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26考研全科规划
认证学习
中央银行学
第10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2月14日 ~ 2025年06月20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8周,共19周 已有 614 人参加
认证学习
认证成绩和证书
智能问答和解析
视频学习辅助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279)
spContent=美国作家维尔•罗杰斯(Will Rogers)曾经有句名言:“自从开天辟地以来,曾经有三件伟大的发明:火、轮子以及中央银行。”为什么中央银行会被视为人类如此重要的发明?为什么各国一般都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现钞?为什么英格兰银行会有“老妇人”的绰号?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为何对世界经济与金融运行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欧洲中央银行成立的意义何在?日本银行的成立对于日本在甲午战争的获胜有何影响?中国人自己成立的最早的银行与甲午战争有何关系?希望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激发同学们对中央银行制度和货币政策的研究兴趣。 ——《中央银行学》课程团队
美国作家维尔•罗杰斯(Will Rogers)曾经有句名言:“自从开天辟地以来,曾经有三件伟大的发明:火、轮子以及中央银行。”为什么中央银行会被视为人类如此重要的发明?为什么各国一般都由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现钞?为什么英格兰银行会有“老妇人”的绰号?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为何对世界经济与金融运行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影响?欧洲中央银行成立的意义何在?日本银行的成立对于日本在甲午战争的获胜有何影响?中国人自己成立的最早的银行与甲午战争有何关系?希望通过学习本课程,能够激发同学们对中央银行制度和货币政策的研究兴趣。 ——《中央银行学》课程团队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课程主要内容:

本课程以中央银行制度的逻辑演进为主线,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结构切入中央银行的三大职能。从货币的资产、负债性质角度来揭示古代铸币、近代纸币、当代数字货币的特征。从量的角度,分析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流动性等概念。从价格的角度,分析货币的三大价格及其相互关系。最后分析了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

课程教材:

《中央银行学》,机械工业出版社,汪洋编著,20199月。

 

课程的主要篇章:

第一篇:如何认识中央银行?从资产负债表的角度来认识中央银行,深入了解中央银行的各项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

第二篇:货币的性质与数量。从量的角度围绕着货币概念展开讨论,不仅探讨中央银行发行的现钞,而且对具有现钞功能的其他类型货币一并讨论,比如广义的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银根、流动性、准备金等概念,以及容易与此混淆的国债、国家纸币以及备受关注的比特币乃至社会融资规模等概念也将逐一分析。

第三篇:货币的价格。一般来说,货币有三个价格,通胀率、利率与汇率。这三个价格又存在彼此两两构成一个定理,对此我们将深入分析。

第四篇:货币政策的目标与工具。货币政策的目标包括货币政策的操作操作、中间目标和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涉及传统的三大政策工具以及全球金融危机出现之后的若干新型政策工具。

 

教材中涉及的金融史事件: 


1章:中国人民银行成立的历史

2章:邓通钱与汉文帝的放铸政策

3章:美国金本位制度的创立与童话故事《绿野仙踪》

4章:陕甘宁边区银行发行边币

5章:英格兰银行的成立和英镑的早期停止兑现

6章:1907年金融危机与美联储的成立

7章:中国在近代最早建立的商业银行及其发行的钞票

9章:1947年各解放区货币的统一

10章:清朝混乱的银两制度与《马关条约》涉及的镑亏

11章:王莽失败的货币改革



这门课程有什么特色和亮点?

1.本课程分析主线清晰。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入手,解释中央银行的三大职能;从货币的性质、货币的量和价三个方面详细考察货币的特征。最后解释了货币政策的目标和工具。若干重点概念在教材(包括以二维码知识点)和视频中均有详细的讲解。

2.本课程分析工具简单。以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为分析工具,相对复杂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金融机构的业务往来、模糊不清的金融术语从此一目了然。

3.本课程历史案例丰富。通过古今中外的金融小故事和重大的金融事件,解析中央银行制度的发展逻辑,揭示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目标、工具的流变。

授课目标

1.让学生掌握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缘起和发展;

2.使学生掌握货币基础理论,为研究生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3.提高学生分析现实金融与货币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有面对复杂货币问题,如何解决的素质。

课程大纲

第1章 从资产负债表来认识中央银行

前言

1.1资产方科目

1.2负债方科目

1.3资本金科目

1.4中央银行的收益与风险特征

1.5货币局制度的资产负债特征

1.5.1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

1.5.2阿根廷货币局制度的破产

1.6本章小结

阅读材料(第1章)

课程思政案例(第1章)

课堂讨论(第1章)

单元测试(第1章)

单元作业(第1章)

第2章 中央银行的职能之一:发行的银行

2.1货币的职能

2.1货币理论

2.1.1中国历史上的金属货币

2.1.1中国历史上的铜钱

2.1.1中国历史上的货币铸造权

2.1.2中国历史上的纸币

2.2货币发行部门比较

2.3人民币的发行及本章小结

阅读材料(第2章)

课程思政案例(第2章)

课堂讨论(第2章)

专栏视频

单元测试(第2章)

单元作业(第2章)

第3章 中央银行的职能之二:政府的银行

3.1 向政府提供融资

3.2 管理政府存款(国库现金管理)(上)

3.2 管理政府存款(国库现金管理)(中)

3.2 管理政府存款(国库现金管理)(下)

3.3 管理政府债券

3.4 实施金融监管

3.5 管理外汇储备与汇率

3.6 代表政府参与国际金融事务

3.7 本章小结

阅读材料(第3章)

课程思政案例(第3章)

课堂讨论(第3章)

专栏视频

单元测试(第3章)

单元作业(第3章)

第4章 中央银行的职能之三:金融机构的银行

4.1 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

4.2 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4.3 中央银行主导清算业务(上)

4.3 中央银行主导清算业务(下)

4.4 中央银行的其他特征

4.5 货币当局和中央银行的差异

4.6 本章小结

阅读材料(第4章)

课程思政案例(第4章)

课堂讨论(第4章)

单元测试(第4章)

单元作业(第4章)

第5章 从资产负债的性质认识货币

导入:认识货币的不同视角

5.1 货币是资产还是负债(上)

5.1 有关英格兰银行的两个故事(下)

5.2 购物卡和国债是不是货币

5.3 比特币是货币吗?(上)

5.3 比特币的金融特征(下)

5.4 如何理解中央银行发行数字货币

5.5 特别提款权是货币吗?

5.6 本章小结

阅读材料(第5章)

课程思政案例(第5章)

课堂讨论(第5章)

专栏视频

单元测试(第5章)

单元作业(第5章)

第6章 银根与流动性

6.1 银根和流动性

6.2 超额准备金的供给与需求

6.3 流动性过剩与钱荒

6.4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上)

6.4 原始存款和派生存款(下)

6.5 本章小结

阅读材料(第6章)

课程思政案例(第6章)

课堂讨论(第6章)

单元作业(第6章)

单元测试(第6章)

第7章 货币供应量的统计

7.1 货币统计的三大要素(上)

7.1 货币统计的三大要素(中)

7.1 货币统计的三大要素(下)

7.2 如何统计货币供应量(上)

7.2 如何统计货币供应量(中)

7.2 如何统计货币供应量(下)

7.3 社会融资规模(上)

7.3 社会融资规模(下)

7.4 本章小结

阅读材料(第7章)

课程思政案例(第7章)

课堂讨论(第7章)

专栏视频

单元作业(第7章)

单元测试(第7章)

第8章 货币价格

8.1 通胀率

8.2 利率(上)

8.2 利率(中)

8.2 利率(下)

8.3 汇率

8.4 本章小结

阅读材料(第8章)

课程思政案例(第8章)

课堂讨论(第8章)

单元测试(第8章)

单元作业(第8章)

第9章 货币价格之间的关系

9.1 费雪效应

9.2 购买力平价

9.3 利率平价(上)

9.3 利率平价(中)

9.3 利率平价(下)与本章小结

阅读材料(第9章)

课程思政案例(第9章)

课堂讨论(第9章)

单元作业(第9章)

单元测试(第9章)

第10章 货币政策目标

10.1 货币政策框架(上)

10.1 货币政策框架(中)

10.1 货币政策框架(下)

10.2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上)

10.2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下)

10.3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

10.4 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10.5 本章小结

阅读材料(第10章)

课程思政案例(第10章)

课堂讨论(第10章)

专栏视频

单元测试(第10章)

单元作业(第10章)

第11章 货币政策工具

课程思政案例(第11章)

课堂讨论(第11章)

专栏视频

11.1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上)

11.1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下)

11.2 公开市场操作(上)

11.2 公开市场操作(下)

11.3 外币公开市场操作

11.4 再贴现和再贷款

11.5 常备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和临时借贷便利

11.6 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和抵押补充贷款

11.7 本章小结

阅读材料(第11章)

单元测试(第11章)

单元作业(第11章)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学习《中央银行学》课程,最好是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包括:会计学基础、货币银行学、宏观经济学;熟练掌握上述内容,更有利于同学们学好本课程。

参考资料

1.[]乌尔里希宾德赛尔著,齐鹰飞、林山等译,2013,《货币政策实施理论、沿革与现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彼得博芬格著,黄燕芬等译,2013,《货币政策:目标、机构、策略和工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汉达著,彭志文等译,2013,《货币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千家驹和郭彦岗,2005,《中国货币演变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5.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2015,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Purposes & Functions.10th edition, Washington, D.C. 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

Q : 如何开始本课程的学习?

A :  

(1)搜索:“中国大学MOOC网”(https://www.icourse163.org)

(2)注册登录:网页右上角有“注册”和“登录”按钮。已有中国大学MOOC账号的可以直接登录,没有账号的注册一个,可以通过手机、邮箱以及爱课程进行注册。

(3)选课:登录注册好的账号,检索“中央银行学”,选择立即参加。

(4)学习:登录成功后,点击我的课程,再点击该门课程即可进行学习。


Q : 各学习板块的功能是什么?

A :  

(1)公告:该板块将会发布本课程相关的通知,方便同学们及时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动态。

(2)评分标准:该板块介绍课程成绩的各个考核项目、占比及具体要求。

(3)课件:该板块会发布教学视频、课件、测试、作业以及相关阅读资料用于大家学习。

(4)测验与作业:通过该板块可以直接进行测验与作业,同时还可以知道测验、作业、互评以及成绩公布的时间设置。

(5)考试:该板块用于发布期末考试内容。

(6)讨论区:该板块供同学们就课程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讨论。



Q : 如何阅读pdf文件?

A : 建议下载pdf阅读器用于pdf文件的阅读。


Q : 用什么浏览器比较好?

 

A : 建议使用IE10及以上,火狐Firefox浏览器,谷歌Chrome浏览器。为了顺利地进行课程学习,建议将浏览器升级到最新版本。

 

 

Q : 可以使用手机或平板学习吗?

A :  可以,请在手机或iPad应用商店搜索:中国大学MOOC。

注意:同伴互评(学员互评)作业可能无法在手机或iPad上完成,需在电脑上进行。


Q :  为什么有同伴互评(学员互评)作业?


A : 与测验不同,同伴互评需要你去评价其他同学的作业(你的作业也会被他人评价)。这一过程能保证你在课程人数较多的情况下,仍能得到及时的个性化的评价反馈,同时你也有机会观摩其它同学的作业,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Q : 如何进行同伴互评(学员互评)作业?


A : 

(1)提交:你需要写完并提交作业。在提交截止时间前,可反复提交作业,以最后一次提交的答案为准。提交后请确认是否提交成功(即看到作业已提交的提示信息),而不是仅仅保存了作业。

(2)互评:只有在提交截止时间过后才可以开始互评。即使你提前上交了作业,也必须等到提交截止后才能进行同伴互评。互评时,你需要评价一定数量其他学员的作业(通常3-5份)。任课老师会制定相关的评分细则,你需要依据评分细则与自己的判断给出相应的分数。你还可在评分之外写下你的反馈意见,以帮助同伴更好地了解作业情况。所有的互评都将匿名进行。


Q: 错过了同伴互评(学员互评)作业的截止日期怎么办?


A: 同伴互评中要注意两个截止时间。一是作业提交截止时间,如果你错过了,你将无法参与后续的评价过程,你的作业也将因此无法得分;二是互评截止时间,如果你错过了,你的作业将被扣除部分分数,具体的规则是:未参与互评的学员,作业得分为实际分数的50%;参与了互评但未完成互评任务的学员,作业得分为实际分数的80%。完成了互评任务的学员,作业得分为实际分数的100%。

 

Q : 同伴互评(学员互评)作业的成绩是如何得出的?


A : 为了避免同伴打分中出现过高或过低的极端情况,成绩为各计分项去掉最小和最大值后的平均值之和。

显示全部
江西师范大学
5 位授课老师
汪洋

汪洋

教授

李云峰

李云峰

教授

龙永俊

龙永俊

副教授

推荐课程

量子力学Ⅰ

董兵

50475人参加

高等数学(下)

朱雯

93199人参加

大学化学/普通化学/无机化学原理期末冲刺-3小时突击大学化学

虎哥讲化学

17095人参加

化工-3小时精讲精馏塔/板式精馏塔设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薛洛老师

357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