养[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7(2).

显示全部
常见问题

1.我该如何学习这门课程?

(1)首先您要注册一个中国大学MOOC的账号。

(2)您需要有一定的上网条件,能够流畅的观看教学视频。在观看的过程中,您可以选择在PC端登陆我们的网页,也可以通过手机端来学习。

(3)您一旦报名选择了课程,我们的课程主讲老师或课程团队会通过通知的形式给您发送课程有关的消息,同时会抄送您的邮箱,请您及时查收。

2.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了,怎么办?

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获取帮助:

(1)在课程群聊中发布求助信息,说不定和你一起学习这门课的小伙伴就能够解决你的问题呢;

(2)在课程讨论区留言,课程团队看到后将会及时回复。

(3)联系我们的客服,或者随时给我们发邮件,邮箱地址:service@icourse163.org。

3.我是新手,能否给我一些学习建议?

(1)我们的课程采用MOOC的方式授课,因此您可以自由安排您的学习时间、学习地点。但我们仍旧希望您每周能都有固定的时间持续进行本课程的学习,根据人的记忆曲线显示这种规律的学习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提升您的学习质量。

(2)学习的过程比较容易,为了检验您的学习成果,我们的课程团队会在课程章节结束后布置测验或作业,希望您尽可能的按时独立完成。如果有没有掌握的知识点,您可以继续回看复习课程。

(3)希望您能够积极参与课程的讨论,与各位学习者一起煮酒论英雄。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光可以对课程所学内容温习内化,还能互相碰撞出思想的火花,相信您一定会有额外的收获。

4.课程会不会很难、很枯燥?

(1)我们的课程都是老师经过精心设计拍摄制作而成,并且由于是MOOC的方式,所以课程拆分成了不同的知识点,学习起来一点也不费劲。

(2)我们的课程多采取理论结合实际的授课方式,课程中也有许多案例的呈现,相信会给学习者带来诸多方面的启发。我们也将力求做到深入浅出,支持学习者将研究发现转化为实践,改进自身教学。 

江西师范大学
8 位授课老师
谭菊华

谭菊华

副教授

孟鹰

孟鹰

副教授

李聪思

李聪思

助教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45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70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